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业阅读浸润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8-03-26王保祥王振临
王保祥 王振临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角色已明显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开发者。教师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倦怠、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等都与其专业阅读匮乏有关。专业阅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写作技能及自我认知等方面有着显著影响。要针对教师专业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推进专业阅读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成长;专业阅读;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2-0025-04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师由原来知识的传播者、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开发者。课题组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师专业阅读现状”调研获知,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因为不能及时更新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满足于已有的教学积累和经验,导致出现职业倦怠、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专业阅读匮乏,限制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吸纳、积累、增长、更新与转换加工。通过促进教师专业阅读可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最终使其成长为高质素的教师并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题组以生物学科为例,基于高中生物教师专业阅读现状,以教师专业阅读推进途径为研究目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践研究,力图通过多种途径推进教师的专业阅读,从而在教育教学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教师专业阅读现状
高中生物教师专业阅读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教师专业阅读匮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部分教师对专业阅读有一定了解,但对如何实施专业阅读,如何拓展专业阅读途径,如何使阅读效果反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知之甚少。(2)不看重专业阅读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忽视专业阅读在丰富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性。(3)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忙于常规课堂的教学,对专业阅读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师因专业阅读欠缺,导致无法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等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二、教师专业阅读的有效推进途径
通过教师专业阅读研究实践证明,有效的推进途径如下。
(一)研究课程标准、教材
1.研修课程标准。研修课程标准是每位教师必修的专业阅读项目。教师只有经常通过个体与集体、分散与集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专业阅读形式研修课程标准,才能准确把握课程基本理念,厘清课程设计思路,并正确领会课程目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一节为例,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进行专业阅读式研修后,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2)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3)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特点,进而真正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
上述教学目标清晰地定位了师生角色,同时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行为动词也规范了学习层次与能力要求。
2.教材研究。借助专业阅读对教材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因为教材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耗费精力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学习载体。系统梳理教材蕴含的知识体系、技能要求和能力培养目标,熟知各板块章节、各知识点、文中插图表格、旁栏注解等信息的设计意图及教育教学功能,有助于教育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科学化和系统化。下面是高中生物必修一108页自我检测栏目中“技能应用”的题目之一:请你参照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并实施同时探究两个因素的一组对照实验,也就是探究20℃时分别培养6h和12h以及50℃时分别培养6h和12h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情况,看哪种温度和培育时间产生的CO2多。
通过专业阅读认真研究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题目中参照、探究、设计、实施、比较、填写等关键词,点明了課程标准对教材、教材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教师只有依照上述要求去完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才能实现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如果教师忽视这些,那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将大打折扣。
3.对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从专业阅读的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我们发现人教版教材的素材选取重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并着重介绍知识的发生与发现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家们的智慧思想与科学方法,同时还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此外还重视让学生进行思考、想象、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苏教版教材则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它大量采用“图和图群”的呈现形式,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在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改变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
挖掘并识别不同教材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深层次地理解《生物课程标准》,从而加深对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结合本土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补充、删减或调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还有助于教师吸收和借鉴不同教材的长处,从而让教材真正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二)参加省级教师全员培训
通过参加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从而对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建议、实施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践行新课程标准也有了方向和底气。全员培训中的一些专家分析、推荐文章、案例、课堂实录等表明了专业阅读的必要性,同时也是专业阅读的有效素材。
(三)观课
专业阅读不局限于文本、图画、音视频等材料,还包括观课。观课是一种场景式的专业阅读,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可以在新课导入、问题设置、教具使用、师生互动等方面有所启发和收获。观课范围可以从初一到高三,从新授课到复习课,从常态课、公开课到优质课、观摩课,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到校级优秀教师、县市级名师再到省骨干教师,从学习课到指导课,从学科内到学科外,全方位的观察、学习、记录和研讨。通过系统观课这种专业阅读途径,教师获取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宽了教学视野,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检视也有了明确的定位和标杆。
(四)读书研讨会
在个人进行专业阅读的前提下,要不定期召开读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教师可以交流读书体会,传阅纸质专业阅读记录卡,分享电子版读报摘要或文章,同时还可以确定读书研讨主题,主持读书报告会等,从而相互督促,共同进步,保证阅读不失方向、不失水准,且不断积累最新的教科研动态,进而为教师个人成长注入活力,增加动力。
(五)专业阅读成果汇报会
课题组教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学生成长和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等方面,积极开展专业阅读,并多次召开专业阅读成果汇报会,及时汇总阅读成果。经统计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记录180个专业阅读案例,整理手写读书记录卡约1600份、图像笔记(视频、图片)近20G,阅读生物类杂志12种近100册、电子版报纸近10种,收集文章约1300多篇,观看国家级生物类大学视频公开课约10门,学时380小时。
(六)向教师推荐书目
着眼于对教师教育理论、教育理念、专业技术方向的引领和新科技动态的收集等,为此课题组教师从阅读过的各类材料中精选图文,并先后编辑刊印了《向教师推荐系列文集》《教师教育的灯塔》《科学家的足迹》《生物科研新动态》,共收录文章289篇,如此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基本功、备课策略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在课件制作、文本编辑、图片拍摄及编辑等方面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和同步发展。
三、专业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通过两年的教师专业阅读实践研究,同时依据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变化,可以看出专业阅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写作技能、自我认知等方面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对教育的影响
1.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的改变。教师不再是 “一讲到底”的保姆,学生也由课堂的聆听者成为教与学的参与者。如此教师能分配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场景,设置探究问题,制作教具,并认真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期盼,循序善诱地解答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向更高端的目标进发。同时教学形式也从“室内阵地”开始向“室内、室外相结合”转变,教师可以借助校园动植物等本土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如此形式更接地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显著提高。教学内容可适时适量地融入一些鲜活的校园、社区、学生自身以及新闻媒体资源,从而让师生身边的故事灵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此外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思路也发生了转变,考试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评价尺度。技能等素质考核亦纳入到实践活动的评价范围,如此不同发展方向、兴趣爱好的学生渐渐摆脱“唯分数论”的捆绑,并且学生天然存在的差异也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2.教育行为的改变。教师走近学生,调研学生的真实状况,诸如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特长、兴趣爱好、家庭状况、学习行为、朋友圈等。在掌握了真实的学情后,教师就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学习观察、辅导交流,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帮助学生规划人生发展目标。
(二)对教学的影响
1.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够深刻理解并挖掘教材内容蕴含的教育价值。以“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邹承鲁院士访谈”为例,实验教师做了如下文字记录:(1)80多岁,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2)奋斗在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工程领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项目1958年立项、1965年完成)(3)愿望、贡献、勇气、创新思维、成功、失败等给我们的教育价值。
2.对教材编排体系的认识。在研读生物必修一后记录下这样一段话:保证课堂第一时间对相关知识描述的准确性、严密性、深刻性。在这个理念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对课标、教材进行“精读——泛读——精读——泛读”,吃透教材编排意图,并依据课标要求,联系当今科学、技术、社会的最新成就,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积极物化“文字”,彰显事物的联系统一和自身发展规律。唯有此举,方能活学活用,生得其魂,物得其章。
3.作业设置。作业的数量、训练方向、内容等要更符合学生自身成长规律,并使其科学素养提高。
4.集体备课。学会从集体备课中汲取长处。例如通过集体备课,深挖教材,辩证认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并正确认识细胞代谢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细胞代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基础,而代谢废物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另外体内还能进化出代谢危害消除机制,如过氧化氢被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所处理。
5.教学设计。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并依照学情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策略更加合理,教学环节更加完整且逻辑层次清楚。标本、模型等教具的制作与使用更加熟练,并使显微观察、解剖、测量等实验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
1.课件制作。字体类型、大小、色彩、布局更显得体,标题序号的分级使用更具规范,音频、视频的选择、链接更自然,与图文的交互性更顺畅。
2.课件应用。全程使用课件、无字板书、一味追求“电化”教学的弊端明显改善,課件使用趋于理性,还原了课件的基本功效。
3.视频的录制与播放。在画面清晰度、声音效果、平稳程度等方面让学生更易接受。
4.图片。筛选、编辑、插入、布局等操作更加娴熟。
5.文档、表格设计。文字、数据录入、排序、页面设置、打印等都能独立操作完成。
(四)对写作技能的影响
教师能恰当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整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反思,并撰写教育叙事,汇总教科研成果。使教师撰写论文时,在题目确定、观点陈述、用词筛选、实例佐证等方面进步。
(五)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笔者认识到教师的思维视野、知识系统可以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成败。如果教师缺乏进行专业阅读的习惯,从本质上讲也就失去了“教”的资格,也就不能正确评价个人的专业水准。因此教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工作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不断吸纳新的知识,同时还要善于进行自身专业知识的转换,重构自身认识结构,从而保持专业成长的活力。
四、结语
教学无止境,阅读无止境,教师专业成长更是永无止境。阅读是一种成长需要,更是一种责任。扎实推进专业阅读活动,广泛宣传并参与实践读书活动,从而让专业阅读根植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