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化学诗词 品氧化还原
2018-03-26马娟娟
马娟娟
摘要:以古诗词为切入点,构建一个信息情境,通过情境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找到化学与古诗词之间的联系,从基本的概念入手到新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凸显了化学学科的价值。
关键词:诗词;氧化还原;核心素养
最近,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综艺节目激起了人们的诗意情怀——《中国诗词大会》,在学生中更是引起强烈反响,“圈粉”无数。诗是浪漫的,化学是严肃的,这两者似乎格格不入。然而诗人却将严肃的化学融入浪漫精美的诗歌中,美轮美奂。古人以独特的视野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笔墨,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反应的悉心观察与独特的文学审美,以及对化学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精彩描述,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笔者以一节高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课为例,把我们的化学课堂与古诗词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诗情“化”意。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课题的解读
这节专题复习课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本课题通过三个环节对古诗词信息的引用,让学生明白一些诗词描述的化学反应竟然是我們熟知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然后通过诗词中信息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新情境下陌生方程式的书写,这也就是本课题的用意所在。
2.对教学目标的界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品味古诗词的过程中,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以及能掌握新情境下陌生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设计
1.板块1——引出问题,明确主题
[引入]《中国诗词大会》落下了帷幕,这档节目如一股清流,将中国诗词的优美意境缓缓润泽着我们的心田。其中,冠军武亦姝以其饱读诗书的才情、清秀俊美的容貌、典雅温婉的气质,满足了大家对古典才女的所有幻想。她不仅是一位诗词高手,还是一位化学学霸,是班里的化学课代表,我们似乎不难感受到化学与诗词的完美契合。其实很多诗句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映射着化学的诗意光辉。
[PPT展示]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
[师]《元丰行示德逢》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先描绘了一幅赤日炎炎、土地龟烈的严重旱象和杨骥(字德逢)对浇灌田地的雨水的盼望。然后写到天公竞肯从人心愿,忽而雷电交加乌云翻滚,好雨及时降临,干枯的庄稼得到苏生的情景。
[师]电闪雷鸣时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呢?
[师]俗话说“雷雨发庄稼”就是因为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雨水中的硝酸渗入土壤后与矿物质作用生成硝酸盐,其中的硝酸根离子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师]这三个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我们今天就是借助诗词来品味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意图:这首诗虽然学生不太清楚,但是涉及雷电的反应,学生很容易就记起是氮氧化物的有关反应,与诗词的意思也是十分的吻合的。通过诗词的引用,旨在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这个主题,为后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作好铺垫。
2.板块2——品味诗词,复习旧知
[师]请三个同学用“双线桥”标出上述反应的得失电子情况,并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PPT展示]考点1:认识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设计意图: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几组概念:反应物,反应物具有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反应的过程、反应的产物等,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通过用“双线桥”的分析方法与学生一起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清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古人的诗词中不仅描述了电闪雷鸣的景象,还有很多描述雨后的清新的,请大家赏析黄庭坚的《念奴娇》和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
[PPT展示]黄庭坚《念奴娇》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师]为什么雷雨过后,使人心旷神怡,因为雨水涤荡了空气中的灰尘,打雷时又有下列反应发生:3O2=2O3,O3=O2+O,分解出的氧原子有杀菌消毒作用。
[师]“杀菌消毒”作用,你会联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会想到,我们一般讲杀菌消毒都和物质的氧化性离不开。从而引出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以及对应的产物是什么?这一知识点需要学生熟记,因为一些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就是需要这些知识的积累。
[PPT展示]考点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2)常见还原剂
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
(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设计意图:把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让学生熟悉之后,对于它们之间的强弱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也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板块3——挖掘素材,构建情境
[师]有的诗词我们知道它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并不知为什么?不信,你们看。
[PPT展示]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学生都知道燃放爆竹涉及了化学反应,但具体的反应方程式怎么写,学生并不知晓,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些情境或者信息,为此编制了一则信息。
[PPT展示]信息提示
爆竹之所以能发出清脆响亮的爆炸声,是由于黑火药的作用。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后生成硫化物、氮气和二氧化碳。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信息提示,很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KNO3+S+C——K2S+CO2+N2,这个反应如果直接用观察法需要一定时间配平,但是如果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就很容易了。
[师]很多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是陌生的我们不熟悉的氧化还原反应,题目给你一定的信息,对这类题掌握一定的方法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PPT展示]考点3:新情境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设计意图:氧化还原反应最难的就是陌生方程式的书写,这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信息,更要求学生会进行配平。当然本节课只是根据诗词中的信息解读来写,更多的时候可能面对的是工业生产的流程图,电解的装置图等,掌握了书写的方法,就能触类旁通,熟练运用。
4.板块4——诗意课堂,化学人生
[师]我们古人的诗词是博大精深的,还有一些经常诵读的诗句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像: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講述的就是蜡烛燃烧的反应,举不胜举。我们能否再写出一些你熟悉的里面渗透化学知识的诗句呢?
学生积极发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等等。
[师]我们的化学是充满诗意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是绚烂的。作首诗送给大家。
[PPT展示]化雨春风润心田,
学海泛舟美景连。
人间处处诗意在,
生机盎然蕴年华。
设计意图:其实将高考中重要的考点讲解清楚这节课就达成目标了,但是设计这一节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多的应该是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在课的最后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又赏析了一些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诗词,还意犹未尽,跳出氧化还原的框框,让学生写出涉及化学知识的诗句,这样面就比较广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就打开了,从而更加认识到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美。最后即兴作了一首诗,告诉大家我们的人生自有诗意,化学的魅力无穷,突显了化学学科的价值。
三、课堂设计的思考
1.诗词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提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当今化学知识和化学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关注与化学有关的信息情境,掌握化学信息资源,解答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以上课堂教学设计,借助古诗词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的、诗情“化”意的情境,既为推进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复习营造了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对陌生素材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信息分析及处理化学信息的素养。当然这都是围绕氧化还原反应的素材,最后笔者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框框,让学生列举凡是涉及化学知识的诗句,这样就大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了化学的学科价值。
2.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处处彰显了化学与语文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不仅体现了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当然,在教学中也要借助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文字情境的解读都需要很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除了语文学科,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交叉、综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