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03-26吕青竹
吕青竹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后,我国对小学科学的关注度逐渐升高,虽然我国目前没有将观察实验明确列入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但其却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根据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可行的观察实验,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接受新理念,从而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开展。文章基于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獻标识码:A
一、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
1.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小学科学在小学的课程中不算主要科目,因此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外聘教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些教师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教师教学时也都采用自己的习惯,忽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讲述单一的知识点,缺乏实验教学,讲完内容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不管学生有没有理解内容,因此,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提高[1]。
2.教学资源匮乏
小学科学教学特别重视实践,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实验的开展而增强。因此,小学科学的教学需要一个拥有丰富教学材料与教学器材的实验室,但是这在大多数的小学学校中都不具备。有的学校就算有实验室,实验的器材也并不够齐全,规模小,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有的学校教师上课所使用的教学工具都是自己做的,除了实验,必要的理论教学也是必需的,小学一般很少设图书馆,必要的科学期刊也并不多,这就使教师与学生的学习资料局限于课本,使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得不到拓展[2]。
二、增强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加强教师与相关部门对小学科学的重视
小学科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对实验条件以及图书馆资料的要求都比较高,所需要的经费也比较多。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辅助小学科学的教学,保证经费充足,监督经费的使用,做到不偏不倚,使得科学教育条件得到改善,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积极地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开展实验室教学,充分意识到小学科学在教育中的地位,重视小学科学工作的开展[3]。
2.重视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观察与实验设计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感觉知觉特点与规律,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应将知觉特性与小学生的特点相结合,主要是注重知觉的选择性和理解性,其中主要运用三种方法来进行实验设计,分别是放大法、转化法与对比法。放大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对象放大,使感知更加清晰明了,如对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将大豆、蚕豆以及黄豆等种子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得到发育,胚芽、胚根等能够显示出来,利于学生进行解剖,这样处理的理由是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观察到种子的内容结构。转换法,是将不明显的科学现象通过转换法变为能够让人清楚感知到的现象,例如,用震动的音叉触碰水面,音叉的震动转化为水的波纹;鼓面上放置塑料小球,鼓面的震动就可以转化为小球的跳动等,都是转换法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有效利用。对比法则是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观察对象进行比较观察,通过对比使观察对象更加突出或者是作出符合逻辑思维的判断,如固体会热胀冷缩,选择铜环和铜球进行实验,在室温下,铜球刚好可以穿过铜环,将铜球加热后,铜球被铜环卡住,经过对比说明铜球受热后体积膨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其中实验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它需要确定观察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通过实验证实因果关系,运用感知法来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正确的、科学的认知。通过具体的科学实验,使学生在验证科学理论的同时,能够证实科学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科学内容选择合理的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的观察与学习,从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丽云.基于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小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龚 伟.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构建及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陈 丹.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可用性与优化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