外语类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策略研究
2018-03-26段兆雯张兆琴苏静
段兆雯 张兆琴 苏静
摘 要:會展产业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我国会展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文章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英语)本科专业为例,探讨目前外语类大学在会展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外语类高校国际化、专业型会展本科人才培养策略如下:凝练“国际会议方向”作为专业主攻方向;增加专业英语课程;打造会展专业精品课程;增加第二课堂中的实践和二外学分;实行渐进式的课程实践体系;建立沙盘实验室;整合学校资源。
关键词:会展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外语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191-03
2003年,我国教育部正式批准在高校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率先开设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并于同年9月开始招生,从此中国会展教育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截至2017年初,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开设会展专业本科的院校共108所 [1],国内会展高等教育进入空前旺盛阶段。在开设会展本科的高校中,有35所高校集中在北京、天津、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这与我国会展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的经济格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三个区域是中国会展产业发展最早、最快的区域,因而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最为旺盛,会展教育跟进的速度也最快。
一、国内外会展专业课程体系
(一)国外会展专业课程体系
国外高校对会展教育课程体系划分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类型:专业方向、模块化以及既有模块化又按专业方向划分[2]。一是按照专业方向对课程体系的划分,如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该学院会展专业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会议、展览和节庆活动等三个专业方向。每一个专业方向又有各自专业的方向课程。二是按照模块化对课程体系的划分,如德国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该大学将会展课程体系划分为五个模块,即工商管理、会展管理、展览管理、大型活动及展台施工设计等。三是既按专业方向又按模块化对课程体系进行划分,如英国利兹城市大学。该大学会展专业下设五个方向:会议与展览管理、节庆管理、大型文化事件管理、节庆筹资与赞助管理、体育赛事管理等。其中每个方向课程又被划分为三个模块,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二)国内会展专业课程体系
国内高校会展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绝大多数采用“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方式。其中,通识教育为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除高等数学外,还设置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工商管理类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经济地理、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分析、商务旅游实务等课程[3]。
二、西安外国语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英语)本科专业的发展
西安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西外”)会展经济与管理(英语)本科专业于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9年正式招生,历年招生数量情况比较稳定,以三十多人的小班授课为主。西外会展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会展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英语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在会展公司、展览中心、企事业部门、商务酒店从事会展方面的管理、策划、组织等工作的国际化应用性专门人才。
(一)在课程设置方面,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西外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4门课程,共28个学分;专业必修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会展概论、会展管理原理、经济法原理、会展旅游、会展项目管理、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经济学等12门课程,共32个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专业必选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共16个学分,288个学时。其中专业方向课程涉及会议和节庆两个方向,共3门课程。
(二)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在《会展危机管理》《会展项目管理》等课程教学中,为了避免国内会展教材过于宏观的缺陷,引进国外原版教材《Events Management an introduction》《Event Risk Management and Safety》。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内容以国内教材为主,穿插国外原版教材,使学生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翔实的了解,也开拓了学生专业国际化的视野。
(三)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采取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
首先,根据会展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会展项目案例为基本素材,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对该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会展项目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会展策划与组织》课程教学中,引入会展情景,模拟会展企业策划方案——选择方案——市场调查——实施策划方案等情境,由学生作为会展策划的主体,提出策划案并选择、实施,解决以往会展教学中实操性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会展策划、运营等能力。
(四)在实践教学方面,以会展项目为驱动,大力加强会展专业实践
目前,会展专业的毕业实习主要放在本科4年级,实习周期为两个学期,采取学生自主择业的方式。目前会展专业实习除了毕业实习以外,还有3门专业课程需要课程实践,即会展管理原理、会展项目管理和会展策划与组织等课程。通过这七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本院所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第一,学生实践能力强。首先,以会展项目为驱动,大力推进和加强会展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学生先后举办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你” “职场讲座” “旅游文化节” “曲水流觞”等会展项目活动。同时,会展专业学生先后承担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陕西省“互联网+会展”、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中美健康峰会、骨科大会、文博会、西洽会、中国科协年会、糖酒交易会等会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并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第二,学生英语基础扎实。从2009年开始,每年会展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平均都在78%以上,在本院所及全校非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方面名列前茅。第三,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强。运用会展专业理论知识和项目管理的思维,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和互联网+ 等项目申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西外會展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教学缺乏学科特色
西外会展经济与管理(英语)专业总学分171。而英语教学的总学分共44,占专业总学分的25.7%。英语教学包括的课程有基础英语(占英语总学分的55%)、英语听说(占英语总学分的18%)、英语阅读(占英语总学分的9%)、英语写作(占英语总学分的18%)等。其中基础英语教学所占比例最高,但其课程名称及内容无法体现出教程学习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英语课程设置中没有一门与会展专业相关的课程,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陷入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两张皮的境地;英语听说学分、学时明显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专业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二)课程实习之间缺乏衔接及目标
课程实践是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力补充,能够突出特定学科理论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学科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能力[4]。本院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现共有3门专业课程需要课程实践,即会展管理原理、会展项目管理和会展策划与组织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实践学时相对于理论教学部分学时比重较小,仅是理论学习的补充。虽然这3门课程实习都有自己明确的实习目标和实习内容,但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三)课程情景实习缺乏学校的支持
会展专业课程实习尤其是《会展策划与组织》的课程实习,需要学生们根据市场需求,以校园为场所,策划、运营一项会展活动。但目前学校有关管理部门从校园管理便利性的角度出发,不允许校内大学生或大学生社团进行针对校内场所的招商、招展活动,这为会展学生在课程实习方面增加了阻力。
四、提升国际化、专业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凝练“国际会议方向”作为专业主攻方向,服务西安经济追赶、超越
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2014年西安国际会议的举办数量位居全国第四,由此可见西安作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在全国国际会议市场上竞争实力强劲。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凝练 “国际会议”专业方向作为西外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也更好地体现了西外“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西外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化,有利于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为服务西安经济追赶超越做出贡献。
(二)增加专业英语课程,建立学科定制式英语体系
在会展专业英语教学中,应以服务专业学科为原则,建立学科定制式英语教学体系,弱化英语技能课程,增加专业英语课程[5]。具体操作为:将原有基础英语课程划分为中、高级,这样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英语教学的递进性和层次性[6];增加英语视听说的学时和学分,提高学生在会展专业领域人际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加会展专业英语技能模块。该模块的设置以突出管理学科背景为原则,主要涉及会展专业英语、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7]。通过系统地专业英语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会展产业专业词汇,通过专业听说的强化以及专业写作和专业阅读等的训练,提高学生在会展环境、商务环境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撰写能力。
(三)打造会展专业精品课程,增强专业教学实力
《会展管理原理》(双语课程)和《会展项目管理》为西外会展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国外原版教材内容为主,经过多年的摸索,这两门课程的教案已经较为成熟。在教学方法方面形式灵活且多样,主要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为主。所以,可以将这两门课程作为申报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的突破口,增强西外会展本科专业的教学实力。
(四)增加第二课堂中的实践和二外学分,提升学生行业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国际会展公司对员工的外语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具备良好的英语技能,所以不能再把精通英语作为衡量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西外会展专业已有一些学生参加了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辅修专业的学习,也有学生在培训机构学习日语等课程。从这些可知学生对第二外国语学习需求较为强烈。所以,鼓励学生在课外之余学习其他语言,把西外实践模块中的学生辅修的第二外国语或校外语言培训机构颁发的“第二外国语考级证书”作为第二课堂的学分,可设置为1~2个学分。通过以上途径使学生“国际化人才”特征更明显,提升学生在会展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实行渐进式的课程实践体系,明确实习的目标性和层次性
将课程实践教学按照所依托课程内容划分为3个渐进的阶段:会展产业调研阶段、会展项目运营阶段和策划全真模拟阶段。在此基础上明确西外会展专业3门课程即会展管理原理、会展项目管理和会展策划与组织的课程实习的目标及具体内容,使西外会展专业实践从时间及难易程度上具有渐进性,从实践内容上又存在差异性。
(六)建立沙盘实验室,提高会展专业教学效果
沙盘实验室,主要应用于会展项目管理、会展危机管理、会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教学中。该实验室的建立既有助于保持会展相关课程设计的开放性,又有助于增加课程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们能直接了解到会展项目中存在的工作流、单据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使学生在项目成本、进度和质量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下,体验如何对会展项目进行决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会展项目团队中不同岗位中的角色以及会展项目作业的流程。
(七)整合学校资源,为会展专业实习提供便利
对于会展专业课程实习——模拟会展活动,自主办展。首先,建议学校管理层针对会展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专业任课老师提前提交的课程实习计划和内容,在申请日期内为会展学生在校内招商、招展方面提供一定的鼓励政策,以便会展本科学生能够根据策划案的具体内容进行招展、招商。其次,与其他学院在会展项目中进行合作。如艺术学院的毕业汇报演出,会展专业学生可以对演出场所、对外推广、票务等方面进行管理。再次,各学院召开的学术性会议,会展专业可以承担会议日程安排、接待以及其他服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信息公开目录[EB/OL].[2017-03-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2]徐红罡,罗秋菊.国际会展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304-309.
[3]刘松萍,杨铭德.中国会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研究——以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J].学理论,2011(33):22-24.
[4]闵祥晓,罗越富.高校会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以中山学院会展策划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65-69.
[5]李铧辉,严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语言教学策略——学科定制式英语教学[J].中国教育学科,2014(5):108-110.
[6]庄智象,等.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J].外语界, 2012(4):61-67.
[7]宋娜娜.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商务英语课程建设[J].当代外语研究,2012(6):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