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故事诵读策略
2018-03-26付燕辉
摘 要:随着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对于经典故事的诵读内容,教师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提升学生对经典故事作品的诵读意识和诵读能力,是教师重点关心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故事诵读策略展开全面化的探究,希望相关的结论内容可以对教师以后的教学做出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故事;诵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6-05
作者简介:付燕辉(1979—),女,湖南湘乡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帮助小学生养成美好的思想情操与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经典故事的诵读策略,正是一种顺应学生性格的教学策略,在进行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耳、心、眼并用,即可以对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进行加深,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词汇和句子的内容进行积累,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出相应的诵读情境
在对经典故事进行诵读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所诵读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集中力上都有所缺乏,所以,教师在创设诵读情境的时候,也是对学生诵读经典故事的兴趣进行提升。当然,在创设诵读情境的时候,教师不能盲目地采取教条主义,要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诵读学习进行多元化的引导。
例如,学生在对《桂林山水》这篇文章进行诵读的时候,教师不妨结合文章中刚出现的一些内容,利用电教手段來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比如,运用PPT展示的形式,可以先将和桂林山水有关的景色内容展示出来,或者是从互联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进行欣赏。在完成这些内容之后,学生在诵读中可以对“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的内容展开更为形象化的了解。当然,在让学生进行单个的诵读练习时,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静谧、清秀的音乐感染下,尽情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鼓励学生进行诵读交流
诵读经典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思想能够更上一层楼,所以,在诵读经典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也要避免走入“闭门造车”的困境之中。要想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真正有些收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鼓励学生就诵读内容和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参考彼此不同的诵读看法,这样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力。例如,在对《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进行诵读时,教师不妨让学生以诵读的方式来对“陶罐”和“铁罐”的内容进行交流,在诵读过程中,诵读“铁罐”话语的时候,学生要表现出一种蛮横无理的态度;而诵读“陶罐”话语的学生,则要在语调中满含谦虚、谨慎的态度。同时,在学生完成诵读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就故事中的各个角色的表现情况进行交流,对“骄傲”和“谦虚”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还有,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对经典故事进行翻转,让“铁罐”变得谦虚,让“陶罐”变得傲慢,然后再揣测它们的语气进行诵读,加深学习印象。
三、将课内课外诵读相结合
语文在成为一门科目之前,首先是一种用于交流的语言,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对语文抱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在对经典故事的诵读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抱有一个更为开放的态度,将课内的经典诵读和课外的经典诵读结合起来,全面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学习意识。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知识面,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在对课内课外的诵读内容进行结合的时候,教师不妨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将课外和课内的诵读内容进行结合。例如,在对《草船借箭》这篇经典故事进行诵读的时候,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诸葛亮在不同情况下的人物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在诵读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诵读方式展开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课下阅读的一些经典故事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在全体学生面前进行诵读表演,同时对经典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阐述,像小学生经常阅读的《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都可以成为大家交流的对象,丰富小学生的诵读内容。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诵读内容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拓展,激发出他们的诵读学习意识,加深其对经典故事的理解程度,帮助其养成完善的语文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天翔.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7):254.
[2] 刘凤艳. 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赤子(上中旬刊),2015(1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