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
2018-03-26祝保平
祝保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振兴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深刻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学习领会乡村振兴战略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新要求。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以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中心,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宏观,更加体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理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与我们整体进入新时代相一致。二是赋予现代化建设新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强调的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这次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出发,统筹考虑城乡协调、农业农村融合发展问题,首次把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三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布局出发,确定在2050年建成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之前,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即农村承包土地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也为整个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强调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近年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对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但从产出占比看,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出仅占40%左右,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出占比好于全国,但是也只有50%左右。把小农户引入农业农村现代化轨道,体现了党中央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五是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首先要有准确的政治站位,考虑问题多从农民角度出发,以为农民服务为目标,特别是为农民增收服务,做农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深刻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乡村振兴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首先必须牢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路线图。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路线图就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其次必须正确把握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形势和任务。近年来,江苏的“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等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等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城乡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矛盾十分突出,苏南苏北之间、城乡之间融合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业发展的不充分矛盾十分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农村生态和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亟待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对照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结合,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把握要义,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讲话指出,江苏要在农业现代化上带好头、领好向。这是中央对江苏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探索经济发达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有机统一的,要用系统思维认真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将部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任务。
全面把握农业现代化的特征特点。首先,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是商品生产。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力指标是相对的、变化的。传统农业自耕自作是产品生产,现代农业是商品生产。对农业现代化的概念要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把握,把产品的商品化生产程度作为判断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次,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是家庭经营。农业生产是人工生产和自然生产结合的有机过程,农业现代化不能完全用工业化模式推进,而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体。诸多现代化的国家莫不如此,例如美国,家庭经营的农场占农场总数的比重达98.7%。再次,农业现代化是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加快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化家庭农场转型,或者加强小农户的合作与联合,形成现代化的农业市场经营体系。英国、法国历时上百年完成了传统小农向家庭农场、大中型家庭农场的转变;日本、韩国的小农户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功能多元的农业协同会或农会,实现了小农户的合作和联合,转入现代化发展轨道。我国普通农户有2.6亿,转化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既要积极引导,又要有历史的耐心和定力。最后,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我国小农户和其它国家的农户不同,拥有长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组织成员身份和集体组织收益分配权,我们必须坚持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当前,一方面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更多的小农户培育成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分化转型;一方面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实行小农户的合作与联合。近年来我省探索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以社区为单位组建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弥补了专业合作社覆盖面窄的问题,是传统的小农户在不改变原有状态的前提下,实现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益探索。
全面把握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质。首先,农村现代化的支柱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才会有就业,有收入,有人气。部分乡村随着城镇化而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因此造成整个农村的凋落。产业兴就是要因地制宜形成特色,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其次,农村现代化的生命是生态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山水林田湖草统筹兼顾,动植物自然生息,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是农村可持续的生命力的体现。再次,农村现代化的魂魄是文化传承提升。我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凝聚着数代人文明成果的结晶,农村耕读文化的传承提升,是精气神的升华,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再次,农村现代化的机制是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最后,农村现代化的根本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领域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交通、电力、电信和环保等多方面与城镇差距较大,公共服务领城如医疗、社保、文教等的城乡差别则更大,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所在。我省开展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找到了有效抓手,值得进一步探索。
深化改革,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因此,深化农村改革是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最为紧迫的任务。
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我省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完成了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解决了原来承包地面积不准、账实不符和承包权登记管理等问题,强化了对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农村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奠定了基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武汉农交所时,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這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有效抓手。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根本,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对农村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不能动摇这一点。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是基础,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稳定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是主要目的,实行“只租不卖”的政策,在不违背承包农户意愿、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四条底线”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让农村集体经济充分融入到市场经济。我省集体资产总量很大,全省村级资产有2600多亿元,乡级集体资产也在2600亿元左右,多数处于“沉睡”状态。探索建立微观的体制机制,让这部分资产进入市场交易进行优化配置,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努力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要明确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共同所有,没有离开了农民的集体;同时,由村集体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正确、群众认可”的原则,统筹考虑土地承包权、对集体经济所作的贡献和户籍等因素,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二是开展清产核资。要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搞的农村财务清理、二轮承包到期后搞的农村财务清理等前几轮清产核资,对集体所有的资源性、经营性、公共服务类资产,进行全方位清产核资,并建立登记制度,整理编号归档。三是开展股份合作。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从集体资产市场化价值评估难等现实出发,通过股份合作把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市场经济主体,把集体资产按照股份的形式量化到人、固化到户,并实行一人一票合作制管理。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通过改革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健全完善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扶持政策。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将出现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预示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的萎缩淘汰。2016年我省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5.4%,江苏已经进入这一“拐点期”,绝大多数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已经实现非农转移就业,迫切需要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是关键。一方面要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另一方面要适应绿色有机的市场需求,由追求产量调整为追求质量,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从农业产业布局着手,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整体推进,积极引导小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绿色发展,建立“种养结合、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实施精准施肥施药,实现生态种植、养殖。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鼓励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境内外各种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