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送教,演绎点线面的精彩

2018-03-26匡辉

教师·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设计

匡辉

摘 要:湖南省的项目县送教下乡培训已形成模式,培训流程“六个环节”清晰可见,切实可行。那么,如何按照这样的模式,策划相关培训活动,落实培训课程呢?文章以湖南省慈利县(以下简称“慈利县”)送教下乡培训小学语文班的活动开展为例,介绍作者对于团队活动、课间微活动、展示活动中活动内容设计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送教下乡;设计;活动内容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04

作者简介:匡 辉,女,湖南省慈利县金慈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

湖南省的项目县送教下乡培训已形成自己的模式,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切实可行。慈利县是第二批项目县,本人是慈利县培训团队成员,连续两年担任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组长。我们除严格按培训流程操作,精心组织每个环节以外,更是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探索:如何在执行环节任务的基础上,策划相关培训活动,以提高培训的吸引力,提升培训的实效性。下面,本人就慈利县送教下乡培训小学语文班的活动开展情况,说说个人对于团队活动、课间微活动、展示活动中活动内容设计的几点看法。

一、关乎主题,指向培训核心点

1. 情景回放

“这次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我们做什么主题,怎么做,你是省级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你来定吧。”项目联系人也就是小学语文班班主任朱老师说。

“那我们就做古诗文课堂教学专题吧!”我细细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是因为部编教材中古诗文多达129篇,除拼音、写字外,占全部选篇的36%,传达出了语文教学发展的动向,就是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教育的热点;二是因为本县正在全面推行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很多农村学校根本没去研究,就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这方面还相当薄弱,这是语文教学的痛点;三是因为很多语文青年教师不善于古诗文教学,多次请教过这方面的问题,提出过这样的需求,这也是农村教师语文教学的难点。”

“好,就这样定了!团队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课等,都由你安排……”朱老师一锤定音,我就着手准备团队建设活动——征集签名。

众所周知,签名表的精细设计是活动效果的首要保证。我设计了这样9项内容:

在验证的环节,我们请上征集人,让她邀请自己新认识的“姓李或姓朱的老师”,和她握握手;请出所有“教龄超过30年”的朋友,送上最热烈的掌声,致敬坚守一线为教育奉献一生的老教师……请“能背诵一首毛主席诗词”签名教师,上台背诵毛主席诗词,带动全班齐诵《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等,场面火爆,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毛主席诗歌朗诵会了。

2. 我的思考

团队建设活动,仅仅是放松心情、活跃气氛、增进认识、组建团队吗?我想,所有的活动都应该落实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都应该为培训课程服务。

(1)活动内容要指向学科素养。语文班的活动就应该有语文味。破冰活动征集签名中的“看过莫言小说”“能背诵一首毛主席诗词”,关乎教师阅读,关乎文学常识,直指语文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员基础,以调整我们后续的培训安排。适合语文的,具有语文学科特色的活动还有“绕口令”“成语猜猜猜”等。适合数学的,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活动也有很多,比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扮时钟”等。每一个学科,都可以在相关的活动中帮助学员涵养学科素养。

(2)活动内容要聚焦培训主题。活动内容必须聚焦培训主题。征集签名中背诵毛主席诗词后,我当即就明确告诉大家,我们这次培训的主题就和诗词有关,专门探讨古诗词教学。我从宏观层面(国家教育导向)、中观层面(区域活动开展)、微观层面(教师学生个人发展)介绍了这个选题的缘起,并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说明了本次培训要达成的具体目标。这样,学员们都清楚了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培训就更加主动、更加用心。在设计课间微活动,成果展示活动时,我们也是聚焦主题,直指培训核心点,让活动也成为了课程,用活动来深化培训主题。

二、关联课程,表现培训序列线

1. 情景回放

请听题,小学现行语文教材中大概有多少首古诗词?A.30 B.40 C.50 开始抢答!

30?你确定吗?请看大屏幕,我们先看看一年级上册部编新教材里的,再看看一年级下册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现在再告诉我,小学阶段共有古诗词 首(学员答)。

這样一盘点,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的,我们知道了小学要教哪些古诗词,扩大了自己的古诗词积累……

这是我们示范教学环节中一个课间活动——古诗词知识抢答。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踊跃参与,争相作答。这个课间活动,帮助学员梳理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古诗词,对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编排有了整体认识,对于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们模拟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在送教下乡培训的其他环节也组织了一系列与古诗文相关的课间微活动、微游戏。例如“送我回家”,就是把花名、颜色等填入古诗当中,“诗句接龙”就是活动主持人说出诗词的上句,指名接出下句,“看图猜诗”就是课件出示教材中古诗词的插图,请学员背诵出相关的诗词……

2. 我的思考

活动也是课程。那么,活动课程资源如何呈现,课程内容又该如何安排?我们设计活动内容时,一方面充分融合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充分考虑语文学科规律,使课程序列化、系统化。

(1)活动平台线上线下。信息技术革新了教学方式,也革新了培训方式。我们的培训,除了研究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还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延展培训时空,丰富课程内容。一方面,我们通过QQ群、微信群分享古诗文朗诵、古诗文教学的经典音频、视频资源,让老师们自行下载,开展欣赏活动。另一方面,我们就线上学习的情况发布问题,组织网络研讨,为集中研修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且,就集中研修时衍生的教学问题,也继续在线上进行探究。这样,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活动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培训课程的内化有了引领。

(2)活动内容连贯成线。诗歌知识抢答、送我回家、诗句接龙、看图诵诗、诗歌朗诵会、诗歌微故事等微活动都聚焦了培训主题,都与我们的培训课程有关。这些活动,依次安排在送教下乡培训的6各环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每一个活动是密切关联主题的,所有微活动连贯成线,也就于无形中形成了一门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古诗词基础入门。这一活动课程,就诗歌知识本身来说,由浅入深,是符合语文学科规律的;就活动要求来说,循序渐进,是符合教师学习体认的。总之,这些活动是序列性的、系统性的,于无形中培育了学员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关注学员,丰富培训受益面

1. 情景回放

杨冬云,湖南省慈利县通津铺镇中心完小语文教研组长,出身于民间艺术世家,艺术素养高,文学功底深,一大家人经常自得其乐地做音乐会。这次培训成果展示时,她带领全班走进“诗與歌”的世界,从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说起,深情演唱《明月几时有》后,顺势引导全班思考其他古诗词歌曲。如音乐课上孩子们学唱的《静夜思》《咏梅》等,KTV成人演唱的《月满西楼》《满江红》……一首连一首,掀起了一个个高潮。

代平,是湖南省慈利县城北小学的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平时,他就喜欢胡诌两句顺口溜。这次培训,他感慨多多,诗兴大发,除新作一些顺口溜以外,更是自己作诗填词,记录培训历程,书写培训感悟。成果展示环节,班上爱好书法的学员还将他的诗作写成书法作品展示出来,全班学员又公推他现场朗诵自己原创诗作,获得点赞、红包无数,大家都叫他“代诗人”。这样的认可让代诗人热泪盈眶,也深深地激励了年轻教师。

现随文附上两首代平老师诗作:

《临江仙 ·赞国培团队》

筑梦“送教下乡”路。九月二十九日,余于金慈学校重遇培训团队众星并聆听谆谆教诲,敬仰之情如长江黄河之水不可断绝,感而赋之。

进修会前初见,金慈楼上重逢。知性婉约款款风。靓妆娥眉淡,飒爽英姿浓。华年渐随春远,欣慰终与身同。送课征途觅芳踪。砥砺国培路,筚路蓝缕中……

《七律·送教研课颂》

十月十八日,送教下乡“研课磨课”环节完毕。思想起班级众人相聚之盛况,又念及研磨课之经历,余感慨颇多,歌以咏志。

常忆研课数金慈,琴心剑胆两相欢。

曾登苗市缥缈峰,偶饮江垭百丈泉。

国太桥上戏银鲤,龙潭河边盼归帆。

进修国培堪回首,巾帼须眉喜开颜。

2. 我的思考

“成果展示”,成果的内容不仅仅是上课说课,展示的形式也不仅仅是我上你看我说你听。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充分关注每一位学员,以“学”来确定展示活动,给所有学员以合适的展示空间,扩大培训受益面,提升学员满意率。

(1)关注学员特长。就个体而言,扩大受益面就是学员不止学到某一方面的东西。我们设计的活动内容越丰富越全面,学员学到的就越多越深。内容来源于哪里?无非是学员的兴趣点、能力点。我们培训团队成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平常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学员的特长,综合考虑学员之间的关联,设计完善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成员进行相关活动,尽力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吃到”“吃饱”“吃好”。上课、说课、微故事、朗诵、唱歌、情景表演、书法、美篇美摄……这些活动内容,可以促进主题培训的成果转化,可以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

(2)关注全员成长。成果展示不是优秀学员的个人秀,是全体成员的全家福。我们设计的展示活动,是能够展示所有学员学习成果的,这就需要我们拓展路径。一是动静结合,除了上台现场展示,还可以将一些成员的培训成果进行转化,用实物展示出来,比如学员创作的诗词,可以朗诵展示,也可以形成书法作品来布展。二是团队组合,尽量多采用小组展示的形式,这个小组可以是班级管理中的学员分组,以彰显小组合作研修的成效,也可以是以成果内容进行聚合的分组,以展现主题学习的成果。

这一个个情景的再现,这一位位学员的成长,让我深刻感受到:原来,送教下乡也可以这么诗意!诗意送教,真情下乡,演绎出的是点、线、面的精彩故事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实践证明,我们聚焦主题,关联课程,立足学员,用心设计这一系列活动内容,不仅活跃了培训氛围,充实了培训班级文化建设,增强了培训班级向心力,更深化了课程内容,培育了学员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了培训的实效性。当然,这些活动内容的普适性怎样,组织实施又该注意些什么,都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雁苓,陈 睿,王莹莹,等.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评价策略与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2]凌云志,邬志辉,黄佑生. 行动学习导向的乡村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基于湖南省送教下乡培训的实践探索[J]. 教育科学研究,2017(8).

猜你喜欢

设计
二十四节气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基于PWM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摇摇棒设计
基于ICL8038的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iOS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