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儿山金成矿带河东区段深部矿体赋存规律的研究

2018-03-26郝占优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6期

摘 要:在阐述望儿山断裂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河东区段矿体特征以及深部矿体赋存规律,对深部探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望儿山断裂;河东区段;赋存规律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6.074

望儿山断裂带为北东向的区域断裂带,在望儿山断裂带(也称望儿山金成矿带)上探明的大中小型金矿床已有多个,河东区段为望儿山金成矿带上的一个中型金礦床。近年来,通过总结望儿山金成矿带浅部找矿标志和赋矿规律,指导深部探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地质特征

望儿山金成矿带位于胶东半岛的西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胶辽隆起区III、胶北隆起区IIIa、胶北断隆IIIal、胶北凸起IIIal3。

1.1 地层

区域地层主要有新太古界胶东岩群苗家岩组、新生界古近系朱壁店组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区内第四系分为山前组、临沂组和沂河组。

1.2 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晚三叠纪—侏罗纪生成的北东向断裂构造与金矿的形成关系最密切。主要控矿断裂自西向东有三条: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招(远)—平(度)断裂。该三条断裂带控制着整个招掖金成矿带。

三山岛断裂:

断裂带南起潘家屋子,北至三山岛,向北一直延伸至渤海,地表出露长12公里,工程控制长度20公里,宽50—200m,三山岛断裂只在三山岛村一带出露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海沙覆盖。断裂走向北东36°—44°,倾向南东,倾角北西35°—45°。主裂面稳定、连续,呈舒缓波状分布,有一层10—30cm的灰白色断层泥。断裂带由碎裂岩、糜棱岩组成,属压扭性断裂。

焦家断裂:

焦家断裂与三山岛断裂平面上相距仅12km,两者倾向相反,形成大斜“V”字型构造。断裂带长20km,宽120m—550m,走向北东26°—40°,倾向北西,倾角16°—30°,局部较陡,达75°以上。沿走向及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展布,膨胀夹缩、分支复合特征极为明显,具压扭性特性。主裂面覆盖1cm—30cm黑色断层泥,基本上沿断裂破碎带中部展布。由断裂面的中线向上下盘,岩性依次对称分布着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绢英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碎裂状花岗岩。

招远—平度断裂:

南起平度城北,往北经招远城北折向东北,沿玲珑金矿田南缘抵向颜家沟一带,全长100多公里,总体走向22°,一般5—50°,倾向南东,倾角26—42°。宽10—750m,最宽处达930m(玲珑九曲一带)。主裂面南段为玲珑岩体和栖霞岩体的分界线,平面上形态极不规则,被北西向后期构造错断分成数段。北段呈蛇曲状,沿倾向略显波状弯曲,穿切玲珑岩体。主裂面之下普遍具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主裂面之上则具有强烈的碳酸盐化。不同构造、蚀变和岩石组合表现了招平断裂长期的多次序多阶段活动特征,具左行压扭性。

1.3 侵入岩

区内的侵入岩为中生代郭家岭序列上庄单元和玲珑序列崔召单元。以望儿山断裂为界,上盘为崔召单元,下盘为上庄单元。

崔召单元:在矿区内出露于望儿山断裂西侧,是玲珑岩体的一部分。其主要岩性为中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有斜长石(45%)、钾长石(22%)、石英(27%)、黑云母(6%)。岩石粒度在2-5mm,具弱片麻状构造。

上庄单元:在矿区内分布于望儿山断裂东侧,是上庄岩体的一部分,与崔召单元呈断层或侵入接触。其岩性为巨斑状中粒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灰白色,中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有钾长石(13%)、斜长石(47%)、石英(20%)、角闪石(15%)、含少量黑云母、榍石。

2 望儿山断裂特征

望儿山断裂属于焦家断裂带的组成部分,系焦家主断裂派生的次一级分支断裂。该断裂南起西曲城,北经望儿山、河东王家、上庄、一直到达朱宋村附近与焦家主断裂带复合,并在平面上构成 “入”字型。整体延伸10 km左右,走向NE13°—33°,倾向NW,倾角34°—69°,平均41°。

望儿山断裂带上庄至朱宋段在朱宋村与焦家断裂交汇,其构造岩与焦家断裂带一致,为碎裂岩,主裂面的中心为1cm—15cm的断层泥。中段为河东区段断裂,该段断裂走向38°~61°,倾向NW,倾角31—46°。断裂从河东王家村北分开,在山后傅家村南复合,具分支复合特征,两条分支断裂所夹的构造岩块平面上呈结环形,垂向上呈楔形。结环状岩体发育在玲珑花岗岩体内,下盘断裂为玲珑岩体和郭家岭岩体的分界线。该断裂是河东区段的主干控矿断裂,构造岩在成矿热液作用下,经充填交代形成含矿蚀变带。望儿山断裂的南段(望儿山南坡至西曲城)脆性构造岩发育,并以角砾岩为主,韧性构造岩系列不甚发育,由糜棱岩和初糜棱岩组成。

3 河东区段矿体特征

河东区段圈定的矿体有多条,但大多数走向和倾向延伸不大,延伸较大矿体主要有2条,1号矿体和14号矿体。

1号矿体分布于159~187线,控制标高50~-811 m矿体呈脉状产出,走向长度414 m,控制斜深1 393 m。总体走向40°,倾向北西,倾角15°~41°,平均倾角30.5°。矿体主要由黄铁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绢英岩化钾化碎裂状花岗岩组成。矿化特点以黄铁矿团块状、细脉状为主,并可见浸染状、星点状矿化[3]。

14号矿体位于1号矿体南部,与1号矿体赋存于同一部位,分布于149~156线,控制标高-77~-546 m。矿体呈脉状产出,走向长度97 m,控制斜深904 m。总体走向40°,倾向北西,倾角17°~33°,平均倾角25°[3]。

矿体主要由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组成,并且夹有少量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钾化花岗闪长岩等。矿化特点以团块状、细脉状为主,并可见星点状矿化。

矿石类型,按矿石的成因划分主要为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和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按工业类型划分主要为低硫型金矿石。

4 深部矿体赋存规律

(下转第108页)

(上接第80页)

4.1 结环构造控矿作用

望儿山断裂河东区段存在结环构造,该结环构造分于河东王家村北,复合于山后傅家村南。结环南北长3km,东西长1km,形似枣核状。含矿热液运移到结环构造处,压力得到释放,含金矿液在结环南北两端构造交汇处的开放空间进行沉积和富集,形成金矿石。现发现结环构造北段发育河东金矿区1号矿体,南段发育付家金矿区段1~9号矿体。河东区段结环构造是矿液运移的通道,具有导矿、容矿、富集矿的作用。

4.2 接触带构造控矿作用

望儿山断裂带的上盘为玲珑岩体,下盘为郭家岭岩体,断裂带沿两大岩体的交界处发育。两大岩体为同一构造期的不同阶段的交代—重熔花岗岩。岩体接触部位节理裂隙发育,易于矿液的流通、富集,金的沉淀。在外接触带易形成细脉浸染型矿体,在内接触带易形成裂隙充填型矿体。

4.3 矿体侧伏规律

河东金矿在垂直投影图上看,圈定的1号矿体向NE方向侧伏,側伏角度在63°左右,显示望儿山断裂带成矿期滑移方向为断裂上盘向南西斜落。另外断裂的起伏波动也控制着矿体的产出,多在倾角变缓处或变陡处见矿。

4.4 矿体倾向上的矿石贫富交替现象

河东区段矿体在倾向上呈分段富集、贫化交替现象。河东区段主矿体控制垂深为+50m至-500m。第一个富集带位于从地表+50m至-113m共163m,第一贫化间隔带位于-113m至-191m共78m。第二个富集带位于-191m至-358m共167m,第二个贫化间隔带位于-358m至-441m共83m。第三个富集带从449米开始,底部边界探矿工程未控制。

由此可见河东区段的矿体是多个富集带和贫化带交替出现,且从现有分段垂深来看,富集带平均垂深165m,贫化带平均垂深80.5m。

4.5 矿体倾斜延深大于走向延长现象

通过地质勘查工作发现河东区段的主矿体走向长度为414m,倾向延深1393m,比例为1:3。且深部没有工程控制矿体边界。望儿山断裂带赋矿围岩较单一,为中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构造蚀变带规模和强度向下延深也较稳定,因此推断该矿体至少向下延深300—500米。

5 结语

研究断裂带构造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及赋矿规律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通过加强综合信息研究,在河东区段-800 m、上庄区段-1000m

、界河区段-1000m均探获了上部矿体的延续矿体。运用找矿标志和构造控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加强综合研究,积极应用科研成果,在深部探矿勘探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刘日富,邓其海.望儿山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成矿规律[J].黄金,1995(09).

[2]李念凤,董建乐.胶东望儿山金成矿亚带控矿条件与成矿预测[J].黄金,2000(03).

[3]郝占优,潘爱红.山东省招远市河东区段深部金矿详查报告[R].招远:山东招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2011.

作者简介:郝占优(1983-),男,山东招远人,本科,助理工程师,技术部副部长,从事矿产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