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期限错配风险凸显
2018-03-26方斐
方斐
上市险企负债久期远超资产久期,表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突出。随着险企投资结构的变迁,恒大人寿、前海人寿和安邦保险短钱长配、资产驱动负债的管理模式亟待转变。
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保持上升趋势,投资范围也有所放宽,银行存款的占比逐年下降,债券和股票、基金投资稳定,但是其他类投资占比明显上升,在2017年中期达到38.52%,投资逐渐趋于多元化。
从上市的六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和中国太平)的情况来看,另类投资的配置比例明显增加。由于前些年处于利率下行周期,险企定期存款的比例下降,但稳健的债券类投资仍是重心,高风险的股票投资占比较低。随着投资范围的放宽和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程度的大幅提升,以金融理财和债权计划为主的另类资产成为险企投资的全新侧重点。
投资现金流风险隐忧
近年来,中国保险行业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主要由于寿险公司长期负债占比远大于长期资产占比,使负债久期超过资产久期,产生利率风险和再投资风险,主要以上市险企为代表。
从国内上市的四家险企来看,资产的期限结构相对均匀,但负债多为5年以上,并且5年以上负债占比远远超过5年以上资产占比,专业寿险公司的这一特征更为明显。但是,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中国人保和中国太平长期负债与长期资产的比例接近,主要是由于香港的投资市场更为成熟,长期债券等供给充足,能够做到与负债的期限相匹配。
根据长城证券的测算,假设资产久期1年以内为1,1-5年为5,5年以上为12;负债久期1年以内为1,1-5年为5,5年以上为30。我们发现近四年,国内上市险企的负债久期明显大于资产久期,尤其是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两家主营寿险的公司,负债久期均大于25年,而资产久期仅为6年左右,期限错配风险应重点关注,但是在香港上市的险企资产负债久期缺口明显小于国内上市险企,比如中国太平的资产负债久期基本匹配。随着“保险姓保”等对负债端约束的加强和资产负债差异化管理的推行,期限错配问题仍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难点。
友邦保险的资产配置分为单位连结式合约及合并投资基金和保单持有人及股东这两部分。单位连结式合约及合并投资基金占总投资资产的15%左右,5年以来有所轻微下降,股票投资占绝大多数,比例接近80%,债券占比仅20%左右,而在保单持有人及股东部分中,情况却大大相反,债券占比约在80%,贷款及存款和其他投资占比提高体现了该项账户稳健的特点。因为美国债券市场的发达,可以发行期限长达30年的国债,能够与寿险公司的长期负债相匹配,这对于险企投资收益的稳定和资产负债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友邦保险5年以上的中长期资产占比达60%,而长期负债占比超70%。我们同样采用假定的统一规则对资产负债的久期进行测算,可能与实际情况会有所出入。长城证券采取上述同样的假设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自2015年以来,友邦保险的资产和负债久期基本一致,资产负债久期几乎不存在缺口,匹配状况良好。
从资产端来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利率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具有很大联系。在2015年利率下行之前,加上市场的剧烈震荡,各家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在达到最高点后直转而下,2016年几乎都处于低点,2017年中期,除中国人寿小幅回升外,其余五家险企仍保持下降趋势。随着利率进入上行周期和债市的逐渐回暖,险企的投资收益应有所改善。
从四家财产险公司的成本情况来看,除中国太保2014年的综合成本率达到103.8%,承保亏损,其余均在100%以下,实现了承保盈利。平安产险的总体盈利能力最强,综合成本率均在96%左右。自2016年起,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的车险资本要求明显下降,对于产险公司的盈利具有积极影响。
对于寿险公司来说,2013年,保监会放开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不再执行2.5%的上限限制,万能险的费改则成为关注的焦点。2015年,万能险的最低保证利率由2.5%提升至3.5%,增加了对准备金的要求。2016年,利率进入下行周期后,为防止“利差损”和资金错配问题,保监会下调万能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不得高于3%。
现金流是衡量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的首要指标,平衡现金流入带来稳健性和现金流出带来的收益性是现金流匹配的核心。一般来说,净现金流量越大,表明公司的自由支配资金的能力越强。目前,上市险企的现金流未出现较大错配的情况,但是应重点关注投资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出,避免因激进投资导致的资产负债管理不当。
总体来看,六家上市险企个体差异化明显,经营性现金流多为净流入,现金流动足以覆盖运营成本,保证正常运营,但是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是利用现金存量进行的理财活动,存在财务风险,多与公司战略相关,如新华人寿2015年支付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的现金,使得筹资活动有481亿元的净流出。投资活动作为保险公司获得收益的主要来源,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五年来的投资现金流均为负值,主要是投资支付的现金,表明险企将资金更多地运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活动,在保证收益的同时又增加了风险,这对于险企偿付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则更为严格。
资产端和负债端双约束
2016年,“偿二代”正式实施后,寿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而财险公司的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上升。“偿二代”对风险管理更为谨慎,采用风险因子法对不同风险程度的资本做出要求,大型、稳健的保险公司仍能满足偿付能力要求,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在150%以上,但小型、激进的险企则更多关注于风险投资,在负债端的壓力凸显。
“偿二代”启用风险综合评级(IRR)和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SARMRA)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六家上市险企的IRR均为A级,在2016年首次SARMRA评分中,寿险公司整体优于产险公司,主要由于寿险合同准备金的长期性有利于提高险企的偿付能力。而在2017年SARMRA评分中,寿险公司平均为77.34分,同比增长1.3%,产险公司平均为72.84分,同比增长3.0%。
恒大人寿、前海人寿和安邦保险采用资产驱动负债型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过度依赖于短期理财型万能险,使得资本市场波动给险企偿付能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这种模式将走向终结。
众所周知,恒大人寿和前海人寿都热衷于在地产股方面进行投资。2016年四季度,恒大人寿与前海人寿的偿付能力都接近监管红线(100%),尤其是恒大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但风险评级仍然为C,可见偿付能力不是决定风险大小的唯一标准,无法通过资本覆盖的战略风险、操作风险等也是风险考量的重点对象。随着保监会的处罚措施和保险回归价值本源的“负债端”约束,恒大人寿和前海人寿激进的投资风格全线崩塌,也为其他险企敲响了警钟。
安邦保险频频举牌,运用杠杆,热衷于金融、地产股以及不动产方面的投资,在资产端做大规模,反过来又在负债端吸引客户资金的流入,本末倒置。安邦人寿2015年年末总资产已逼近万亿元,实现了同比670%的惊人增长;2016年年末,其总资产达1.45万亿元,而总负债共计1.37万亿元,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安邦系旨在建立牌照齐全的金融帝国,而无视负债端监管的相关规定,违背保险保障的本质,激进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不可取。
需要强调的是,安邦模式的资产配置方式与传统的资产负债匹配理论异同,除了风险特征上的错配,还存在着期限上的错配。主要表现为固定成本的负债,安邦不配或少配固定收益类资产而是对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资产超配;期限较短的负债,安邦保险配置于长期股权,同时是以滚动负债来保证现金流安全。在这种资产配置模式下,如果投资产生超额收益,保险公司则全部收入囊中;若发生亏损,保险公司则需用自有资本承担对客户的固定给付责任。
2017年5月,保监会连发两文分别对加强人身险公司销售管理工作和规范人身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做出规定。134号文和136号文的相继出台,强化了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力度,将业务规模与资本和净资产挂钩,体现了“保险姓保”的宗旨,保险应回归价值本源,而不是摇摆在资本市场的投机工具。只有在保证“负债端”充分的前提下,切实保障客户利益,才能在符合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投资活动,进行产品设计和宣传推广。如果偿付能力都无法保证,扩张规模、实现资产负债匹配都是徒劳。
随着以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和安邦保险为代表的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业务结构的调整,保监会规定保险理财产品不能作为险企发展的核心,在加强对短期高现价产品“负债端”约束的同时,不断针对“资产端”的险资运用出台管理办法。2017年12月,《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参考“偿二代”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对险企的资产负债管理进行综合评级,实施差别化监管,将资产负债管理变成硬约束,更加明确了风险管理才是关键,而不是投资运作。
强调警惕风险错配与期限错配需要注意基本面风险和三大技术性风险,也是监管层所高度关注,并对以中小险企为代表的负债驱动型扩张的行业野蛮发展模式亮剑的关键考虑。一是长期股权投资标的是否能够产生足够高的ROE水平,该项投资能否在覆盖负债成本之后还保持较高的安全边际,是以安邦为代表的中小险企错配投资模式的基础。二是需要关注所投股权项目的收益不能在适当时间、以适当额度反映于损益表上所存在的风险。考虑到保险公司在现实经营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层任期、员工绩效、合理避税、再融资时点等各种所潜在约束,即便是基本面良好的股权项目,若高ROE不能尽快体现在损益表上,可能会导致损益表当期亏损,会增加下一轮融资难度。三是需要关注所投股权项目公允价值下跌影响资产负债表的稳健以及偿付能力充足度的波动风险。即便是所投资股权项目利润与分红良好,但若股权公允价值或股票价格下跌所导致投资浮亏,存在侵蚀资产负债表甚至使得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四是要关注现金流风险。短期负债到期后若不能够顺利通过新负债获得现金流,叠加长期股权无法迅速变现,使得资金流紧张,存在运营风险。
大型、综合实力强的上市保险公司本身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较强,具有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措施,在以往的风险评级均为A级,投资风格也偏稳健。随着各项监管要求的推进实施,大型险企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市场集中度将会提升。
2018年1月26日,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这三项任务,从“投资端”从严监管,于2018年4月1日正式实施。紧接着,2018年1月29日,保险资金运用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培训会议强调了保险资金运用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激进经营和高风险偏好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缺失,应深刻反思;当前配置更加多元,结构更加合理,收益稳步增长,运作更加审慎,更要谨记保险保障是根本,投资是辅助,不能本末倒置。
《管理办法》的出台,在严格监管下也兼具了灵活性,这对于上市险企等稳健型的大型险企将持续利好,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健全的风控能力是在政策引导下良好发展的坚实保证。相比之下,中小险企的不规范投资行为会进一步受限,在偿付能力评级和监管评级的“双压”下面临更大挑战。
134号文和136号文的相继推行,弱化了保险产品的投资属性,对“产品端”的约束更加严格。同时,增加企业内部资金周转时间,利于企业进行战略性长期规划,强制延长了负债的久期,抑制了险企的激进、短视行为,更有利于资产负债的良好匹配。大型险企一直有着庞大的资金规模,并在“负债端”时刻严格要求,配备齐全的合规人员和风控人员,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措施都较为完善,会逐渐占据更多的市场;而小型险企追求业绩和规模,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程度都不如大型险企,业务占比可能会有所下降。
长城证券认为,保险板块的风险已经得到充分释放,目前已到安全边际,是非银板块确定性较强的子板块,具备战略性配置价值,需要高度重视。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保险行业已不可避免地处于供给侧改革大浪潮中,以高理财险为代表的旧产能正不断出清,以健康险、重疾险等长期保障型险种为代表的优质产能不断扩张,寻求新一轮均衡格局。基于这个大逻辑下,我们提出的开门红预售在保险公司NBV中占比较低,对于全年NBV增速影响相对较小的论断,更多是短期影响板块持续走强的扰动性因素,一定程度上也是资金驱动下板块的轮动效应。我们继续看好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的高速增长,保单利润率提升将带动新业价值增长维持高位,相对低价值的开门红预售数据市场已得到了过度反应,投资者应重构以往重规模保费的投资理念,切换到关注保险价值增长。第二,保险长期资金的相对优势,预计2018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超過5.5%。第三,利率上行使得保险合同准备金的提取迎来拐点,根据我们前期的测算,险企的净利润有望在2018年一季度得到改善,目前公布的2017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收益8352亿元,同比增长18.12%,资金收益率5.77%,较上年同期上升1.11个百分点,预计利润2567.2亿元,同比增长29.7%,我们预计上市险企2018年利润增速有大增幅。第四,上市险企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风险要小于中小险企,在行业严监管政策环境下具备竞争优势,大概率将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