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分析与鉴赏能力

2018-03-26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扫路天游峰风筝

陈 静

邳州市邳城镇 口中心小学 江苏徐州 221300

“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思想,也是提升阅读分析能力的一个手段。在近几年来徐州市小学毕业生语文素质发展检测试卷中,也涉及了“比较阅读”。这说明“比较阅读”已引起了语文教育专家的重视。小语阅读教材大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每一单元的课文在写法或题材上都有着相同的特点。同时,不同单元的课文在题材或写法上有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为比较阅读提供了可能。本文试以《天游峰的扫路人》和《理想的风筝》的阅读欣赏为例,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通过比较,概括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选择材料的匠心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概括得准确、简练,说明能够从文本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语言组织能力也强;概括得不好,抓不住要领,信息捕捉得不准,说明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不管教学什么题材和体裁的课文,都要把概括能力的培养融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之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和《理想的风筝》两篇课文都属于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都离不开记事,要用事实说话,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风貌。这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比较分析来概括文章所选取的事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领略人物的精神风貌,引导他们感悟作者选择材料的匠心之所在。

在学习完上述两篇课文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来深入探讨两篇文章在选择材料方面的共同点。《天游峰的扫路人》重在描写作者和扫路人的“对话”,且描写得极为精彩,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扫路人的老当益壮、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而《理想的风筝》则精心选取了“笑谈腿疾”、“旋转板书”和“放飞风筝”三个典型事例,来展现刘老师身残志坚、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叙事较单一,而后者则复杂一些。但不管单一和复杂,都要紧紧围绕反映主人公闪光的精神境界来选材。

此外,两篇文章都穿插描写了老人的外貌,两处外貌描写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符合作者的观察顺序。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这两处外貌描写,体会扫路人的生活之俭朴与精神之矍铄。而《理想的风筝》中也刻画了刘老师的外貌,表现了他的慈善与忠厚。阅读这两篇课文中的外貌描写,要让学生懂得外貌描写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要遵循“服务于中心”这一原则有选择地进行描写。

二、通过比较,欣赏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领略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文章是由文字和标点符号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文字和标点符号共同组成了语言。当作者确定了所描写的对象之后,就要用语言来刻画其形象,展现其性格特征。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有血有肉,灵魂才能得以突出。所以,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感悟其中的内涵和表达技巧,领略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并尝试着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天游峰的扫路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在登山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融入了对扫路老人的敬佩与赞美。在写景方面,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思想、情感。《理想的风筝》在语言运用上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对刘老师的仰慕、爱戴与思念之情在文字中汩汩流淌,感动着读者的心扉。鉴于文章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住精彩的字词来品味作者的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底。比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第7自然段,可以抓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等成语来感受天游峰的高与险及老人“扫上去”又“扫下来”的气定神闲。教学《理想的风筝》体会文章开头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用意以及结尾一段的深情呼唤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及总结全文、升华情感的作用。同样,《天游峰的扫路人》结尾一段也非常耐人寻味,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细细玩味,体会其中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三、通过比较,分析文章的思路,引导学生鉴赏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

大凡经典的文章除了精选富有表现力的素材之外,还不缺乏精巧的构思。有了典型的材料,再加上好的构思,文章才具有可读性和欣赏价值,才能打动人的心扉。内容与构思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每一篇文章在构思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文章的思路,可以引导学生鉴赏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提升审美素养和写作水平。

《天游峰的扫路人》和《理想的风筝》在构思上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都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水平。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和思考分析,学生明白《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按照“登上天游峰→偶遇扫路人→交谈受感动”这样的思路来写的。其中,第一部分重点突出了天游峰的险,写出了自己“好不得意”的心情;第二部分写散步而归,遇到老人;第三部分写了三方面的内容:以茶待客,自在悠闲→自强不息→肃然起敬→深情表白,约定相聚。通过这样的构思,表现了扫路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刻画人物形象采取了“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艺术手法。而《理想的风筝》一文则按照“总起→回忆→总结”的思路,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着手来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的开头,可以发现它们都采用了“特写镜头”的方式。《天游峰的扫路人》先描写峰之险,再逐步引出主人公;而《理想的风筝》则是“睹物思人”,由风筝想到人,同时开头的描写也与文中“放飞风筝”的段落相互照应。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的结尾,还可以发现,《天游峰的扫路人》属于自然式结尾,但表意含蓄,耐人寻味;《理想的风筝》则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情感奔放,不可阻挡。

毋庸置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重要的凭借就是阅读实践活动,而“比较阅读”的能力也只有在比较阅读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升。教师要努力优化“比较阅读”的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水平。

猜你喜欢

扫路天游峰风筝
丹山碧水
2019年我国扫路车市场回顾及2020年前四月市场分析
武夷山归来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扫路车多功能配置分析及研究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徐工“环保小蜜蜂”纯电动扫路车正式下线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