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教育变革与智库基地建设问题

2018-03-26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振华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智库人工智能智能

□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振华

一、教师怎样适应智能教育时代的变革

新时代教育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大势所趋。去年人工智能AlphaGo打败了世界围棋冠军,人工智能处于不断发展中,科学家预言人工智能在2045年将超过人类的智能。目前人工智能普及于各行各业,比如医疗、法律、司法、交通运输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为社会创造了极高价值。公司对于人工智能方面的高端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希望加大研发力度,大力推广人工智能。一些发达国家已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方面的发展规划。

我国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大企业纷纷投资发展人工智能。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同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使人工智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到2030年,我国的人工智能要争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将带动相关产业,经济规模要超10万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家庭家政事务都会交与人工智能代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关心的是教育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如何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部要求开展全面智能教育项目,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甚至设立学院,南京大学前不久设立机器人学院。西安交大等很多大学都在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一些顶尖的大学,比如北大、清华、科大、复旦、交大等等早已有相关专业和培养规划。除这些老牌学校之外,还有250多所学校在申报,希望能够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要不断开设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小区门禁的人脸自动识别技术,以及文字识别、图象识别、语言识别等。人工智能可用来矫正发音、语音合成、文字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义分析。例如机器人阅卷,不仅仅是最简单的答题卡识别,还能够对作文评判打分一篇文章,机器人通过扫描识别文字,就能够判断文章的错别字、内涵、立意等,随即给出得分情况。。

总之,运用人工智能结合教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很多公司和高校都在开发与教育相关的产品,比如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作为他的助教,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它都能应对自如。

教育部提出要发展智能教育,推广智能教育相关的项目。智能教育的开展包括哪些方面呢?宏观方面,涉及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有关教育体系的内容需要人工智能。一是人工智能用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用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二是人工智能用来装备校园,建设智能校园,进一步就要建立“智能课堂、智慧课堂”。智能校园,便意味着在教学、管理、资源等方面都要用到人工智能。三是学习平台。学生通过人工智能可以自由的学习,在线上学习,不固定在教室里、课堂上。四是建立智能化的教育分析系统。比如某个班级平均分不高,人工智能分析系统根据老师过去的学历、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等方面,找出原因,能够得出结论。人工智能还能开“药方”,给老师列出解决办法。一般说来,一位教育专家要通过在课堂上听课,很快了解某个老师,得出其教学水平提不高的原因,并给老师开出一套提高教学方法的方案,是很难的。但是人工智能却能够做到,所以我们要注重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运用。

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在教育当中得到极大的推广。许多城市都有相关企业生产人工智能方面的机器,校企合作共同将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人工智能需用教育学家以及学校的教育数据来开发能够适应和展开教育的智能机器人。教育部已经提出要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推动中小学开设编程教育,所以人工智能教育时代要来了。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要落实在课堂上。传统的课堂就是粉笔黑板,今天的课堂,加上了投影器、电子白板等,但是未来的课堂将会有极大的改变,有录播系统、反馈系统,能够实时关注学生的状态,提醒老师应该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等。不仅如此,还会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纠错练习等。

现在很多学校不准学生带手机,不准学生上网玩电脑。要实行智慧教育,离开了移动终端,离开了网络,如何开展?未来的智慧教育,需要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

智能的课堂还有智能触控。随手一点或者发出声音,机器就会产生感应。将来能做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冬天天气很冷,语音发出“很冷”,人工智能马上就会自动调节教室的温度;光线太暗,人工智能就会调节光线。未来的教室是绝对智能化的教室。

为适应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模式要进行改革。不同于现在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人工智能教育时代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网络在线视频学习,如果视频看不懂,人工智能就会推送一个相关的视频或其他形式的学习资料。学习以后还存在疑惑,就回到课堂面对面和老师同学交流。所以是线上学生自学与线下真实课堂相结合,师生对话交流解决现实问题。出现实践问题就要走到现实教育现场中去,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总之,未来的教育就是三种模式的统一,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彻底要改变。

人工智能在教学评价方面大有用武之地。第一,人工智能依靠电脑数据,可立刻对大量学生进行分数评价并做出统计。第二,针对具体一道题的正确率能立刻展示数据,通过此项技术可迅速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除指出错误以外还能够制作相应提升计划,包括学生接下来应该要做的练习题,要查漏补缺再看一遍的学习视频,并将学习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老师,彻底帮助学生牢记掌握知识点。人工智能教学评价是传统教学评价无法相比的。

人工智能教学的学习方式相较于传统课堂有一定优势,学生可自主学、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不限制时间地点,任何时候在家也能通过网络视频学习。传统课堂不能脱离老师,智慧课堂老师24小时在身边,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这就是所谓的“泛在学习”。

总之,我们的教育将是智慧教育,我们的课堂将会是智慧课堂,阅卷、批改作业等等方面,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那么老师会不会被淘汰呢?美国调查了2000多个职业,英国牛津大学调查了365个职业,结果发现教师行业最终不会被淘汰,是会继续存在的。但不会利用人工智能的教师则很可能会被淘汰。所以,教师要有危机感,紧跟人工智能时代潮流以免被时代淘汰。

教师需要适应时代发展,首先要热情拥抱人工智能,积极学习完善自身。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的学习,要对大数据、对教育教学的信息有极高的敏锐和热情,要能够积极的利用、整合、分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要到一些已经开展了智能教学的学校去参观观摩。实地观摩容易克服技术学习方面的种种困难。

其次,要主动借力,善假于物。利用智能机器人答疑解惑、监控学情、精准教学、因材施教,等等。例如,课堂教学中,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向学生提供精准的内容推送和个性化辅导服务,以及相关学习视频。每次考试和练习后,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学生的作答情况,根据作答情况,分析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布置个性化作业。而教师的工作是根据这种智能分析,进一步就同学们所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做系统讲解,并和学生一起反思和总结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最后,要努力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传统的教师角色在人们的批评声中得以转换,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程的开发者。在智能教育中,广大教师还要努力成为学生个性化需求服务的提供者,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咨询,陪伴学生,成为学生动力的激发者,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二、教师智库基地发展的战略

作为智库,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要清楚智库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是为谁服务的。我想有两种服务方向,一个是对上,一个是向下。对上向教育部、教委提出有关的政策与建议;向下向中小学提出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以及校园建设的智力方案。

全国各行各业都有领军人物,行业发展需要领军人物建言献策,为了更好的把专家学者们的意见集中起来,要建立专业的智库,更好的为国家大政方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所以,这些年有大量智库建立,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有智库,华东师大也建立了国家宏观教育研究院智库,建设目标是促进中国国家教育的发展,为促进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智库网罗了一批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

华夏教师智库如果能够为国家的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为重庆市的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当然是很好的。智库能够经常为基层、广大的中小学提供智力支持的可能性更大。这是目标定位的问题。

要建设智库,首先要确立几个原则,以促进智库的建设,更好地推动工作。

一是开放性原则。智库的建设要不断打开思路,视域要广阔、广泛,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吸纳教育方面好的典型性的做法,吸收有特长的专业人才,吸纳各路英才加盟智库。如果智库里只有研究院的人,完全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活动。因此,要想把工作做大、做强的话,要有开放性。

二是战略性原则。要有战略的眼光,比如教育问题,就要从宏观上把握住教育界的、全国大范围广域的教育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紧跟时代潮流,坚持为国家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以战略性的态度和姿态去建设智库才有可能取得成绩。

三是要前瞻性原则。眼光要向前看,总结过去的经验是好事,但更要向前看,看到未来的教育是怎么样,善于捕捉未来的发展趋势,善于把握未来的人才,为未来和现实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是网络性原则。要坚持网络联系,智库要善于建立一些网络,不能局限于重庆,要向全国辐射,至少与贵州、湖南、四川的学校建立起联系、网络,加强沟通、加强互动。

以上是应该坚持的四个原则。当然,在原则下要真正把智库建好少不了人才,要坚持以下几个思路:

第一,优质基础资源入库。基础资源是发展的必需,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网罗人才。智库里要有数据,要有人才库、名师库。吸收优秀的老师,把他们的数据纳入智库。离开了人才,智库就失去了智力支持,所以入库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人才入库;二是名校入库。首先清楚所在区域的名校,经常和这些学校沟通互动,吸纳人才以及教育方面的智力;三是经典案例入库。许多学校、优秀的教师都有好的做法、好的案例、好的课件等等,这些都应该入库。

第二,要做好资源建设。智库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如经典的、可操作性的、有价值的论文、案例、课件、视频等等都应该入库。

第三,智库的智力火花只有互动中才能迸发,教育是一种互动的工作,优秀的案例一定是在互动中产生的。要经常互动,把好的东西向外传播,向社会大众、向服务的学校敞开传播,让他们能够便利的吸纳智库好的、有价值的资源。同时,这些人员要相互走动,参观模仿交流,如果仅仅封闭在自己的单位里,不出去看一看就难有新发现,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多观摩更容易产生自己的灵感。

最后,智库的建设应该有保障机制,首先要有人,要有常驻的工作人员来维持日常工作。其次这些人员的工作要有制度约束。最后智库建设离不开经费支持,经费如何筹措也是需要智库建设思考的。有的智库是政府支持的,比如华东师大;我们华夏智库这样一个民间的智库,怎么筹措经费,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经费的话,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智库的智力传播,都是不能开展的。◇

猜你喜欢

智库人工智能智能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微智库
下一幕,人工智能!
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