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的误读与重构
2018-03-26邓礼红杨萍
邓礼红?杨萍
【摘 要】 中国儿童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更好的英译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具有重大的战略和实践意义。在英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者在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会对原文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现象称为误读。从译者角度看,某些误读是对原文的再创造,以及对原文解构之后的重构;从受众角度看,这些再创造与重构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因此是可以接受的。
【关 键 词】儿童文学;英译;误读;重构
【作者单位】邓礼红,长沙师范学院;杨萍,长沙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YBA034);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WLH46 )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2.016
在国家号召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近三年国家社科课题指南中频频出现“文化软实力”“文化”“文学”“走出去”等关键字眼” [1],中国文学作品如何“走出去”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中国外文局与中国翻译协会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高规格会议,重点探讨如何更好推动翻译工作服务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工作大局的议题。“儿童文学是最能沟通人类共同文化理想与利益诉求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2],儿童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向世界势在必行。但如何“走出去”,让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传播,仍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其中,译者是否具备受众意识、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对译作能否在英语世界里生存起决定性作用,这也是中国儿童文学成功“走出去”的关键。
“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发扬光大,实现‘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关键因素之一是有好的汉英翻译。”[3] 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英译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翻译既要忠实又要创造,但创造性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度,因而不可避免会产生对原文的误读,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误读恰恰是译者主体身份的体现。”[4]在“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英译本中,译者没有刻意追求忠实于原文,而是通过创造性误读对原文进行重构,使之在体现原小说主旨和意蕴的同时,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从而提升该小说英译本在目的语受众中的接受程度。
一、去表存里,译出内涵
基于对原著的整体把握和对目的语读者的了解,译者不拘泥于原文的表面意义,对原文进行了统筹安排,深入挖掘原文文字的深层含义,使得译文能准确传递原文的精髓和内涵。
例1 几个孩子中,毛超的疑心最重。
翻译 Monkey was the cleverest of the four boys.
乍看之下,译文中的the cleverest与原文中的疑心最重并不对应。因为在汉语中,疑心重形容一个人思虑过度,凡事都往坏处想,导致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倾向。直译成英语为be suspicious。但根据这句话的上下文可以看出,作者并非指毛超有疑心病、爱猜疑,相反,在四个孩子中只有毛超一人意识到火车上“有几个人在车上看报纸,下了车还看报纸”这种行为反常,因而对这几个人的身份和动机产生警觉,最终发现有人在跟踪他们。所以这里的疑心重并不代表过分多疑,而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一种表现。译者将其译为the cleverest貌似在忠实度上有所欠缺,却更好地把握和传递了该词在这一具体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例2 ……但这是几个后进生所为,我们就要大做文章了。
翻译 But since it was children whose behavior we want to improve, then we must reward their good behavior. We must recognize their bravery.
大做文章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直译成英语为make a big fuss about something。读完原文所在段落之后,我们很容易发现此处的大做文章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借题发挥,显然,小说中校长说这句话,是要对马小跳等几个后进生的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表彰和宣传。因此,将其译为reward their good behavior…recognize their bravery是精准到位的。这是译者站在读者的角度,以读者的接受为导向进行英译。
例3 唐飞的爸爸是公司的董事长,最有经济头脑,“这样的帐篷,能值两三千吧?”
翻译 Penguin's father was very good at guessing prices. “A tent like that must have cost at least two thousand or three thousand yuan?” he said.
从字面意义上看,汉语有经济头脑指一个人有商业意识,善于从商业或经济角度考虑问题,用英语表达为commercially minded people with business sense。但译者并没有这样直译,而是根据该词所处的语境和儿童读者的阅读偏好译成了was very good at guessing prices。“这样的帐篷,能值两三千吧?”意味着唐飞的爸爸能很快估算出这样的帐篷的价格。译者联系上下文,准确地抓住了有经济头脑在此句中的意义,翻译通俗易懂,减少了目的语儿童读者的阅读障碍。
二、意象替换,去东就西
不同的民族在歷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其中,各种文化的特定标志性词语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若对此类词语翻译不当,就会导致目的语读者理解困难,降低读者对原文的接受度。因此,为了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促使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走出去”,译者可采用意象替换的方法对译文进行重构。
例1 马小跳怪毛超疑神疑鬼,“你自己吓自己吧?”
翻译 “I think you're just seeing things, Monkey,” he said, “You've watched too many episodes of CSI.”
疑神疑鬼是汉语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多疑,这也怀疑,那也怀疑,自己吓自己。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中文名译为《犯罪现场调查》,是美国的一部惊悚类电视连续剧。该剧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王牌节目,创造了5次全美电视剧收视率最高纪录,在美国乃至全球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美国民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译者在翻译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时采用了美国读者熟悉的意象——电视剧CSI,让读者很快理解因为看了惊悚电视剧而害怕、多疑,自己吓自己的情景和感受。这样的意象替换在翻译中让目的语读者一读即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 马小跳听唐飞讲了许多国外的事情,汽车房子、汉堡比萨、滑板冲浪、蒙面大盗,等等。
翻译 Mo had heard about lots of things from Penguin: RVs, hamburgers and pizza, snow boarding and surfing, cowboys and cowgirls!
在此句中,译者没有将汉语的蒙面大盗直译为the masked robber,而是替换意象,译为西方读者熟悉的cowboys and cowgirls。虽然英语中的cowboys与汉语中的蒙面大盗在文化内涵上不完全等同,但两者都具有勇猛、侠义的含义,且此句原文讲的是国外的事情,译文中换用西方读者熟悉的cowboys或Robin Hood,使蒙面大盗的形象在西方读者脑中栩栩如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办法。
例3 他又拿文具盒拍着课桌,说起快板来……
翻译 Monkey began rapping again while he accompanied himself with his pencil case…
快板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曲艺艺术,又称数来宝或顺口溜、练子嘴等。此处若译者将其译成allegro,会与原文在内涵上有出入;若译成Kuai ban, 则让对中国传统曲艺艺术缺乏了解的西方儿童读者读来不知所云;此处也不宜添加注释,容易打断译文的叙事节奏。因此,译者将其译成rap(表演说唱艺术),与原文的说起快板有异曲同工之妙,让目的语读者容易读懂。
三、艺术再造,谐音妙译
“因为原文和译文的差异,译者无法在译文中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文细节且保留其艺术审美特征,只能通过改写,利用译文所属的语言的可能性,再造类似的艺术氛围,以期为译文读者提供类似原文读者所享受的那种审美愉悦体验。”[5]在“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英译本中,译者对原文中所有的顺口溜都进行了改写和再创造。
例1 你帅你帅,头顶一窝白菜,身披一条麻袋,腰缠一根海带,自以为是东方不败,其实是衰神二代。
翻译 You think you're so cool, you think you are so smart, but your hair's a mess, and your clothes are too dark. That belt you're wearing is way out of date. You think you're the best, but what about the rest?
例2 为什么天上这么黑?因为牛牛满天飞。为什么牛牛天上飞?地上有人拼命吹。
翻译 Why does the chicken go home to roost? Cause somebody's making a mighty big boast!
例3 夏林果一回头,吓死河边一头牛;夏林果二回头,大庆油田不产油;夏林果三回头,乔丹改打乒乓球。
翻译 Lily, Lily, turning her head, A croc in the river was shocked to death.Lily, Lily, turning her head, all the boys went mighty red.
原文中的顺口溜每一句都押了尾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且使用的白菜、麻袋、海带、东方不败、衰神二代等词语诙谐有趣,夸张生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意译成英语时不可能做到像原文一样句句押韵。在这样的情形下,译者只能首先追求译文与原文神似,次之再求形似。译者在整体把握各顺口溜大意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改写和重构,在主旨大意一致或相近的前提下,通过英语自身的特点再造新的韵律。比如,在第二个顺口溜中译者将原文的牛牛满天飞译成chicken go home to roost是为了与后一句中的a mighty big boast押韵。在第三个顺口溜的译文中,译者对顺口溜进行了统筹取舍,由六句精简成了四句,第一句中的具体意象也由牛改成了croc(鳄鱼)。诚然,译后的英文顺口溜不如原文版押韵,但这种形式上的不一致有其必然性,这实质上是由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造成的。译者通过对原文顺口溜的艺术重构,再造了一个与原文类似的押韵文本,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类似的艺术感受。
四、增形补意,意表皆出
“當代文学精品的翻译不是简单直译,也不是传递信息,而是掌握语境、意境、典故后融会贯通的独特创作。在对原文信息的整合处理过程中,为了完整传递原作的深层内涵以及艺术特色,译者需要在译文中对原文信息进行必要的增补。”[4]在“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英译本中,译者在翻译某些内容时运用了增形补意的方法,达到了意表皆出的效果。
例1 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不出秦老师的眼睛。
翻译 Nothing escaped Ms Qin's eagle eyes.
在此句的译文中,译者根据具体语境增加了eagle(鹰)一词,用eagle eyes 突出了秦老师敏锐、高度警觉,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不放过的目光。增加的这个词eagle如神来之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秦老师目光的特点,令读者印象深刻。
例2 他一定要当着那三个小气鬼的面,打开旅行袋,把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拿出来吃,馋死他们。
翻译 …he would eat everything in it, in front of the three stingy so-called friends…he wouldn't let them have anything. Not ONE crumb.
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为了充分表现马小跳对他的三个“小气鬼”朋友的失望和愤怒之情,在最后增加了Not ONE crumb,且中间的单词ONE用大写形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马小跳这种一丁点儿都不给他们三人吃的不满心理跃然纸上,非常生动。
在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英译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和不可译现象的存在,译者有时不得不对原文进行‘改头换面式的处理”[4]。有人认为这是对原文及中国文化的误读,但其实这些所谓的误读是译者基于原文的重构和再创造,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忠实。译者应当认识到“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文化的接受存在時间差和语言差” [6],关注目的语社会的文化差异和目的语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架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真正走出去、融进去。
|参考文献|
[1]王宪.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现状及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出去”[J]. 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5(11):395.
[2]王泉根. 新世纪十年中外儿童文学交流综论[J]. 理论与创作,2010(3):40.
[3]魏雪梅. 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翻译生态环境[J]. 山东社会科学,2014(5):338.
[4]朱振武、杨世祥. 文化“走出去”语境下中国文学英译的误读与重构——以莫言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英译为例[J]. 中国翻译,2015(1):77-80.
[5]陈毅平. 改写与细节——对“‘达旨与细节”一文的补充[J]. 中国翻译,2013(4):68.
[6]王志勤、谢天振. 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问题与反思[J]. 学术月刊,201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