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2018-03-26杨勇光李文娟

山西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防火间距城中村消防

杨勇光 李文娟

(1.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2.四川天宇石油环保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城中村,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的特有产物,是在现代化城市高速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所谓城中村,是指农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中,由村民住宅用地、自留地转变形成的居民聚集区域。该区域远离城市中心,虽已划入在城市规划红线范围,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发展各方面相对落后,存在诸多消防方面的问题及隐患。近年来,城中村成为火灾和人员伤亡的频发区,也是消防监督管理的薄弱之地[1]。

1 城中村火灾事故案例

2016年4月2日凌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淡村6组二里5号民房发生火灾。事后调查发现,火灾是由停放在民居一楼的非法改装的电动车自燃引起的。

2017年7月16日4时32分,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漕泾2区一居民住宅起火。起火建筑为两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是当地某饭店租用作为员工宿舍。火灾时主体建筑全部过火,面积约200 m2,造成严重后果。

2017年11月18日,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二村一自建房屋起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起火部位为该自建房在建的地下1层冷库,起火原因为电气线路故障所致,自建房及地下冷库内铺设接连电线的相关作业人员均无专业资质。

从以上接连发生的火灾案例中可以探知,目前城中村存在着诸多消防安全问题。主要为前期科学规划建设的缺失,后期的消防设施缺乏、居民的消防意识浅薄等。

2 城中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2.1 建筑规划无序

政府的城市整体规划工作中没有对城中村规划做到有效衔接、覆盖,有些城市尽管已经及时做出比较完善的规划,但由于土地性质和历史遗留难题导致了拆迁困难、改造缓慢,规划执行不到位等不良后果。因此城中村区域建筑房屋普遍耐火等级不高、防火间距不足、消防通道不畅、消防设施不够,供电线路老化等问题,无法满足消防安全基本要求。

2.2 耐火等级不高

在城中村的现场调查中发现,城中村房屋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更甚者为木板、水泥、玻璃瓦等防火性差的材料私自搭建的违规房,同时建筑内部装修时使用大量可燃材料,有甚者使用易燃材料。耐火等级普遍较低,更不能满足房屋防火、防震、防沉降等各方面要求。调查中发现房屋多数存在墙体开裂、房屋沉降等问题。房屋无论是用来住宿还是作为商铺、仓库,其均为相同耐火等级的房屋,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与耐火等级无法相互匹配。火灾时,火焰和高温会沿着房屋的裂缝传播出去,加之建筑物本来耐火性能差,建筑物往往无法抵挡大火侵蚀。

2.3 防火间距不足

防火间距是建筑着火后,火灾不会蔓延至其相邻建筑物的间隔距离。根据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各类建筑之间按照使用用途和耐火等级都有严格的防火间距要求,以期发生火灾时不至发生蔓延。目前,城中村的建筑大多防火间距不足,有些建筑之间的间距不足1 m,甚至仅仅几十公分,即所谓“贴面楼”“握手楼”,比比皆是。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一损俱损的惨状。

2.4 消防通道不畅

城中村中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处设置铁栅栏、金属护栏,楼道内堆放杂物;消防车道被生活垃圾、商贩摊点、私家车位等占用现象比比皆是。发生火灾后,受灾群众不能及时逃生到安全地带,消防车亦不能及时赶到火灾现场,部分甚至无法进入消防车辆。这样既延误了人员逃生时间又错过了火灾的最佳扑救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 消防设施缺乏

由于人口和房屋数量逐年增加,再加上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本来就相对薄弱,因此,城中村中多数存在市政消火栓数量不够,缺乏足够的消防水源的问题;在发生火灾事故的现场调查中频频发现,消防通道被堵塞或占用、没有配备足够的灭火器的问题。另外,城中村中房屋建得越来越高,居住的人员密度也随之增大,加上存在消防设施欠缺的问题,无异于雪上加霜。结果发生火灾时,人员逃生自救都非常困难,损失惨重。

2.6 电气火灾频发

通过对近年来重特大电气火灾事故起源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气线路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起火源,其次是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2]。城中村中大多没有经过合理规划,电线违章私拉乱接,线路材料质量不过关,且线路大多裸露在外,纵横交错,年久老化,很容易引发火灾。事实上,城中村大多火灾都是由于电线老化或线路处于过负荷状态引起的。

2.7 消防意识薄弱

城中村居民以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消防安全意识不够。当前城中村人员密度较高,日常生活使用以电器居多,用电高峰期电气线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很容易造成电线短路,诱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缺乏基本的灭火、逃生常识,发生火灾后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灭火,不知道正确的逃生路线,有的甚至直接跳楼逃生,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3 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目前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采取推进规划改造、开展消防监督、组织宣传培训等措施,彻底扭转城中村火灾频发的局面,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1 推进规划改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发办[2017]87号)中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将消防安全内容纳入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城中村所处的区域优势、人员构成、经济结构等特点,科学制定消防规划,同步建设消防水源、预留消防车道、设置消防站、消防通信等,确保消防部队能够快速有效开展施救,还要保证建筑耐火等级、防火间距等,消除城中村先天性火灾隐患。

对未纳入规划的城中村可以采取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就地改造措施制定整治方案。实践中可以借鉴深圳福田水围村的成功案例,统一规划,打造成青年公寓。在消防安全方面,全面完善消防、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增加烟感、灭火器等设备,提高城中村安全系数。针对消防车道,采取局部拆除违章建筑、打通或拓宽消防通道等方法,解决城中村消防车道规划不畅通问题。同时按标准设置消防标志、安全指示标志、方向标志和交通标志等。这样既有利于城中村遗风保存,又有利于保证城中村的消防安全。

3.2 开展监督检查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消防监督检查作保障,再高水平的规划设计终将会流于形式,失去原本的作用[3]。消防部门与当地政府应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城中村的火灾危险源状况、建筑防火状况等监督检查。对于沿街小餐饮、中小旅馆、足浴店、建材店等开展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一旦发现火灾隐患或其他消防安全问题,立即依法查处;对于违规使用液化气钢瓶、违规私拉电器线路及使用大功率电热器材、违规电瓶车充电的消防隐患情况,执法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对于违章搭建的,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执法部门应当坚决予以拆除。从根源上消除火灾隐患,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3.3 组织宣传培训

城中村居民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较少意识到火灾危险性的存在,因此对其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是做好城中村消防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宣传,提高居民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对火灾安全的防范意识,了解火灾危险性,认识到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性。消防宣传采取多样化形式,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还应采取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形式,同时可结合当地民俗民风,利用特有的民俗节目,如戏曲、小品等艺术形式进行宣传,增加消防宣传的辐射人群与宣传效果。在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开展消防培训。通过培训,居民可以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及简单的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4 结语

近年来城中村火灾事故频发,城中村,这个城市的特殊区域的消防安全问题已日趋严重。因此,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亟待破解,而解决该问题,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合理规划,也需要执法部门的严格监管,更需要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解决好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但火灾可防可控,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 李 萌.消防管理薄弱区域之城中村消防问题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10):61-62.

[2] 公安部消防局.消防安全技术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 张 苑.关于城中村火灾救援问题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12):68.

猜你喜欢

防火间距城中村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防火间距分析及技术措施探析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浅论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关于常压燃气锅炉房选址问题的探讨
消防也幽默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