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科的实习生
2018-03-26BBQZ
BBQZ
上周,我们在“三联中读”APP上发起了本栏目的征稿活动,主题为“医院的故事”。本期“读者来信”的三篇文章均选自此次投稿,分别来自医院实习生、患者家属和赴港诊牙患者的自述。
外科实习轮转时,我在医院的器官移植中心(肝移植)待了两周。两周下来,忙碌的病房与手术室生活确实很累,但收获的却是外科技能的提高和拯救患者生命的喜悦。
来就诊的患者很多,基本是肝硬化的病人。因为我们国家是个乙肝大国,“乙肝三步曲”中的第二步就是肝硬化。符合肝移植指征的病人在采集信息及签署相关同意书后,就进入了等待供体的序列,等待的时间也从数周到几年不等。医院的肝脏来源是院内或院外的DCD或DBD的捐献,因为供肝随时可能出现,而器官保存时间又不宜超过12小时,所以每当供肝出现时,医生与病人都要争分夺秒,一方面通知患者赶来医院,准备接受肝移植手术,另一方面医生也要做好准备上台参与手术。
供肝出现时间无法确定,所以移植科的老师们都是时刻准备着,如果供肝晚上到达医院,那就意味着手术要做到第二天了。肝移植是一台大而复杂的手术,手术时间也一般持续8个小时左右。手术会“兵分两路”,一边是进腹断掉肝脏周边的韧带、肝门处的血管胆管以及后方的下腔静脉最终使得肝脏游离,另一边是修整供肝以利于之后与患者自身血管、胆管的吻合。
两边的操作我都有参与,特别是与老师搭配修理供肝让我对肝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看着老师将肝周的筋膜组织一点点分离,再将血管、胆管分出来,我则配合老师穿线、打结,在连接处结扎。我看着花了半个多小时修理出来的“成果”,有点不敢相信病人今后要与它并靠着它生存下去了。
手术台上,将肝脏游离后,取出病变的肝脏,再将修整好的供肝原位植入。老师们忙着做吻合操作,作为实习生的我就负责“拉钩”和欣赏。最后打开血管夹,供肝恢复灌注后,颜色瞬间就从暗红变为了鲜红,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就像从悬崖边彻底地将一个生命拉了回来,你会感叹器官移植真的是人类的一大创举,让一个人的器官支撑着另一个人活下去。当然手术顺利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术后的患者管理也非常的重要。出院后,患者还需要一直服用抗排斥药物。所以手术是一个关卡,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又是另一个关卡,医生要做的是让患者服用最少的药物而达到稳定的抗排异效果。
在肝移植科也目睹了很多让人唏嘘的事。有些肝硬化患者其实很适合做肝移植手术,但因为经济问题也只能放弃。让人痛心的是一位从感染科转入的30多岁的急性肝衰竭的患者,急性肝衰不做肝移植死亡率极高,但是几处联系都没有合适的肝源,最后结果只能是看着生命的消失,留下了一个还未懂事的女儿。从老师那也得知,我们国家的器官捐献与分配系统确实还不够完善,目前器官的获得主要还是依赖医院间联系,而并不是通过系统来获取,所以还是希望国家的网络真的能够建立起来。
在台上站七八个小时,腿确实很累,但心里还是蛮兴奋的,器官移植让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让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重新焕发生机。在这里可以参与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手术操作和復杂的外围手术期患者管理,它会在我的外科实习生涯中留下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