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纳入医保不能光摸石头不过河
2018-03-26纯艺
纯艺
2月27日上午,国家卫计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代表委员谈健康中国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建议设立普遍的戒烟门诊,并将戒烟治疗纳入医保。
吸烟容易戒烟难。对于烟民来说,一旦停止吸烟,就会出现烦躁、失眠、厌食等所谓的“戒断症状”,许多人往往熬不过去又重新复吸。有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单纯靠毅力戒烟的成功者不到3%。相比之下,更成熟的做法是使用药物干预、行为替代和心理治疗联合疗法,在专业人士和药物的帮助下,可将戒烟成功率提高到40%以上。但由于戒烟治疗不在医保范围内,不少烟民对于自费购买戒烟药和寻求戒烟医疗咨询服务缺乏积极性。
“戒烟纳入医保”的呼声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国家卫生部原部长陈竺就曾透露,将逐步把戒烟咨询和药物纳入基本医保。近年来,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奔走呼吁。“戒烟纳入医保”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直接减轻了治疗负担,也能在无形中起到控烟导向作用,帮助烟民早日戒除烟瘾,防止吸烟引发各种疾病,保障身体健康。
不过,“戒烟纳入医保”也带来了公平性质疑,迟迟未能落地。有反对者提出,医保是保障基本医疗需求,戒烟纳入医保,等于让不吸烟者为吸烟者埋单,有失公平。这其实是一种认知误区。烟草依赖不是单纯的不良习惯,而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早在1998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肺癌、冠心病等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每年归因于吸烟的死亡人数超过艾滋病、结核病、交通事故和自杀人数的总和。面对这一重大健康威胁,医保应当提前介入,主动干预。
同时,“戒烟纳入医保”并非烟民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我国有3亿烟民,超7亿人受二手烟危害。通过纳入医保提高戒烟成功率,可以有效减少二手烟的危害,还更多人清新空气。再者,戒烟是挽救生命最经济的干预措施,用作戒烟干预的成本远远低于生存干预的社会成本。不妨来算一笔账,一个治疗周期的戒烟药物,费用通常在3000元以内,而一旦引发肺癌,動辄需要数十万元。况且,很多烟民完全可以通过戒烟医疗咨询服务,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成功戒烟,并不需要使用戒烟药品。因此,戒烟纳入医保可以大大节省医保基金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是不折不扣的“花小钱办大事”。
目前,许多欧美及亚太国家和地区都将烟草依赖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并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加强专业化的戒烟干预水平。戒烟纳入医保不能光摸石头不过河,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先行试点,率先将与吸烟密切相关疾病患者的戒烟用药纳入报销范围,从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