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一扇扇“可能”之门

2018-03-26忆水中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8年1期
关键词:笔译体育比赛职业

忆水中

有些“门”对你来说很容易打开,而另外一些好像被锁住了。但你仍然要尽量去寻找钥匙,让这些门保持在“有可能打开”的状态。而不是“破罐子破摔”地任由它们尘封下去。

我小时候并没有说过“以后想成为科学家”,也没说过要当“教师”“医生”或“作家”。在被问到长大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时,我说的是“卖菜”“卖书”“卖玩具”,且不觉得难为情。

在我心目中。有些职业固然自带“高端大气”的优越感,但同时,其他职业也并不渺小、卑微,它们也可以“低调有内涵”,值得去从事,也值得成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从小学到中学,是由兴趣主导行为和思想的阶段。老师喜欢用“门”这个意象来比喻人生中的各种可能性:每一扇门背后的那条道路,都通向未来的一种职业取向。

此时已经没有人再问那些小时候的问题,但如果还有人问起,那么。“文武双全”就是我藏在心里的既伟大又稚嫩的梦想。

在语文课本上看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就不禁跟着诗人一起沉醉在天马行空的浪漫情怀中,浮想联翩。在英语课本上找到李雷、韩梅梅这些“朋友”,我更是如同网络歌曲中所唱的那样,忍不住去为他们设计结局。课外时间,我甚至会在阅读历史小说时,“为古人担忧”,在收看体育比赛时,感觉到全身都热血沸腾。

然而,每当面对着数学、物理、化学时,我却只能摇头叹息。作业本上的题目,虽然每个字都认识,但每句话都看得一头雾水。每个几何图形都是简单的线条,组合起来却仿佛都成了永远走不出去的迷宫。那些稀奇古怪的元素和反应无论多么神奇,在我看来也都只不过是光怪陆离而已。

毫无疑问,今后我的职业取向一定就在文学、外语、历史、体育当中选择。相比数理化,总觉得似乎缺少了那么一点竞争力。

对像我这种偏科的学生,我敬重的语文老师会这样劝导:“有些‘门对你来说很容易打开,而另外一些好像被锁住了,但你仍然要尽量去寻找钥匙,让这些门保持在‘有可能打开的状态,而不是‘破罐子破摔地任由它们尘封下去。因为门后的道路并不都是各自平行的,它们有交叉的点,有交织的面。在那些你不擅长的路上,你并不需要走出很远,但是要坚持迈出眼下这一步,将来才能在你擅长的路上连接出更多的交集。”

当时我并不是很理解这么深奥的话。仅仅是硬着头皮照做下去,更多的原因可能还是这些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一天天地凸显出来,无论是高考前。还是上了大学后。

我考上了大连外国语学院,终于每天都能专门与我喜欢的语言文字打交道了,周围也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然而,这种兴奋感却在四年当中,一点一点地被“人才济济、人外有人”的無奈感所取代。拥有相同兴趣和专长的人都聚集在了一起,原先自认为的“出类拔萃”也不可避免地变得平淡无奇了。

相比那些或是口语流畅或是发音标准或是能完全脱离字幕看懂英剧、美剧、日剧的佼佼者,我愈发显得“样样通,样样松”。我可能比他们多会一些诗词,却又仅限于孤芳自赏,远远达不到参加此类电视节目的水平。我确实还会搞搞写作,但也只能稍微炫耀炫耀而已。从未在大型杂志上发表过像样的文章。我也时不时地研究研究历史文献资料、体育比赛数据,却也都是浅尝辄止,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中的切身体会。所谓的“文武双全”早已沦为“当年之勇”。

“浮躁”这个词语或许能概括当时的我。毕业临近。同学们纷纷选择考研、出国、参加一场接一场的招聘大会,可是我呢?表面看来似乎方向很多,仔细去想则是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

中学语文老师说过的话又重新浮现在回忆中=每一扇门后面的道路并不都是各自平行的,它们有交叉的点,有交织的面。我是否应该主动换换视角。多去寻找寻找那些交集的部分?

小时候自己对职业的观念也再次回想起来:哪怕只是售货员,又如何呢?没有任何一种职业是渺小、卑微的,它们都可以“低调有内涵”,值得去从事,也值得成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而现在的自己,是否过于“眼高手低”了?

我终于开始改变思路和姿态,毕业之前,在一家药品销售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因为这家公司与国外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总要用到翻译,而在产品质量介绍方面的交流恰恰又需要更多的书面表达,我在语句斟酌上的优势刚好可以派上用场。又因为药品的成分与制作工序中包含了一些物理、化学知识,幸好我当初听了老师的话,没有将这两扇门彻底关闭,现在只要稍加补习就可以。

笔译,可能在一些人看来等同于“坐办公室”,远远不如口译那样光鲜亮丽、报酬丰厚,但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最好”,只有“最合适”。笔译正是这样一项很适合我的工作,即使称不上得心应手,但至少感到舒心自在。

与亲朋好友谈话时,他们偶尔会误认为我本身从事了医学方面的工作,露出羡慕的表情。这时我会一边解释我仅仅是“贸易翻译”,另一边小小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然而,这种工作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意外发生在两年之后,大概可以看作一个现代版的“塞翁失马,坏事变好”的故事。

在一次乘坐公交车通勤时,我遇到了轻微的交通事故,一段时间内无法再去公司坐班。幸好我是笔译者,而不是需要“抛头露面”的口译者,养伤期间,改为在家里上班,通过电子邮箱来传递原文和译文。这样既不会给公司造成太多影响,而且时间的分配可以更自由。晚上有想看的体育比赛时,也不至于再进退两难,白天没有了上下班时间的约束。感觉自己好像已经无限接近于一名作家。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下,一次机缘巧合,我从一场本来并不太受重视的小型比赛中,意外地录制到了珍贵资源,上传到网上,吸引了一家专业网站的注意。说来神奇。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我竟然得到邀请,实现了“跨界转型”,进入了体育媒体领域,成了记者和编辑。兴趣与职业再次“胜利会师”。这在许许多多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的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不敢想象、令人无比羡慕嫉妒的人生转折。

猜你喜欢

笔译体育比赛职业
老年人观看体育比赛有助于消除抑郁情绪
老人看体育比赛可减少抑郁情绪
AnalysisofSymbolismintheAndTheMountainsEchoed
英语翻译中的笔译要点研究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我爱的职业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