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研究

2018-03-26郝树英

祖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寓教受教育者显性

摘要: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它是指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对象客体的思想行为、情感、心理等发生影响的教育,如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等都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形式。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随着学者研究的深入逐渐被重视起来,隐性教育的优势也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但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却还存在认知不足、载体不足、保障不足等问题,对其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教育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我国古代的德育,就十分重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即隐性教育。如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就从环境角度对隐性教育的价值进行了肯定。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不仅重视从环境而且从榜样和寓教于乐中对弟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孔子兴于师、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都充分证明了隐性教育的合理性。但作为一种学术用语,最早的发端则是在美国,在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克逊所著的《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在1970年美国学者N.V奥渥勒提出了“隐蔽性课程”,随着对这些的研究即产生了隐性教育。

我国学者对隐性教育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隐性教育的界定,不同学者观点不一。有的从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比较入手进行界定,认为“隐性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形式,不是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形式,而是充分利用人们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本身存在的形式,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组织管理、职业活动、人格影响等来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形式。”有的则是从隐性教育的载体入手,认为“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还有的则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特征入手,而更为完善的则是从各方面综合因素入手界定,笔者则更倾向于最后一种,认为“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它是指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对象客体的思想行为、情感、心理等发生影响的教育,如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等都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形式”。

(二)特征

1.教育目的的潜隐性。目的的潜隐性是相对于显性教育的目的而言,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巧妙地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将教育内容巧妙的安排在受教育者日常生活和必不可少参与的社会实践,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当中接受教育,对其进行教育的影响和塑造,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不会感觉到自己在被教育,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反而积极参与进来。

2.教育内容的渗透性。隐性教育的内容是潜移默化的渗入到个人的生命和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去,使人在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融入到目标中去,起着隐性导向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受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3.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在显性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占据主导地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受到压制,主体性难以实现。隐性教育则是受教育者自己主动参与,教育者不参与,只是做适量的指导,将教育的内容隐藏在受教者日常的工作学习之中,使之真正转换到主体的位置。使之完全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自觉主动接受教育。

4.教育方法的间接性。显性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受到授课条件的限制,教师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直接,效果不佳。而隐性教育则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是课堂,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可以,将客观的环境变成为我所用的主观事物。良好的环境使之得到熏陶和感染,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选择,从而进行侧面间接的教育。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对隐性教育的研究深入,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逐渐被重视起来,在日常的工作中教育者会有意识的将隐性教育运用到其中,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实践效果。但是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不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大多停留在概念认知的层面,对于其方法更是掌握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教育者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习惯运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在课堂中灌输,从社会的需求中提出种种要求。并没有从教育者的自身需要和社会需求相统一的角度出发,甚至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不清楚隐性教育的工作方法,对其认识不清,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缺乏隐性教育的理念,对其主客体更是模糊不清。

(二)载体不足。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现有的载体利用的较好。但是对于载体的开发利用则较差,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局限于思政课堂,对于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没有充分利用;物质形态和活动形态的载体较多,而精神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较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专业课教师发挥的作用较少;在德智体美劳当中,强调前两者居多,对于后者的隐性教育较少,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保障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育人的长期工作,隐性教育则要花费更多的心血和时间,合理的制度上的保障必不可少。但在现实当中却没有建立健全合理的保障机制,教师的精力大多在科研任务和进度安排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的精力投入较少,更不用提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主力,但却陷入繁杂的事务工作当中,学生数量大,更是难以进行。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奖励机制没有建立,教师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教育者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的教育者的素质较好,但也存在部分教育者素质低下、专业能力不足的现象。部分教育者对思想政治工作敷衍了事,落实不到实处,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对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做不到位,缺少研究和具体的实际运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的不到发挥,难以形成良好地舆论和文化氛围。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激励作用。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接收新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有效的考核奖励机制,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本职是要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以身作则,在教学和日常與学生的交流过程当中去感染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让学生在心底里信服教师,才会信其道,听其言。

(二)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文化对人思想、作风、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对其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文化环境的建设是最容易忽略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进行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活动的深层含义。更要重视文化价值的建设,培养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隐性教育的载体建设。一切学科都具有育人的功能,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作用,使专业课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学习专科课的同时,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进行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发挥网络的隐性教育作用,网络教育具有开放性、随意性、互动性的特点,可以使其成为隐性教育的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四)构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围绕统一目的采取的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前者为人们所直接接受,后者为人们所间接接受。”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互补充,是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完整,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采取两者相互结合的方法,既充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有把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做到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结合起来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向敏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法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2]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罗剑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郝树英,辽宁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寓教受教育者显性
寓教于情,思其想,解其困——通过英语学习活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寓教系列”:拓展县市媒体新闻队伍建设新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知行合一,寓教于石——“吾心光明”石说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奇石展在余姚举办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