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研训一体”优势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2018-03-26邓求平刘硕鹏
邓求平 刘硕鹏
摘 要:教师培训如火如荼,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充分发挥“研训一体”的优势,从实践中来,回实践中去,与课堂、与一线教师紧密联系,真正实现了“教育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相结合;以教研促进培训,以培训推动教研,既助力一线教师专业发展,又助力研训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研训一体;专业发展;实践性解读;理论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獻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24
作者简介:邓求平,男,湖南省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刘硕鹏,女,湖南省涟源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湖南省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充分发挥本单位“教研、师训”合二为一的优势,用十多年的时间,探索出“研训一体”模式——以教研促进培训,以培训推动教研,初步构建了“领域全方位、内容广覆盖、主体多层次、服务零距离”的教研培训新格局。图1比较完整地解读了“研训一体”模式。
近几年,我们通过质量监测、观课议课、座谈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组织教研力量集体攻关,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再回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这样就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经验。然后,组织这批研究者把获得的经验做成培训专题,展开教师培训。这种来自一线又回到一线的研训往往更接地气,更能助力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发展。下面我们用2017年“送教下乡”项目的实施来解读“研训一体”模式。
一、案例概要
根据《湖南省“国培计划”(2017)项目县中小学“送教下乡”项目实施意见》,涟源市于2017年9月至12月实施了“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涟源市小学数学班)项目。在这三个月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以为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提供教学范例和专业支持为重点,构建了“自主研修、校本研修、网络研修、集中研修”的立体研修模式,学员通过研修,攻读专业书籍,研磨出了六个优秀课例,激活了学员的教研热情。因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团队思路缜密,充分优化培训资源,实现了最佳效益,此项目作为优秀案例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并被作为涟源市同批项目的“样板项目”进行推介。
二、主要做法
根据“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的培训模式,培训团队精心设计培训方案,通过“问题诊断、通识培训、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六个培训环节,实行了全员评价、全程评价,达成了提高学员专业素养的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寻找“真问题”
(1)现场诊断。为了找准“真问题”,加强研训的针对性,把有限的研训使在刀刃上,教研员组织研训团队下到最边远的农村学校如伏口、金石、古塘等学校,现场听课,现场问诊,聚集课堂教学,收集“真问题”。
(2)深入访问。为了找准研训对象的需求,研训团队设计了“问卷星”,问题涉及“我需要怎样的研修”“我亟需提高哪方面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关于问题设计的最大困惑是什么?”等等,此次参训的学员100%完成了问卷任务,研训老师通过问卷提供的数据分析找准了一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疑点、热点、难点等“真问题”。
(3)开出“处方”。以教研员为学术首席的研训团队经过“汇诊”后发现,小学数学课堂缺乏高质量问题,学生深度学习不够。因此,研训团队确定此次培训以“研究问题设计,关注课堂教学”为主题,科学设置研训课程,开发了“高质量的提问与理答”“问题设计与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思维发展”“问题设计与解决问题”“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展示课中的好问题”等六个专题讲座,并聘请省内在这个领域有丰硕研究成果的老师授课。
2. 展开“真研究”
(1)专业领航。为了强化示范引领的效果,此次培训改变了以往研训课例在前,讲座在后的程序。在示范课展示之前,项目学术首席(小学数学教研员)王丽燕老师先做讲座《以提问与理答为观察点的观课议课》,以“微格议课”为手段,解剖录像课《鸡兔同笼》中的提问与理答,为学员们的观课议课做了专业性的指导,让学员了解“观什么、怎么观、议什么、怎么议,为什么要这样观和议”。示范课更是经过研训团队14次研磨,磨出了几个好问题、几个好活动,让参训老师知道了“好问题能滋生灵动课堂,好活动能涵养理性精神。”
此外,为了学员对问题设计有“高视点”,学术首席发起了“阅读经典,思考课堂教学”的活动,通过网络平台推送了30篇张奠宙先生的经典著作,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
(2)任务驱动。此次研训活动的每一个阶段研训教师都给学员设置了“阶梯式任务单”。如第一阶段的“观课议课”活动,研训教师精心地为学员预先设计好相关的观课量表,将研究的问题细化为观察任务单。又如在“小组研磨”阶段,研训教师又设置了“初建课、重建课、再建课”的设计任务单,这份任务单清楚地记录了老师们在“问题设计”上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自然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成长。
(3)研课磨课。研训进入“研磨阶段”,学员们也就进入了“实战演练”。这个阶段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了3轮研磨。一是个人研磨。将学员按学校分组,每组商定一个课题以后,每位学员自己对课题进行研课磨课。二是小组研磨。集中研修时,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微型课”的形式分享,同组学员共同打磨课例,然后推选出展示课例最佳人选,力争展示课例达到最优效果。三是校本研磨。同校参培学员及其他教师一起上研讨课,进一步优化设计,辅导员与组长入校逐堂进行打磨研讨,打造小组优课。最后,将经过多次打磨的课例进行成果展示,同时分享学员此次培训中的“微故事、微案例”,让学员在借鉴中进步,在对比中提升。
以上各阶段环环相扣,在学员返校自主研修期间,辅导员组织学员在QQ群及微信群中进行网络研修,对学员在研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讨。
3. 获得真发展
(1)案例推广。本次研修产生的优秀案例不仅在成果展示階段进行了分享,在后来的“名师工作室主题研讨”“一师一优课”“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活动中获得展示机会,《三位数乘两位数》获得在线备课特等奖(湖南省共8堂特等奖)的殊荣,教研员组织研训团队撰写《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研究报告》,发表在《湖南教育》上。
(2)项目示范。因为本次研训活动安排有序,过程扎实,成效显著,被涟源市师资培训中心评为“示范项目”,其他学科的研训也借鉴了本项目的一些成功经验,为整个“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做出了贡献。
(3)专业成长。无论是研训团队还是参训老师,活动过程就是成长过程,一路付出,一路收获。这个班级的网上研修一直延续至今,大家在群内就教学日常活动中出现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互动,形成了十八万字的教研手记,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总结反思
1. 团队优配,研训一体
我们充分发挥本中心“研训一体”模式的优势,创建了优质的“服务团队、管理团队、学术团队”。如“学术团队”实现了研、训“强强联手”:“学术首席”是小学数学教研员,湖南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学术助手”是师训老师、省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他们都有丰富的管理和教学经验,能上课、能讲座、能示范、能点评,发现问题准确,解决问题高效。
下面的导读直观地解读了研训一体机制下培训团队的创建,深度融合、深度互补。
2. 整体规划,问题导向
因为找到了“真问题”,学员才产生了“真需要”,设置“真课程”,取得“真效果”,研训链条缜密而清晰。
3. 任务驱动,激发内力
“阶段式任务单”在设置上环环紧扣,逐层推进,既明晰了研修任务,也激发了学员的研修热情,“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得到充分体现。
4. 专业导航,示范引领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好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带着这些问题,学员们在专家的引领下,且行且思考、且行且收获。
5. 充实理论,优化实践
全体学员深度阅读经典著作,深度参与“热点沙龙”讨论,直击课堂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教学随笔,反思课堂教学,提升专业水平。
整个培训过程用“教育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相结合”的理念贯穿始终,下面这张导图比较全面地解读了这个项目的培训理念。
实践告诉我们,一切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的培训是受欢迎的培训,是接地气的培训。而“研训一体”,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能帮助我们实现这种培训愿景。
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是培训经验的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培训理论体系才得以明晰。所以,我们不能轻视“小项目”,因为“小项目”的实施背后是教师培训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