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师资隐形消耗的研究

2018-03-26李棉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对策

李棉

【摘 要】本文提出降低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师资隐形消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是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急需解决的难题,对此给出减少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师资隐形消耗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 多校区办学 师资隐形消耗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084-02

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职业院校也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随着单独招生、对口招生等招生形式的增加,职业院校的发展更加迅猛。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构建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整体水平高、人才拔尖、符合学校发展的师资队伍,是当前职业院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职业院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教学用地、学生住宿等资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越发紧张。各职业院校为解决教学用地、学生住宿等资源紧张的难题,同时为学校发展抢占有利的地理位置,因此,多校区办学成为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的最佳选择。但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各学校教师多采取“走教”的形式教学,无形之中师资的利用存在很大的隐形消耗。

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体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如何降低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师资隐形消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是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急需解决的难题。在多校区管理背景下,只有先了解多校区办学的师资消耗,特别是省城与县城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师资消耗,才能更好地研究多校区办学的师资管理的难点与对策,真正将师资的管理与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

一、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师资隐形消耗的问题分析

(一)任课教师往返两校区授课,课时的隐形消耗

在我们的调查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104位专任教师到新校区上课,每位教师每周往返新校区一次,往返共4小时折合为6课时;教学周按17周计算,学期隐形消耗17×104×6=10608课时。教学工作繁重,部分教学工作量由校内行政兼课人员和外聘教师承担,部分课时由专任教师超工作量完成。

(二)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

任课教师每周往返新校区,7:30出发,19:30返回,每天工作12小时,时间和精力长期消耗,备课、做科研的時间少,导致教学质量提不上,科研项目、论文数量少且质量低。

(三)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归属感不强

新校区地处城市边缘,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不足,医疗水平、交通状况、住房条件等有关设施不完善,使得教师队伍人员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大部分教师由于家庭、子女上学等问题,不能到新校区常驻,只能采取“走教”的形式奔波于新老校区间以完成教学任务,这不利于家庭生活、家庭情感的培养。如女教师到新校区上课,早出晚归,甚至在新校区过夜,对家庭的照顾时间少,这也影响教师的稳定性。师资队伍流动大,对教学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四)难于引进优秀人才

新校区地处城市边缘,教学资源紧缺、师资招聘难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学校较难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有些高层次和优秀人才有意向到学校工作,但由于新校区各种问题而放弃,这对学校人才引进十分不利。

(五)新校区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较低

由于新校区教学资源、硬件设施、文化建设欠缺,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社团文化等不满意;由于新校区和老校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对到新校区教学兴趣不高,且年轻教师承担的基本工作量大,因此新校区较多年轻教师教学,学生评价不高,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

二、减少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师资隐形消耗的途径

(一)修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职业院校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对于合班授课、同时多门课程授课、承担新的课程等都有相应的课酬系数,但是对于新校区教学,特别是在县城办学的情况下,课时量计算办法中没有相应的措施来鼓励、激励。可修订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对于新校区教学的课时,乘以一定的系数,这样能激励教师把更多心思投入到新校区的教学中,甚至能提高教师到新校区上课的积极性,学校教学资源也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如教师愿意集中到新校区教学,对于师资的消耗无形之中是一种缓解。

(二)优化排课,优化教学管理系统

到新校区上课的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规律、学生接受能力等前提下可集中排课。在新校区授课周课时6节以内的教师可以集中一天排课,当天往返;如需两天以上方可上完的,集中排课,住新校区,晚上可以继续开设选修课;部分课程阶段性排课,如32课时的课程,集中排8周,每周4课时;把教务管理系统纳入学校数字化工程,完善排课模块。将OA理念运用到教务管理系统当中,优化排课模块功能,实现全校信息共享,能大大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自动化办公的水平。

(三)加大科研奖励

新校区年轻教师居多,因此职称和学历偏低。加大科研奖励,修订科研奖励办法,政策中加大对年轻教师的科研的奖励,同时落实科研导师制度,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校区教学资源紧张,教学管理人员不足,可招聘一些品学兼优、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协助管理,如教务处可在新校区招聘一些学生助理,用于琴房值班、教室管理、课堂教学检查、教室卫生管理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师资的消耗。

(五)后勤保障

新校区可建设职工公寓、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等,此外,学校还应向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取得支援,不断满足新校区教师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力求教师的住房、医疗、交通、子女上学等问题落到实处,营造团结奋进、有温度的校园氛围,做到用情留人,稳定师资队伍。如此,教师才能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新校区的教学工作。

(六)加强校外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校外兼职教师队伍,降低多校区往返教学的师资消耗,同时减轻学校女教师多带来的教學压力。校外兼职教师相对本校教师管理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管理模式灵活多样。校外兼职教师在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中起重要作用,故可根据新校区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需要,从当地学校、研究所、企业聘请有较高学术造诣、较高职称或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做校外兼职教师,完成一定的教学、督导的工作量,协助职业院校完成新校区教学和科研工作。

部分职业院校女教师多,产假、哺乳假多,这无形之中给学校的教学造成极大的压力。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既能缓解女教师多这一教学压力,也能解决生师比偏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可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状况,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校外兼职教师,还可加强校校之间、学校和社会间的沟通,将社会和不同行业发展的前沿文化带入学校,从而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

(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减少师资往返消耗

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增设新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新校区往往选择城市边缘或县城,地域因素导致教育资源紧张,部分冷门专业难以聘到校外兼职教师,部分专业即使聘到校外兼职教师,但质量不高;城市边缘或县城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大,造成新校区出现招聘难等问题。可通过购买网络课程来弥补师资不足的难题。另外,可通过制作微课、慕课、远程教学系统等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这不仅能加强多校区间的联系,还能降低办学成本,优化教师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多校区“走教”所产生的师资隐形消耗。

(八)完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

人事部门应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人才引进方案。做到按岗科学进人,避免引进人才的重复性和盲目性。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应简化入职手续,以提高引进人才的效率和成功率,为多校区办学充实师资队伍。

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择优聘用,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考核标准。对于考核优秀的教师,考虑给予入编,且不应忽视新校区常驻教师的入编问题。在严格控编的大环境下,学校应实行同工同酬,聘用人员和在编人员同等待遇。

加大力度培养师资队伍。学校可通过开展教研活动、社会实践、攻读学位、访学、国内外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学校可出台政策,对于攻读高学位、评高职称给予一定的奖励。应注重培养,加大培养力度,为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志平.慕课在异地办学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4(11)

[2]刘茂胜,杨艳艳.高校异地办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

[3]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

【作者简介】李 棉(1983— ),女,广西百色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对策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