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免新政策对西部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索
2018-03-26马铁东柴毅甘思源
马铁东 柴毅 甘思源
[摘 要]高校研究生推免制度目前已成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对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现行推免政策充分保证了学生的报考自主权,实现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对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研究生推免新政策也加剧了地域不占优势的西部高校优秀生源的流失。通过分析推免新政策对西部高校研究生招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学生、学校、国家及地方政策多个层面来探索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推免新政策; 西部高校招生;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167-04
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免”或“保研”,是指学生不用参加研究生笔试而直接进入复试选拔,既可以选择本校,也可以选择外校。选拔时间为每年本科四年级上学期的9或10月份。在全国一千多所本科高校中,有推免资格的一共有311所,基本上是211大学或者各省排名前列的省属重点大学。[1]
2014年7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2],规定推荐高校不得将报考本校作为遴选推免生的条件,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推免生报考学校及专业自主选择权加大,一方面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让优秀学生能够充分享有科研机构及名校的优质教育及科研资源,有利于优秀人才今后的培养;另一方面促进了生源在学校、学科间合理流动,加强了优秀生源校际间交流,鼓励学科交叉,避免生源的亲缘化、地缘化,做到学校及学科之间优势互补,有利于研究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发挥。[3]
推免新政策的实施是为了保证学生选择权和人才自由流动,而在推免条件放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部分高校不仅无法吸引到外校好的生源,更无法挽留本校优秀生源,而对于不占地域优势的西部高校该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在保障学生升学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发挥西部高校自身优势,打造可持续的研究生招生策略,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为例,针对新政策下的研究生推免问题,结合学生需求和西部高校自身特点,从多个层面探索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研究生推免现状分析
各高校每年的推免名额,都是由教育部按计划分配的,具体推免名额的分配原则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名额;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名额;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名额。[1]2016年高校推免率统计中,清华大学以58.14%的推免率高居榜首,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推免率超过50%的高校,这意味着清华大学超过半数的本科生能得到推免的机会。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分别以48.36%和36.11%的推免率紧随清华大学之后,复旦大学以30.39%排名第四。这意味着全国只有这四所大学的推免率超过了30%。就重庆而言,重庆大学以1195的推免人数和17%的推免率,远超重庆市内其他高校,其次是西南大学,推免人数475,推免率为4.8%。[1]
在满足思想品德基本条件下,大多数高校推免都有三大硬指标,即成绩绩点、论文发表和竞赛加分。[1]成绩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在“985工程”大学或其他重点大学的优势学科、基地班等,排名前50%甚至更高的学生都有推免机会。大部分院校要求学生毕业于“211工程”大学或设研究生院的高校,且专業排名前20%,而毕业于其他高校的学生则要求专业排名前10%甚至前5%。[4]大一到大四的成绩绩点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另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在全国性竞赛上获奖、获得各级别的优秀学生或干部称号等,在推免时都有加分。
在实行推免新政策之前,高校保送名额只需要满足“校外推荐不能少于20%”即可,多数高校,尤其是不具备地域优势的西部高校,为了保证优秀生源不外流,每年外推名额基本都卡在20%的及格线上。在实行推免新政策之后,外推人数出现井喷式增加,尽管学院在任课老师、辅导员、主管领导、推免优惠政策等多个层面做出努力,以留住优秀本科生源,但效果并不明显。以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近三年推免情况为例(如表1所示),推免新政实施后,外推比例明显增加,2015年与2016年分别为58%和62%,并呈现递增的趋势,而对于除重庆大学以外的其他重庆高校,外推比例更高。
二、推免新政策的利弊分析
教育部推免新政策体现的主要原则是既要充分尊重并维护考生自主选择志愿的权利,同时也要维护招生单位公平竞争和科学选拔的机制,随着推荐学校和推荐名额的彻底放开,推免新政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对非西部的知名热门高校的影响
对于知名热门大学而言,往往会认为本校学生在各个方面较外校学生更优秀,在知识系统上不存在差异化,更容易保证培养优秀人才的连续性。因此,取消留校限额将有利于热门大学更多选择本校优秀学生读研,此时“近亲繁殖”现象有增无减。而随着热门大学本校学生推免比例的增加,在总体推免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校推免生数量会大幅度降低,这必然增加西部大学或其他普通大学学生进入热门大学读研的难度。事实上,经过激烈竞争进入热门大学的外校推免生仍然是好中选优,最后受益方仍然是热门大学。
(二)对西部高校的影响
对于西部高校而言,原本的限额政策还能保住最多80%的本校优秀生源,推免新政策则完全打破了这道制度壁垒,优秀生源往往更愿意获得更高层次高校或专业的推免机会,即使外推竞争如何激烈也同样义无反顾。而在优秀生源加速流失后,西部学校还要努力应对各级教育部门的种种考核与评估,每年二级学院的招生工作评价指标里就明确写有“生源质量”一项,即明确了来自“985”及“211”高校的生源数量。这些评价指标完成情况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经费拨付、学科点评估、招生名额等环节。[5]二级学院为了完成任务,在研究生复试环节,对于“985”及“211”高校外推、报考或调剂而来的生源大开绿灯,这进一步提高了非“985”、非“211”及地方普通高校考生读研的难度。
(三)对专业学位推免工作的影响
目前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学位只是综合条件不符合学术学位要求的后备选择,而学校在政策上也促成了这种误解,例如在研究生经复试,最终成绩公布后,排名靠前者可优先选择学术学位,排名靠后者只能选择专业学位。该误区在推免生选择学术或专业学位类型时仍然存在,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往往会优先选择学术学位专业,如名额已满再考虑专业学位专业,有的甚至会直接放弃推免资格并通过统考的方式选择青睐的学术学位专业,这无形中降低了专业学位的认可度,尽管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只是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不同(学术学位面向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攀登科研顶峰的同学;专业学位面向满足于技术岗位、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同学[6])。在失去生源限额保护后,推免新政策势必会加剧专业学位优秀生源的流失,培养难度有增无减。西部高校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专业学位保研率显著下降,更多生源主要来自于地方普通高校,生源质量有所下滑。
(四)对学生选择推免和考研的影响
在实行推免新政策之前,由于外推名额的限制,不少学生为了实现到理想学校读研的目标,即使有能力获得内推资格,也宁愿放弃而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实行推免新政策之后,学生可以有更多进入理想高校的机会,如外推失败,还有内推和统考的机会。而无论是实行推免新政前后,内推或外推,竞争是始终存在的,内推意味着和本校同学竞争,外推意味着和其他同类院校的同学竞争。
(五)实行新政策后推免第一选择尤为重要
目前各高校内推或外推的时间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了外推,将要承担外推失败的风险,因为一旦外推失败而再选择内推有可能没了机会,此时如果还想读研,只能选择参加统一考试;如果放弃了外推(选择内推或参加统考),外推的名额将留给排序靠后的同学(一般按照推免综合成绩排名),由于拟申请的外推高校往往对推免生的成绩有一定要求,成绩排名过于靠后将增加风险。可见,无论内推或外推,第一选择尤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推免的成败。
三、推免新政策下的应对措施探索
推免新政策为广大学生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在努力提高自己竞争力的同时(获得优秀成绩、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多出优秀成果等),还须认清推免过程面临的风险,这样才能运筹帷幄而一举成功。而对于地域不占优势的西部高校、排名靠后的地方普通高校以及利用推免新政策依靠本校学生作为推免生主要生源的学科来说,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同时也需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也只有在“政策+建设”的共同举措下,西部高校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下面从学生、高校、政策等层面给出应对措施的思考。
(一)推免需要“知己知彼”
及时了解外推高校的招生政策,可在“第一选择”上占得先机,具体包括:
1.了解外推高校本专业接收外推生的比例。
2.了解是否对学生本科院校、英语四六级成绩、本科成绩等条件有额外要求。
3.了解是否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博连读生或直博生。
4.了解是否允许跨专业招生。
(二)积极参加高校的夏令营活动
很多高校为了接触更多优秀的本科生,同时也让有意向的学生提前了解学校,在每年6、7 月份都开展各类夏令营活动。相比较9月份的推免,夏令营凭借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考查方式、更加频繁的互动,使得学校和学生之间能真正做到“双选”。[7]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与研究生导师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最好机会,充分了解学校和专业特色,更重要的是如果表现出色,很有可能直接获得推免资格,即使不能获得推免资格,也能为当年的考研复试提前做好铺垫工作,这无疑为争取研究生学习机会上了双保险。重庆大学已有多个学院开展了暑期夏令营活动(如电气工程学院已连续举办了5届的“电气之光”学术夏令营),一方面可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相关学科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可有效吸引优秀研究生生源。
(三)西部高校应对措施
在推免新政策下,西部高校推免生均趋向于到经济发达地区更高层次的学校深造,学校招收优质研究生生源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各高校在努力提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水平、优化专业设置的同时,通过积极调整招生策略、扩大招生宣传、优化研究生奖助学金设置方案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措施來应对新的挑战。[8]
1.提升办学实力,打造西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西部在社会开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及东部发达地区,但是西部高校拥有中东部地区所不具备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因素以及西部特有的人才特色,正围绕着西部区域特色做文章、谋发展,建设、发展或进一步加强西部特色学科建设,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提升西部高校办学水平,促进西部高校整体实力的快速、全面提升。[9]笔者所在的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遵循“立足重庆、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长期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道路。学院利用西部产业优势,主动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西部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重庆大学自动化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动化学院整合5大特色方向进行学科建设,即复杂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智慧系统与新能源技术、智能感知控制与决策、无线电能传输与控制新技术、多机器人协同控制与决策系统,已形成具有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学术方向和科研主体。充足的办学资源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保障,学院充分利用重庆地方社会资源(如中国四联集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冶赛迪、力帆集团、宗申集团等),共建了具有西部特色的专业教学与实践基地。
2.完善研究生奖助金制度。
按照国家政策,从2014年起,新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实行收费制度。西部高校可优化现有奖助学金制度,改善现有就读条件,以更好的学习环境吸引优秀生源。
以重庆大学为例,面向全日制硕士生有多层面的奖助学金支持:
(1)国家层面: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学业奖学金。
(2)学校层面:优秀新生奖学金、创新基金、院士基金、国际交流基金、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等。
(3)命名奖助学金:唐立新奖学金、黄尚廉奖学金、宝钢奖学金、CASC奖学金、香港汇丰银行奖学金、丰田助学金、云天化奖学金、黄乾亨奖助学金、塔里木油田奖学金、海云天科技奖学金、晋玉奖学金、“华岩”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金、富士康奖学助学金等。
(4)助学贷款与困难补助:家庭困难的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在学生入学时特别开辟了绿色通道,避免因学费问题而无法入学报到的情况发生;在校就读期间,根据情况将对困难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对于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事故造成学业困难的也给予临时补助。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开始,重庆大学还将从推免生中开展优秀研究生选拔工作,除了上述奖助学金外,还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①同等条件下优秀推免生可优先选择相关专业高水平导师;②在满足国家和学校关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文件规定的基本条件前提下,优秀生入学第一年可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或同等额度的资助(博士生每年3万元,硕士生每年2万元),一年后经考核合格可继续获得同等资助;③在读期间可参加“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等专项奖学金的评选,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获得优秀;④在读期间至少有一次参加国家或学校公派出国联合培养或交流访学的机会(时间在3个月以上);⑤在读期间可优先获得学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等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支持;⑥可优先获得硕博连读资格。[10]
3.培育学生母校情节。
本科阶段是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他们所受到的各种对待,以及他们觉察到的各种联系,决定了以后他们对母校的忠诚度。[11]来自从校院系各级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校各部门人员的持续关怀和爱护,都会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此过程学生形成的母校情节往往会影响其一生,即使毕业后在外求学或工作,学生也不会忘记反哺母校。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81级校友唐立新对母校重庆大学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尤其关心和支持母校发展。为了激励母校学子奋发进取,鼓励教师开拓创新,帮助母校引进高水平人才,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加速实现重庆大学成为 “中国最好大学之一”的建设目标,唐立新校友在重庆大学85周年校庆典礼现场宣布捐赠3亿元人民币,支持母校修建一栋信息博览大楼。这一切源于校友內心深处对母校的一种绵延不断的深厚感情。可见,相比于发达地区热门高校的各种吸引力,学生对母校的感情将表现出无法替代的作用,这在学生内推或外推的选择中会起到积极作用。
(四)西部地区补偿政策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西部高校的研究生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欠发达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学金补偿机制,加大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投入力度。
部分西部高校(如重庆大学)已在中央部委、省市政府、学校多个层面为研究生奖助学金争取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条件,但还有相当多的西部普通高校仍然存在资助金额少、覆盖面小、执行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优秀生源推免工作的良性发展。解决经费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西部高校自身也需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如利用专业优势和行业特色,大力发展产学研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并在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校友及社会人士的关注下,充分发挥教育发展基金的积极作用。
2.推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建设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西部高校应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与行业内重要企业建立合作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西部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良好的就业效果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满意度和塑造专业品牌。
3.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机制,构建“大学联盟”形式的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平台。
2011年6月,由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六所高校联合发起的“重庆市大学联盟”成立。旨在充分利用各高校的优势资源,互通有无,从而提升各高校的办学质量、学科水平与社会声誉,推动各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专业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将在政策制定、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互惠互利、相互促进、整体提升,这无疑将对吸引优质生源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重庆7所高校有“推研”资格,重大保研率达17%[EB/OL].华龙网-重庆晨报,2015年10月19日.http://educat
ion.cqnews.net/html/2015-10/19/content_35549554.htm.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Z].教学厅[2014]5号.
[3] 周红燕.现行推免制度对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才智,2016(2):6-7,9.
[4] 苏晨.攥在手里的保研资格[J].求学,2014(12):30-31.
[5] 邓晖,王照宇.招研少了好“学苗”,中西部高校如何应对[N].光明日报,2015-11-02.
[6] 刘芳丽,吴越.谈应届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中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J].才智,2015(11):188.
[7] 郭奇宏.保研你不知道的10件事[J].求学,2014(Z5):138-143.
[8] 孟根同,陈思远,郑泽萍,辛德麟,狄洛薇.2015届本科毕业生推免政策解读及现状研究——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5(5):64-65.
[9] 梁辰,张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西部高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2):59-61.
[10] 重庆大学2017年推免生招生简章[Z].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16(6).
[11] 蒋蕾,李一苇.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的有效路径探索——以高校学工队伍的视角[J].科教文汇(中旬),2016(4):1-3.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