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2018-03-26张慧
张慧
摘要:当下,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实做到“让学引思”仍值得大家探索一番。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用活”教材:其次,教师应结合自身理论学习的成果,合理、科学地呈现45分钟的课堂教学;最后,教师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学生的实际所得”出发,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如此这般,方能真正落实“让学引思”的理念。
关键词:教师;教学;课堂;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79-2
当今的语文教学,有很多教师都误入歧途,他们抓紧课堂上每分每秒的教学时间,声嘶力竭、呕心沥血地将知识强加给学生,殊不知,那讲台下的听众早已消化不良了。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语文奉为高深莫测的“玄学”,将它束之高阁,自认高攀不起时,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探索一下如何才能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很多时候,教师之所以教得累,学生之所以学得累,其实并没有多少客观原因,而是因其自身负担太重,心事太多,教师想要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唯恐有一丝遗漏。可是,学生如何才能全盘接受?难道教材真有那么多真谛要一一传授?其实,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阅读?不能单靠教授阅读结论、讲解文本内容、照搬各种现成的资料等等。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比较透彻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然后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去激活学生的阅读体验,用自己的思考去激活学生的思考,师生互动,互相碰撞、激活、丰富彼此的见解,最终才能形成“活”的阅读教学。
下文援引黄厚江老师的课例说明: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节选
师:同学们,我读《阿房宫赋》,反复读反复读,越读越短,读到最后呢,这篇文章只剩下几个句子,我大胆地把它缩成这样一段话:
(投影显示)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而不鉴之,亦可()矣!
这就是黄老师读《阿房宫赋》读到最后剩下的几个句子(后来只剩下几个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了解,想一想在这些括号里填上什么样的词比较合适,看看自己的想法和老师是不是一致。(这是课堂的亮点之一,读文章需懂“出入法”,读进去又要跳出来,也可谓“厚薄法”,先要读厚,再要读薄。如果一个老师备课时能将一篇文章读成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那么,教师本人一定是吃透了教材,这样,在教学时,方能气定神闲、胸有成竹、一览纵山小。)这样的教学设计,蕴含了一定的教学机智,并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留存悬念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一)预设与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课前预设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在课前务必要熟悉教材并规划教学过程,也就是备课,具体体现为教案。当然,在准备教案时,教师也大可不必详细到每一句话,写简案较为合适。笔者认为一般的教案涵盖以下内容即可:
1.教学目标:不必过多,一般三个以内(含三个),但应考虑到从“文”和“道”两方面设定;
2.教学重点、难点:应具体落实文本的具体位置,充分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3.课时安排:少则一课时,多则三课时,对于文本的知识点要有所取舍;
4.教学环节:一般四——五个环节比较适合,每一个环节可预设具体时间;
5.板书:精简为好,它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对文本的图式,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达成,最终凝固的瞬间应是对该节课完美的展示,使观者能够一看就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6.作业布置:形式可多样,但一定要控制好量;
7.教学反思:一般在授课后再总结,旨在帮助老师在其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
其实,在“让学引思”的号召下,我们的备课内容也可以预设几个学生的学习活动,甚至可以细化到提问学生的具体问题。当然,再完美、精致的教案也不能百分百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稳操胜券,因为讲台下的学生不是生产线上大批量生产的同一产品,他们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个体。实际的教学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如果处理恰当,将会使课堂呈现另一种精彩。例如,笔者研究生导师在执教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反复朗读,深度掌握比喻修辞的各种形式”。课刚开始,就有学生针对“主人下马客在船”句提出疑问:“主人和客人不是一起走的吗”答曰:“这是互文修辞。”然而提问者继续追问:“老师,什么是互文?”教师及时反应,调整既定教学环节,立即将自己脑海中的有关互文的句子一一写在黑板上举例说明,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师生共同探讨这些句子的特点,使学生更加理解何谓“互文”。
由此观之,课堂预设与生成是密切相关的,只有预设没有生成是纸上谈兵,一味生成摒弃预设就会误入歧途,充分的预设和灵动的生成,方能在课堂中百战不殆!
(二)过程与目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应该是其教学目标达成的坚实一步。一节课主体部分的教學环节,不能太少,过少了跳跃性太大,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但也不能过多,过多了学生会有“审美疲劳”,一般来说以五个左右的环节最为恰当。
例如,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教授《故都的秋(节选)》(高中课文)呢?笔者导师是这样安排的:设置一课时的一组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本文通过感官转移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文)和通过反复朗读,深刻体会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征(道)。其各阶段目标(五个环节)展示如下;
第一阶段目标:回顾本学期已学过的《春》、《济南的冬天》、《夏》这三篇文章各自所描写的景物特点;
第二阶段目标:散读文本,找出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第三阶段目标:分析文章重点写景的段落,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通过味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来写故都的秋的;
第四阶段目标:根据景物的具体特征为这几幅画面各拟一个标题;
第五阶段目标: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文章“围绕景物特点写景”的手法。
很显然,这五个环节目标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直至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不能拘泥于自己事先预设好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变通,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灵活机智地调整阶段目标,引导课堂教学的有序展开,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起承转合
请看下则课堂设计:《金岳霖先生》主要教学环节(节选)
1.激趣猜谜导入
屏幕展示两段人物的描写,一段是普通的描写;一段是生动的描写。(比较阅读,加强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认识)。
2.整体感知
第一步:找出第一段第一句的关键词——“有趣”;
第二步:快速浏览全文,明确金岳霖的有趣之处——奇特的外貌和行为举止、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专业理论的独特见解、对生活的独特热爱;
第三步:探讨金岳霖的其他特征——重情:悼国达死、祝徽因寿;
第四步:概括——伟大品格在琐细的小事上得以体现。
3.思考延伸
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写活人物?
4.写作延伸
写一段200字左右人物描写片段,记本班级的一位老师或同学。写好后先不说出被写者的姓名,而由别的同学来猜(写后点评)
5.结束课文
引用巴尔扎克话:“当一切的结局都以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在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
由是观之,这节课的目标很明确“通过文本解读,深入理解并把握刻画人物性格时的细节描写”。师生双边活动在一起、承、转、合中递进。
“起”——通过比较一组人物描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呼应教学目标;
“承”——环环相扣,不蔓不枝,层层推进,六个环节都紧扣“细节描写”的目标;
“转”——本节课的高潮是第五环节,它恰如其分地实现了读写能力之间的转换。此外,选材较有吸引力,可以想象,学生肯定都非常积极、活跃,寓教于乐。
“合”——以名言结尾,很有文气,也最后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应该是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渐入佳境!教师真正的功力当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一节课都是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缩影。真正的好老师应该让自己的学生“沉醉”于自己的課堂。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们再不能将课堂演绎为自己的独角戏了,我们应当适当地放手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思维和个性特征,实施让学引思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