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技术在施工企业应用的价值分析

2018-03-26行,苏明,李超,

四川水力发电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体模型项目部协同

陈 行,苏 小 明,李 超, 侯 云 强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1 施工企业对BIM的应用需求

调研发现:面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粗放式管理,多数施工企业已经通过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各类工程管理制度、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详细的作业指导书等传统的方式加强了项目过程管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常会因为标准化流程繁冗、制度内容不健全、技术方案不合理、作业指导书实施性不强等问题落地时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标准化落地常常成为企业、项目的负担。那么,基于实体模型的平台——BIM技术能否与管理相结合,彻底解决部门协同不畅、工程数据不准确、技术方案不合理的状态?答案是肯定的。

1.1 项目级信息化应用的难点

一般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结构复杂等特点,而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主要是利用勘察设计成果、二维图纸和相关文字说明,加上实施者一定的经验进行施工建造。这些二维图纸和文字说明本身就可能存在对业主需求的曲解和遗漏而导致工程分解时出现偏差,导致无法提交让业主满意的工程结果。

在施工实践中,工程项目需要政府、业主、设计、施工、供应单位等众多参与方共同协调完成,各单位在信息沟通时难于及时发现合作主体在进度计划中存在的冲突而导致施工作业与资源供应出现不协调、作业面相互冲突等情况,较大程度影响到工程履约。同时,在施工阶段,对工程本身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偏差,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1.2 企业级信息化应用的难点

现阶段,大多数施工企业均已具备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各类纸质版管理手册、管理制度等,但普遍存在执行和落地不到位的情况,贯标已成为年度工作的重点内容。

目前,企业信息化系统工具虽然已作为公司管理体系的直接体现,但在其应用时常出现一些弊端,非但没有打通职能、专业壁垒、满足协同办公,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增加了线上线下的日常工作量。笔者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系统初步设计时过多地考虑其服务于企业管控,而忽略了项目部本身的管理需求,项目部为了填报而填报,从而增加了项目的负担而造成工程数据收集困难,最终影响到企业标准化落地。第二,部分企业研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没有结合自身管理水平和要求,直接拿来应用,从而造成其在实施过程中自上而下都很难适应。第三,部分企业没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指导方案,对信息化落地缺乏有效的实施指导。

2 BIM的应用价值

针对信息沟通、部门协同、企业标准落地等出现的众多难题,无论是项目级还是企业级都集中反映出企业管理体系的落实难点。作为工程施工企业,借助BIM技术、利用三维实体模型作为载体的技术特性,完全可以基于工程建设一体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类似问题。同时,BIM技术的应用和企业现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相互融合,可以有效解决公司、项目部“两层皮”现象,基于同一个三维实体模型上的真实数据进行协同办公,进而大大提升了项目部和企业内部之间的工作效率和沟通效率。

第一:BIM技术可以促进施工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比如:通过碰撞检查提升图纸审查能力、深化设计能力;通过施工模拟提高施工方案编制水平和交底效率;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总控计划,结合BIM模型上负载的时间、成本数据信息,使施工资源配置、关键节点工作安排变得更加直观、合理;通过BIM应力分析工具,可以模拟工程结构应力分布,预测工程结构或施工方案的潜在风险,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第二,BIM技术可以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施工项目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基于三维模型一体化平台,将企业的管理标准、制度要求、工程目标等业务信息与BIM模型集成,将公司的管理要求直接推送到相应岗位,企业各管理层级通过实体模型平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有效提高管理层级和部门协同办公的效率。这种由公司各层级通过三维实体模型获取不同维度工程信息的方式,由原来的结果管理转向过程动态控制,随着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工程数据的积累,形成企业可累积和查询的BIM知识库,持续提升BIM数据价值。

第三,BIM技术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提升和创新。BIM技术以其固有的技术特性,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沟通协同方式,由原来的人对人网状沟通方式转换成基于实体模型平台、多参与方协同的开放型沟通方式。BIM技术可以与项目管理集成应用并为项目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专业数据。在BIM技术应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可深加工和再利用的数据信息,在满足现场管理的同时还是数据生产方,解决了企业到项目、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协同管理问题,大大提升了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利用率。

3 BIM技术应用的落地与推进

施工企业要实现BIM的应用价值,短期的阻力和困难是必须经历的,这也是企业进行人才积累和意识转变的过程。针对短期存在的各种阻力,施工企业要根据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新技术所要求的传统工作模式的改变和现有人员的能力提升都需要时间。一方面,项目管理通过BIM技术集成施工信息,使施工管理层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完整。另一方面,在新旧模式共存的过渡阶段,员工的工作量难免会有所增加,往往会引起员工的情绪抵触。比如新模式下质量安全问题需实时上传至云端系统,所有管理工作以流程为结束,从而无形中形成了对职能管理部门的一种倒逼机制,要求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要有大幅度的提升,甚至会重新定义某些岗位的工作职能,这对项目上下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二,管理的清晰、透明化,给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带来利益冲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推广应用BIM技术,不同阶段的施工信息将实时在各相关岗位、管理层级之间联动,项目施工的真实情况将更加清晰,传统施工过程中比如材料管理、人员管理以及项目成本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将不复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会触动项目实权管理者以及项目经济责任人的利益,影响BIM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那么,在企业和项目之间应该采取何种协作方式才能促进BIM应用落地?首先,公司层面应有统一认识,鼓励项目部应用BIM技术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其次,公司应进行BIM技术试点项目的应用,配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资源,辅助试点项目进行BIM应用的推广,再逐步扩大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再次,在试点项目应用BIM技术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的应用机制,逐步推广;最后通过企业的BIM中心,实现BIM技术在公司的规模化、产业化应用。

当然,在BIM技术推广过程中,为保证项目部能真正掌握BIM技术的相关应用技能,企业应坚持要求项目部管理人员自身学会操作使用BIM软件,达到实施人员为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人人BIM”的应用效果,让项目部在BIM应用过程中真正意识到BIM技术具有的价值,再由公司层面进行有偿服务予以激励,以提高项目部应用BIM技术的主观能动性。

4 结 语

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使项目管理从沟通、协作、预控等方面都可以大大得到加强,便于工程各参建方基于统一的BIM模型进行沟通协调与协同办公;提升工程质量;优化设计、减少返工、降低工程成本,大大降低招标与合同执行风险;同时,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企业各层级提供及时、有效、真实的工程数据,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集成与整合,实现项目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说:BIM技术的全面应用将大大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效益,促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对施工企业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猜你喜欢

实体模型项目部协同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作战想定仿真实体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建筑设计中的实体模型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在项目部落地生根
项目部的企业所得税应如何缴纳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部法律地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