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2018-03-26廖新文
摘 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应用爱和尊重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应是孩子思想意识的启蒙者、学习探究的合作者;教师应是孩子探求知识的良师、健康成长的益友。
关键词:爱;尊重;心灵之窗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2
作者简介:廖新文(1970—),男,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海路中学教师,本科。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静静地洒在办公室里,墙壁上“老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十几个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
早晨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李同学一直稳居年级第一,这次月考居然到了第十三名,让我这位年级分管行政自然觉得脸上挂不住,于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不容他辩解,不由他说明,一顿声色俱厉的批评之后,心情确实舒畅了不少。心情舒畅之余,李同学整个上午委屈的表情却又让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了什么而教育?教育又是为了什么?我不禁陷入了遐思。
教育,应用爱和尊重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同另一个生命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意志行为。人要先有爱,然后才能拥有世界;没有了爱,你就等于失去了一切。英国教育家赛宾斯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出于本能爱自己的孩子,源于神圣爱别人的孩子,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有尊严、有追求的生命个体,让学生在爱中焕发充满个性、充满情感的生命活力,教师无愧于爱的使者这个荣誉称号。
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是教师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师爱如水,真水无香,它看似柔弱,却蕴含着生命的真意,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使人感动,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或许,我们都曾经亲身经历,或许,我们都依然记忆犹新,班里那几个“小刺头”一定是我们重点关爱的对象,上课多喊他们回答问题,课后多给予个别谈话,有问题耐心批评教育,有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但是几个月下来,我们往往发现这些学生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爱并不是治百病的良药,爱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
教育的基础是爱,爱的前提是尊重。在此基础和前提下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唯有这样,教师的爱才会被学生理解并接纳。
对待学生,我们常常这样坚持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发展、他们的进步,我们的付出是对他们的爱,不管这种爱的方法是否恰当、态度是否中肯,但我们的本意是善良的,所以只要我们付出了爱,学生就必须接纳我们的观点,接受我们的教育,并且努力改变自己。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校园里才会常常碰到这样的情景:有些教师为学生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许多,可学生却并没有表达出多少感激之情;但也有部分老师,无论是和颜悦色,还是义正词严,学生却都能心悦诚服。个中原因,就在于教师的爱是否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爱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去实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教师所有善良的本意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教师与学生心灵与心灵之间是相通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生活阅历、文化知识的差距,而在人格和尊严上应该是平等的,教師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获得学生尊重的回报。
那么,我们该怎样尊重学生呢?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放下教师的架子,倾听学生的声音,交流走近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真心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聪明可爱的学生,关心调皮任性的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的任性和调皮,欣赏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宽容欣赏每一个学生。
其实,当我们给予学生一份爱心,让他们自己去感受时;当我们给予学生一份尊重、让他们自己去领悟时,我们也就给予了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决定;我们也就给予了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改变。也只有这样,教师的爱才能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直至最终,成功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参考文献:
[1]柳袁照.清泉石上[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2]朱永新.致教师[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