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武术“阶梯化”教学设计研究
2018-03-26王利春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幼儿的身心特点,以激发幼儿武术的兴趣为出发点,构建“玩中学,玩中练”的幼儿武术梯阶式教学模式,对不同阶段的幼儿武术教学的内容、教学设计、练习程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 武术 阶梯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74-02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已建立起从小学至大学等各级各类武术教学体系,体育界建立的武术训练体系也日臻完善,各级各类武术教学研究,成果颇丰。然而,我国幼儿园武术教学研究却鲜见涉及。众所周知,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等方面的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特点,幼儿的思考能力比较弱,因此幼儿武术教学应建立符合幼儿身体特点、学习能力等特点的教学模式。本文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以激发幼儿武术的兴趣为出发点,探讨构建“玩中学,玩中练”的幼儿武术梯阶式教学模式。
一、小班阶段幼儿特点与教学应用
小班幼儿年龄为3-4岁,主要特点为:认知靠行动,情绪作用很大,大部分心理活动和行动是无意的,情绪易受外界影响,随着周围人的感染发生变化。由于年龄较小,小班幼儿有明显的分离焦虑,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此阶段中,幼儿动作能力发展迅速,手脚较为灵活,表现为好动和爱模仿,能够粗略掌握动作的整体轮廓。基于此,小班武术教学以粗线条单一技术为主,可将摆头练习、原地冲拳、原地推掌、手型变换(拳、掌、勾)、站立抡臂、直摆性腿法(正踢、外摆、里合、侧踢)作为主要教学素材。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小班幼儿在接触武术文化的第一刻起,应始终沉浸于礼仪与德育之中,在礼仪与德育中对传统文化形成认同和仪式感。将教学内容与故事环境以及游戏创设结合,此举一例,仅做抛砖引玉之用。武术礼仪——抱拳礼,左掌(拇指内扣)右拳,环抱于胸前,其内涵可归结为“文武双全,谦虚好学,团结友爱”几个方面,对于幼儿小班年龄的孩来的认知来说,若以理论形式讲解,就会显得生涩而不解其意。抱拳礼也可以尝试以故事情境的形式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既形象地讲解抱拳礼的动作,又让幼儿明白其中蕴含的品质和礼仪: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有两个非常棒的小朋友,一个叫掌掌(同时左手做出“掌”的手形),一个叫拳拳(同时右手做出“拳”的手形)。掌掌呢,谦虚好学,非常的聪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简直就是一个小天才。拳拳呢,舞鸡起舞,非常的勤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真是个勇敢的小英雄。掌掌和拳拳互相敬佩对方,常常在一起互相学习(此时,拳掌环抱于胸前做抱拳礼动作),他们成为最要好的朋友。故事的形式、语调和用词都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也可根据男性或女性执教人员的性别特点娓娓讲解,如女性讲解时可以生动婉转,男性讲解时可以铿锵有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班幼儿情绪作用很大,易受外界影响,随着周围人的感染发生变化,同时又有着较明显的分离焦虑,对亲近的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感,会以哭闹的形式表达离开父母或亲近的人而产生不安情绪,短时间内难以控制。所以,一个幼儿哭闹时可能会引起其他幼儿的情绪波动,从而使教授计划受到影响。淡化分离焦虑,才能产生对武术的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武术执教人员投入时间和幼儿游戏、玩耍,培养与幼儿之间的亲近感,主动体贴、关爱幼儿,引发幼儿的积极情绪,淡化分离焦虑。
二、中班阶段幼儿特点与教学应用
中班幼儿主要特点是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是以无意据多,此阶段中幼儿口语发展迅速,规则意识增强,求知欲旺盛。身体动作发展迅速,表现为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体能明显增强。
较之小班,中班幼儿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力和注意力更加集中,充沛的体能也需要及时通过加大运动量的途径得到释放。由于无意记忆较多,学得快、忘得快,依照图1“幼儿武术教学递进设计”,中班幼儿武术教学内容宜增加巩固学习的比重,在巩固小班学习阶段单一技术的同时,进行新技能的学习和组合。
因此,中班幼儿武术教学内容安排为巩固小班阶段单一技术内容,同时学习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和屈伸性腿法(彈腿、蹬腿、踹腿),进而向组合技术过渡。组合技术遵循由易到繁、由动态到定势、由站立行进到步型配合原则,将冲拳弹腿、推掌蹬腿、砍掌踹腿、弓步冲拳+弹腿落马步冲拳+弹腿落弓步冲拳、仆步变弓步+弓步变仆步技术作为组合技术练习素材。
中班幼儿规则意识初步形成,并有了一定的责任感,懂得帮助教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根据这个特点,在武术教学中,执教人员可以强化幼儿的责任感,每节课让不同的幼儿作为领做示范员,协助教师管理,在喊口令做动作的整体学习的过程,执教人员喊一声口令,要求所有幼儿跟着重复一次口令同时做动作,以锻炼幼儿语言能力。
在趣味教学中,可以将冲拳和推掌等技术创编到故事情境中,在执教人员的引领下让孩子比比谁的快、比比谁的有力量等方式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当动作初现雏形,就可以以毛巾、海绵块等软质物体为目标击打,边玩边练。实践证明,击打毛巾更能激发幼儿的练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打毛巾的趣味练习中,幼儿击打动作会比“空击”练习发出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力量,注意力也更加集中。马步步型练习可以创设螃蟹赛跑比赛,让孩子初步掌握马步后,模仿螃蟹横着走路的样子比赛,在游戏中来练习马步。
三、大班阶段幼儿特点与教学应用
大班阶段幼儿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较之小、中班阶段幼儿情感更加稳定,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明显逐步形成,动作灵活、肢体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扮演故事角色更加成熟,具有爱学好问的极强求知欲。
相应地,根据大班阶段幼儿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孩子们可以自我描述出自己喜欢什么内容、想学什么、自己擅长的动作及掌握不顺畅的动作,能够互相评价,同伴之间可以合作学习,互相纠正动作,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大班幼儿基本不会因为情绪问题影响教学进度,有一定的责任意识,选出带队领做的孩子能够按教师引导和要求组织好某一环节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保持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扼杀孩子不懂就问的天性,耐心回答并和孩子一起研究探索问题。
经过小班和中班阶段的学习,单一技术与组合有所积累,大班教学内容可在巩固组合技术的基础上向拆招练习过渡。组合与套路的概念互相转化,一个小组合可以看成是一个短套路,一个长套路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组合。大班阶段幼儿可以将组合练习的技术要求更加精细,组合动作数量可以适当增加,在技术练习中逐步要求精气神的风格体现,注重外在气质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上,建议选用国家统一推广标准的武术段位长拳套路一段。长拳一段技术较为简单,整套动作数量适中,以基本手型、步型等粗线条动作为主,能够使大班年龄幼儿得到很好的套路整套练习体验。同时,近年来也有家长要求,希望孩子在学习套路的同时能够掌握一定的实战技能,段位武术套路可以进行同伴与同伴之间的拆招练习,学习动作的攻防含义,在学习攻防知識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武术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得武术本身内含的技击性得以体现。
四、结语
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铺开,武术以省份试点开始普及,成为中小学、海内外孔子学院等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教育价值逐渐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同,其对人格、意志的塑造作用受到重视。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幼儿武术教育领域开始起步,教育形式也更加活泼,《旭日东升》《英雄少年》《雏鹰展翅》《白龙马》《英雄人物拳》等武术操及自编幼儿套路层出不穷。
幼儿武术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还待逐步完善。在幼儿武术教学中,广大执教人员要规划武术教育架构,明确教学理念,遵循幼儿特点与教学内容安排,处理好特色与统一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善于总结,方能在幼儿武术教育领域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王利春.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5(6)
[2]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4]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长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王利春(1988— ),男,山西大同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