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验室支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8-03-26杨淼甜李君轶吕婷
杨淼甜 李君轶 吕婷
[摘 要]当前高校培养本科生的教学模式较传统,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忽视对创新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知识的传承作用大于对专业知识的创新。此种现象直接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对专业的实操能力不强。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极大改善了这一现状,使本科生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思维、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通过阐述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科研实验室在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与具体措施,详细论述应如何充分利用科研实验室这一宝贵的优质资源。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150-05
一、引言
目前我国各高校正处在由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关键时期,具体表现为一流大学的本科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学习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人才道路,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将提升创新能力的主要对象锁定在硕士与博士身上,对本科生的培养仍然以“灌输式”的教育为主。随着我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策的提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企业选择员工的第一标准。高等学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阵地,便直接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担,而本科生是面向毕业最直接且人数最多的人群,因此转型中的大學纷纷把创新能力培养的视线转移到本科生身上。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直接体现在他们的科研能力上,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作为第一要义。1969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创了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先河,创造性地提出了“本科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组织有科研热情的本科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之后的几年内,激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举措在哈佛、剑桥、斯坦福等世界顶尖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较之国外研究型大学来说,我国允许本科生参与科研的计划起步晚且直到现在仍未发展成熟,因此,培养科研能力应成为我国高校培养本科生的首要任务。
国内目前研究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文献颇多,其具体观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试图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王震、张立秋(2010)在研究了国内各高校对本科生培养的教学模式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了知识类型、知识创新与科研工作者内在素质之间的关系,以此关系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本科生课堂上验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1]许青云(2010)结合本校教学模式的弊端,揭示了目前高校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变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等具体对策。[2]另一方面,从现实角度出发,阐述创新是现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并根据此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眭依凡(2006)在其文章中首先提出并详细回答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什么很重要”“我们大学是不是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并通过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进行对比,说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最佳途径。然后他根据美国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人文环境等各方面提出建议。[3]温凤媛、白雪飞(2012)在简单预估中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后,认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的比拼,揭示了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以此为背景提出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具体举措。还有部分文章对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其必要性和具体管理方式做了详细阐述。[4]张娟(2009)揭示了目前我国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呈现上升趋势的现象,认为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是开展本科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她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科研实验室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5]史克英(2010)认为对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加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要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及时转变高校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创新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科研实验室作为高校创新的代表应不遗余力地将具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汇聚起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6]本文主要以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为基础,研究在实验室平台支撑下如何高效地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科研实验室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优势
(一)科研实验室拥有优质的教学和科研资源
对于教学实验室来说,科研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都较优质,是以探索本学科前沿知识作为前提的。科研实验室的实验器材新且齐全,开放科研实验室能够给学生提供优质的硬件服务,让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应用这些先进器材开展实践,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探索兴趣,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实验室拥有更多的项目资源,依托实验室可以更好地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为本科生提供基础的理论训练和面向社会的实践训练,这样的训练是在其他教学中没有的。本校的地理信息工程实验室采用项目带动的方式培养本科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研究团队的教师和研究生对其进行指导。通过一年的锻炼,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有一名学生的成果获得全国“挑战杯”二等奖。
(二)科研实验室拥有优秀的创新团队
科研实验室与普通的教学实验室不尽相同,责任教师不仅仅是实验师或任课教师。科研实验室是以本专业的导师为基础,在学校的支持下面向全省的优秀导师团队,具有更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省级层面上说,通过科研实验室,学生可以接触到省级优秀导师团队,感受并学习到导师们认真严谨的专业精神,在本专业的学习中发挥带头作用;就全校层面来说,各学科领域的教师根据自己不同的专业特长辅助学生完成科研项目,有利于让学生拓宽知识领域与增强专业兼容性,锻炼他们的实操能力;从学术层面来说,创新是建立在想象力和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科研实验室的导师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在科研项目中灵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科研实验室拥有更多校内外导师及业内精英,可以邀请他们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科研论坛、科研报告会等多种双向交流活动,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或做项目的经历,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学科知名专家学者的机会,开阔其眼界,丰富其经验,创新其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利用科研实验室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来说更是如此。科研实验室的导师具有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优势,学校可以利用这部分优质资源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实验室出发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将实验室与企业联系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企业大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创新研究团队或项目部,通过校企合作,实验室可以给具有创新潜力的本科生提供在校期间参与企业研发工作的机会,也可以通过让其参与实验室导师项目的途径与企业进行联系交流,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并提高创新才能。实验室还可以聘请优秀的企业人才作为本科生的校外导师,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度,使学生在校内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能够在校外导师的教导和实际项目的锻炼中得到检验和深化,搭好书本知识与实践的桥梁,通过这些实际项目有效地锻炼创新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
(四)利用科研实验室能够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旅游管理是十分注重实践能力的行业,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如今的大学本科教育仍普遍存在像高中阶段的“满堂灌”现象,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一方,很难在“全盘接受”的同时做到“辩证思考”,这就影响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各专业都在加速改革,本科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往往在他们还未毕业时便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便要求高校在培养本科生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灵活性的培养而不是重视刻板知识的灌输。学生的灵活程度建立在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自主解決问题能力的大小之上。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科生的教育应将“鱼”和“渔”相结合,让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科研实验室的出现便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鱼”和“渔”的协调问题。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能够使他们更系统全面地接触到科研项目,学生以或独自或几人组成团队的形式自主地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不得不主动调用自己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依靠团队的力量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习惯性地询问导师。这样便可以锻炼学生自主选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本科生来说,此能力往往是拥有创新能力的基础。
(五)利用科研实验室能够促进本科生与老师的交流
大学普遍存在本科生与老师只有在上课时才能相见的现象,科研实验室可以给本科生提供一个更容易接近导师的平台,使其便于深入了解导师们的学术研究方向、思维方式、项目进展情况及科研成果。本科生通过对导师们的进一步了解,提高自己对本学科的兴趣,明确研究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目标明确地安排自己的本科学习生活。科研实验室中不仅仅有优秀的导师,还有可以指导本科生学习的研究生。研究生在参与和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与本科生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通过科研实验室,本科生可以拉近与导师及研究生的距离,较早地接触到科研项目,更加了解科研项目的立项、推进、结项的整个过程,从而使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就是为了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与创新环境,培养其科研兴趣,锻炼其实操能力。
三、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与路径
本文通过将专业知识进行分类,简单列出知识获取渠道,并认为知识获取深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具体模式如下图:
(一)注重本科生专业兴趣的培养
专业兴趣是驱动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因素,提升本科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深入探究的热情。对于低年级本科生来说,盲目要求他们进行科学研究不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毕竟他们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这时候如果一味拔高其能力,只能适得其反,使其丧失了解科研、从事研究工作的兴趣。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对科研项目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本科生甚至是本科毕业生都不知道本专业有科研实验室,这种现象直接反映出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程度低且普及率不高。[7]实验室可以在开学之初组织刚入校的本科生前来参观,认识实验室内的先进器材及人员结构,了解开放实验室的目的,目前推进项目的进展情况,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优秀案例及往年实验室所做的优秀科研成果或重大项目等,使低年级的本科生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本科学习与科研创新是息息相关的,纠正研究任务只能由科学家来承担的错误认识,加深对本专业的印象,提高科研兴趣,为之后增强其参与科研项目的意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提高本科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是培养其创新意识的第一步。
(二)改变固定导师指导模式,减少学生依赖性
现今很多高校对本科生实行“小导师”制度,根据本科生人数分为不同小组后跟随不同导师学习。我校实行“小导师”制度的经验表明,此模式可以促进导师更加了解本科生的学习状况和科研创新能力,但也相对限制了本科生了解其他导师研究方向的可能性,而且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完成科研项目时因过分依赖导师解决问题而影响其进步。科研实验室应充分调用实验室内部的优质资源,在实行本科生“小导师”制度的基础上,改变固定导师指导的模式,实行导师团队交叉指导的方式,让本科生可以选取不同的导师与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研究。我校旅游信息实验室定期发放多样化的科研题目给学生选择,学生可以自主挑选课题或按照自己的兴趣自拟题目,独立负责并选择合适的导师指导项目的有效开展。我校实验室的导师尽量做到在研究的过程中只起指导作用,使学生思维不被导师所左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便是让其拥有创新思维,中国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因此科研实验室要竭尽全力呵护好本科生的创新思维这棵幼苗,让其发展成为创新能力的参天大树。
(三)大力开展各项专业活动,促进学术交流的持续有效开展
无论是低年级本科生还是高年级本科生,都无法做到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绝对熟悉,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可以直接改善这一现象。科研实验室可以以实验室的名义邀请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在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前来开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与学科前沿研究者交流的机会。实验室还可建议学校、院系定期邀请校内外导师开学术报告会或前沿知识专题讲座来补充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无法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做研究的兴趣。实验室还可以开展一些本专业的实践比赛或项目设计大赛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
科研实验室与企业密切合作,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能够从另一个视角看到除校内科研成果以外的创新成果。实验室可以采取“嵌入式”的方式,辅助本科生加入企业产品研发部门或其他带有创新性质的部门进行体验锻炼。大部分本科生的实习都以 “旁观式”或“附属式”这两种形式参与企业工作,但都无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创新和实践积极性。实验室应将本科生嵌入到企业中,让他们跟随专业人员学习,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协助企业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创新发展。[8]实验室要尽可能为本科生提供有助于其开阔专业视野的平台,带领他们领略学校外的世界,让其了解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五)研学合一,注重案例教学
科研实验室中的导师大都是本科生的任课教师,因此,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导师在传授基础专业知识时,可以适当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提出异议或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将自身的或其他典型的科研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带入课堂供学生讨论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科研项目实践。教师还可以让优秀的硕士和博士给本科生开研讨课,传授科研经验,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实践。虽然学校大力倡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但仍存在部分对科研无动于衷的本科生,导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间接参与学科创新活动,激发其科研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
(六)改变本科生评价机制,增加科研比重
大部分本科生在学习方面容易懈怠且安于现状,他们认为只要学好现有的专业课知识并且得到好成绩就是一个“好学生”,因此高校往往会有为数不少与时代脱节且缺乏创新能力的本科毕业生。我校对本科生的评价机制是期考成绩占70%,科研、文艺等多种项目加总占30%,这种分配比例会导致学生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考高分,仍然沉溺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科研实验室应建议学校提高科研在学生评价机制中的比重,让他们不得不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来提高自身的考评成绩。只有以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本科生不愿尝试参与科研创新的问题。科研实验室还可以设置一部分专项奖学金,给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优秀本科生,让他们在全院开展科研汇报工作,讲述自己做科研的经历与收获等,这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给予肯定而且对其余学生也能起到正面激励作用。学校应本着学生只要认真参与科研项目,不管参与程度高低一定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收获的初衷,采用各种方式或手段,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第一要务。
四、结论与讨论
我国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活动开始于1989年举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来看,我国起步晚且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更应学习借鉴外国高校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经验,找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目前我国高校所培养的本科生大都为传承型学生而非创新型学生,其素质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对于本科生的传统教学过于看中知识传授而不是科学研究,偏向使用将教学与科研分开的教学方法,这直接导致本科生倾向于学习模仿、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找答案、按固定模式思考问题。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让他们过分相信权威、书本,缺少挑战性,在科研道路上畏首畏尾,羞于尝试。
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试图将本科生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百利而无一害。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不仅可以促使本科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深入培养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才能,打好知识基础和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推动学生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为他们开展学术研究打好基础。如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了学术论文,对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成就和激励,能够促使他们在本科生阶段便确定自己的学术方向和人生规划。本校各专业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质量大大提高,成功申请了多项国家级创新项目及校级勤助科研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本科生的科研氛围较浓厚,80%的本科生都在科研项目中扮演着项目主持人或参与人的身份。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的客体由受教育者本身逐渐转变为受教育环境,教育者应维护一个良好的环境秩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环境中自由发展,实现多样化的可能性。高校在培养本科生时应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这才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着力点。科研实验室的及时出现便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于省级科研实验室来说,更应该担负起营造创新环境的重大责任,为贯彻落实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提供重要保证。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震,张立秋,孙德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10(4):1-5.
[2] 许青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11-14.
[3] 眭依凡.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谈美国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9.
[4] 温凤媛,白雪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10):88-91.
[5] 張娟.开放实验室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4):134-135+138.
[6] 张晓娟,张志健,陈文强,等.开放科研实验室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2015(3):176-178+181.
[7] 吴立鸿,郭燕辉,吴湘勤.如何在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中发挥重点实验室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2010(1):80
[8] 段俊霞,沈红.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5(6):21-27.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