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市十里河水资源治理措施探析

2018-03-26王力君

山西水利 2018年9期
关键词:河湖河长用水

王力君

(大同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西 大同 037006)

1 十里河水资源现状

十里河发源于大同市左云县,干流由西向东,绕左云县城至旧高山村进入大同市区,经大同市十里河煤矿区到南郊区的田村汇入御河。干流全长86.2 km,流域面积1096.5km2。十里河在左云县境内长度47.6km,南郊区长度38.6 km。十里河左右岸均有支流汇入,较大的支流有6条,其中左岸有马石路河、宁鲁堡河、廖家堡河、鹊儿山河,右岸有七磨河,峰子涧河等。

河流的主体功能有防洪除涝、供水灌溉、生态景观等。近年来,大同市围绕落实“三条红线”,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狠抓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7年,大同市全市总用水量目标为7.54亿m3,实际用水量为5.82亿m3,低于目标值;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考核目标为2.2%,实际下降为2.21%;全市综合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目标为0.534,实际达到0.545;全市水功能区全年水质达标率考核目标为50%,实际完成为53.8%,都超额完成了山西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但是,目前十里河大同市市域外河段尚未划定管理范围,十里河流域目前无以县域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规划和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及取水许可制度落实工作还未全面展开。根据大同市排污口监测数据,十里河流域范围内主要入河排污口41个,年排污水量3 247.64万t。排污口排放的污水以煤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为主,部分煤矿矿井水处理系统不能满足矿井水全部达标处理要求,需要进一步提标改造或扩容提标改造。部分工业企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直接排入十里河。另外,十里河存在偷排暗管。十里河流域内部分村庄存在水环境污染问题,十里河为多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65.5 kg/m3,最大断面平均含沙量930 kg/m3,侵蚀模数为1 536 t/(km2·a),在汛期暴雨时产生洪水,沟道冲刷、淤积严重,岸坡冲刷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 十里河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利用率不高、饮水水源保护措施不到位

部分工业行业仍采用落后的用水技术、工艺及产品等,节水设施滞后,工业水循环利用率低,高耗水行业与先进定额标准相差较大。农业灌溉方面,部分水利工程由于运行时间过长,年久失修,老化、破损严重,造成渠道水利用系数较低;高效节水灌溉及农业用水计量设施覆盖率偏低,存在用水浪费现象,影响灌溉水利用效率。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未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未设立隔离网,周围存在大量农田。

2.2 河流空间岸线管理体系不健全

河流空间岸线管理体系不健全、无统一防洪设施、乱占滥用河湖水域岸线。大同市尚未编制十里河河流管理与保护规划、岸线管理规划、河流管理规划体系不完善。部分河道管理范围内仍存在私自围垦土地、饲养家畜等乱占滥用河湖水域岸线的现象,个别建设工程业主与施工单位向河道非法倾倒弃石弃渣、垃圾,威胁河流生命健康和行洪安全。十里河防洪工程覆盖范围较小,现有堤防损毁严重,大部分堤段防洪标准较低,且乡村段基本处于未治理状态,不能满足河道两岸的防洪安全。

2.3 农村污染问题严重

十里河流域内两侧部分乡村未修建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化肥农药超量使用现象依然存在,使用效率低、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配套设施仍不完善,畜禽养殖排泄物、污水等未得到彻底治理。部分中小企业监管落后,工业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部分工业废料等固体废物任意堆放于河道两侧,挤占河道、污染河流水质。

2.4 河流水体流通性差、河面萎缩、河湖水生生物单一或生态环境破坏

由于十里河现状已有一处十里河水库、云冈石窟景观湿地公园、下游汽车娱乐城景观蓄水工程、正在建设的河口湿地和随着未来城市规划建设需要的蓄水工程,致使十里河除汛期外,降低了河道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局部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生态景观单一。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低,植被面积较少,水源涵养功能弱,一方面造成大部分河道无水,很多支流干枯,地表径流量持续减少,出现有河无水、有水皆污的状况;另一方面以土石、黄土为主的地表,直接受到降水冲刷,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水面萎缩等后果。

2.5 执法监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

涉河建设项目监管、占用水域补偿、河湖日常巡查制度等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违法水事活动处置、联合执法等执法监管机制不健全,河道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存在职能交叉问题,区域内部联合机制未形成,协调联动不足,监管合力需进一步加强。涉河行政执法监管信息共享不够,跨区域和跨行业执法监管信息沟通不畅,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执法监管信息准确信、全面性、实时性有待加强。

3 十里河水体的治理措施

3.1 加强取用水总量与强度控制、饮水水源重点保护措施

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推进水资源税费改革。完善用水总量控制体系,实施省、市出台的“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方案,控制用水总量并制定分年度控制目标。以县域为单元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细化落实,依法对十里河流域年度用水实行问题管理;严格定额管理及强度控制,以县域为单元将用水强度控制指标分解细化落实,明确区域强度控制要求,强化行业和产品用水强度控制;提升水资源监测监控能力,加快推进流域内非农业取水口在线监测和农业用水计量,加强重点取用水单位监督管理,完善重点取用水单位名录,强化取用水计量监控。

科学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结合水源地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技术规定,分级设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区,在各级保护区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摸查水源地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排污口及其他污染源现状,环境保护管理现状,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管理和标识标志规定;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健全水源保护区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每年进行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并组织对全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排查,督促相关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达标排放,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水质监测及应急保障。开展环保评估,每年进行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划分保护区,加快城镇级水源建设,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规范水源地建设,建设隔离等防护措施;加强水质监测与监管,每年开展水质109项全分析工作,强化水源应急监测,每季度向社会公开水源水质状况。

3.2 建立健全河湖岸线管控制度、探索实施水域岸线占用补偿

建立健全岸线登记和确权划界目标执行机制,对十里河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建立健全岸线登记和确权划界目标考核机制;实施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划定岸线为保护区、保留区、限制开发区、开发利用区、严格控制分区管理,强化岸线用途管制和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强度,保持岸线形态;开展占用水域岸线补偿制度研究,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农用地占用水域岸线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的效益和功能,加快推动建立占用水域岸线补偿制度,有效的控制和利用河流水域岸线,维持河湖生态健康安全。

3.3 城镇污染问题治理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全面提标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对排入水质管理目标高于一级A排放标准的保护区等重要水体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应因地制宜地建设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措施提高尾水排放标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针对性推进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重点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运行负荷低的“两低”问题,实现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城镇新区建设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提高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能力,集中治理产业园区水污染,制定产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计划,出台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方案,完成煤矿矿井水处理系统扩容提标改造工程。

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开展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置系统工程建设,采取沼气、氧化塘、人工湿地处理,以及截污+小型污水处理站等措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3.4 河湖连通、清淤、水土流失治理,建立生态修复重点治理区

河湖连通主要采用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回用、雨洪资源利用等调水方式进行河道补水。由于本地引入引黄水后成本较高,缺水部分可以通过减少河道外生态用水来解决河道内生态基流需水,也可以通过规划的中水回用工程提高废污水收集率、处理率以及回用率,增大中水回用量解决生态基流补水。

河湖清淤,采用清淤疏浚、引水活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强河道两侧堤防改造和植物配置,提高水陆交换能力。水土流失治理,采用分类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程度、土地利用现状、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功能区划;建立生态修复重点治理区,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依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控和自我修复能力,实现自然保土保水、涵养水源,以十里河河道两岸、十里河水库、景观蓄水工程周边为重点,严禁垃圾、污水入河,结合河道清淤,全面完成河道垃圾清除。

因地制宜培育挂淤防冲灌木林、草地,营造由乔、灌、草配置而成的植被过滤带,过滤进入河道的泥沙杂物,减少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达到改善水质、美化环境的效果,维护河流及湖库的健康安全。

3.5 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长效管护

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落实执法责任主体,完善十里河的岸线利用许可制度、水域占用补偿制度、加强涉河建筑物建设监管,加强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跨县、跨界水质监测断面全覆盖,共享监测信息,实行十里河动态监管。

3.6 全面推行河长制

十里河为大同市市管主要河流之一,十里河市级河长为市长。总河长、副总河长负责全面推行河长制总督导、总调度,包括河长制的组织领导、决策布署、监督考核。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对本级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问责。市级河长对责任河道的治理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推进、督查,牵头推进河道突出问题整治,检查督导县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履职情况。河长制办公室设置在市水务局,负责全市推行河长制实施的日常工作,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制定河湖管理保护制度和考核办法,监督、协调各项任务落实,组织实施考核工作等。

4 结语

该治理措施方案,在梳理现有相关涉水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先行开展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水生态等基本情况调查,开展河湖健康评估。治理措施的实施,依法、依规地落实了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有力促进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猜你喜欢

河湖河长用水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图说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