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与对策研究

2018-03-26李一

大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创业大学生

[摘 要]在新常态下,政府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但是政策的落地不仅需要政策制定者的推动,同时需要高校、行业、企业等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协作,以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特别是负责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校,要深刻认识新趨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把握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政策环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155-03

一、新常态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变化

新常态即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并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渐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步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结构由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的转变,这一系列的变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高校是我国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提供方,能否提供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人才是高校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和矛盾依然突出。自2014年以来,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连续三年屡创新高,从2014年的727万到2015年的749万再到2016的756万[1],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抵御经济下行趋势,避免中国陷入中低收入国家的陷阱,2014年中国加快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打造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后的2015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提出通过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具体措施包括国家教育部要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此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3]中明确提出高校可以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2016年,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继续简政放权,为创业提供便利,形成新的创业浪潮,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并推出创业引领计划,制定和实施了大学生“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激发更多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让他们积极投身创业。

二、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新常态下,政府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但是政策的落地不仅需要政策制定者的推动,同时要各参与主体的协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特别是负责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校,要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积极把握新机遇,在我国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一)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科技贡献率低

当前,虽然在数量上我国大学生创业项目较多,但是其创新含量较低。大学生创业项目中只有不到5%具有科技创新含量,而且其整体质量还较差。麦可思2016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显示,虽然中国大学生的创业人数比例在持续上升,但是大学生创业所处行业明显是以服务业为主,最主要集中在教育业和零售业。中小学教育机构和教育辅助机构成为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最热门领域。[4] 教育培训和零售的准入门槛不高,其创新科技含量要求较低甚至谈不上有什么创新科技含量。而在世界最大的创新国美国,其大学生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平台类、科技研发类和实业类。相比之下不难看出,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层次和水平亟待提高。

(二)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低、收益低

根据麦可思和智联招聘的调查, 我国创业的大学生中创业3年后有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即便是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5],而且我国有17.3%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处于亏损状态。在收入方面,有接近70%的大学生创业者的月均收入低于3000,月入过万的大学生仅占到创业大学生的1.6%。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成功率低、收益低的情况。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大学生创业者缺乏承受挫折、失败的心理素质以及脚踏实地的耐心是导致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之一。此外,对创业的市场运行情况以及经营风险等问题预计不足也是导致中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国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缺少资金、企业管理经验、技术水平,以及市场推广困难等方面。

(三)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化程度低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化程度较低,因而未能充分发挥企业扶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当前,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较少,主讲创业课程的教师大都缺乏创业和企业经历,使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趋于理论化、学术化而缺乏实践指导。实践指导不足使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并表现出对成功创新创业的信心不足。

(四)健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尚未形成

新常态下,无论是各级政府、高校、行业机构、企业都在积极搭建平台,寻求推动和促进创业的途径和方法,然而由于政府、行业机构、企业、大学生等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各自分散而难以形成合力,因而很难实现创业扶持机制的高效运作。此外,高校和行业机构、企业及政府因隶属于不同的运作系统而形成了不同的闭环,这就使彼此的信息和资源无法自由地交换和流通。有学者针对这种情况指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还不够健全,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6]

三、新常态下大学生破解创新创业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政府统筹引领下的政策引导和落实机制

新常态下,政府要不断提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政策导向的引领者,政府要制定支持创新创业的切实可行的系列配套政策,而且要持續发力,注重政策的协同性和连贯性。而政策的杠杆效应能否发挥作用,关键要看政策是否能够真正落地。因此,政府要加大力量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同时还要形成贯通的政策执行和监督反馈机制,切实解决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此外,要加强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信息对接,使政策信息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实现对接,使创新创业的大学生真正从政策中受惠。

(二)推动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高校要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创新创业人才。当前,我国坚持创新发展,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迫切需要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和科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要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科技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不同层次和不同面向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能力,培养大批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贡献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资金、项目、场地、经验等的支持,仅凭高校一己之力无法承担起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需要企业家的支持和参与。企业家拥有较为丰富的创业经验,而企业拥有创业场地和项目,企业家和企业的参与将会为学生带来高校自身无法给予大学生的最贴近市场的更具针对性的创业指导。

当前,国家“互联网+”行动战略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落地带来了新的契机。高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强强联手,取长补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将大学生所需的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引企入校”、项目互嵌、校企共建创业就业学院以及共同开发创业就业平台是校企合作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创新性探索和有益尝试。[7]企业家和企业的参与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真正落地以及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构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创业生态系统

新常态下,需要政、校、行、企各利益主体积极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协作平台,使其结成深度交融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基于“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是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体系不够健全、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而提出来的一套由政、校、行、企协同合作构建的创业支持系统。其具体含义是指政、校、行、企各利益主体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水平并促进其成功创业为目标,在政策、市场、金融、人力资源、专业支持和创业文化方面积极合作,共同搭建平台,结成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在创业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业支持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用。[8]

四、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与对策的深度思考

新常态下,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激励着大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之中。然而,大学生创业者将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使创业企业获得盈利能力并不断发展壮大并非易事,而是需要经历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相对于少数真正投身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更多大学生的创业想法也只是头脑中的蓝图而无法真正实现。而且创业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各种风险,也使一些具有创业情怀的大学生望而却步。

实践证明,仅靠政府的政策引领并不能直接塑造成功的创业者。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力量,其在未来企业家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行业企业也对企业家的培养和创业环境的创设、搭建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完备、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需包含促进创业发展的各相关要素,不论是宏观经济要素、文化、社会还是政治因素都会影响到创业者创业活动的选择。因此,需要通过政、校、行、企各参与主体的多元协作来整合文化、政策、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市场和支持服务等要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扶助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只有政、校、行、企各方结成紧密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形成科学的协作机制,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向着更高水平迈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新华网.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56万[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5/23/c_129006947.htm.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

[3]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鄄

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4] 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麦可思研究院,2016.

[5] 中国网.调查称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5%[EB/OL].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5-08/14/content_33945537.htm.

[6] 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30-38+113.

[7] 李一.“引企入校、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创业就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5 (3):48-50.

[8] 李一.基于“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构建[J].继续教育,2016 (5):53-54.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新常态创新创业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