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沁河主要河段河道演变分析

2018-03-26

山西水利 2018年9期
关键词:沁河河床河段

王 飞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沁河流域概况

沁河流经晋、豫两省,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一条较大的一级支流。沁河发源于长治市沁源县霍山东麓的二郎神沟,源头分水岭高程在2 200 m左右。河流在太岳山崇山峻岭间蜿蜒南下,经临汾市安泽县、晋城市沁水县、阳城县,于泽州县栓驴泉附近入河南省,由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出太行山至武陟县南贾村汇入黄河。流域总面积13 532 km2,山西省境内12 304 km2,其中临汾2 255 km2,晋城7 803 km2;干流全长485km,山西省境内363km,其中临汾段长107km、晋城段长154 km。

沁河流域呈阔叶形,地形北高南低,大部分为山区,干流按其自然特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源头至张峰水库坝址为上游河段,张峰水库坝址至省界为中游河段,河南省段为下游区。山西省境内沁河属河流的上、中游段,上游为石质山区,植被良好;中部多为土石丘陵区,人类活动频繁,植被较差;河谷两岸分布的河谷平川区,土地肥沃,是发展农田水利的重点区域。

2 河道演变分析

山西境内沁河流域呈阔叶形,干流大致自北而稍偏东南穿行于山区,两岸支流众多,基本呈对称性分布。干流河道大部分为砂页岩地层,坡陡流急,两岸峰峦重叠、山高谷深,地高水低,壁陡岩高,除沁水县南部、阳城县北部部分河段稍显宽浅,其余河段基本属窄深“U”型河道,加之泥沙淤积较轻,河床稳定性总体较好。

2.1 分段河道演变分析

沁河流域地貌包括两大单元,即太岳山区和晋东南高原,基本可分为石质山区、土石丘陵区、河谷平川区三种地貌类型,河道演变依此分段分析。

2.1.1 石质山区

石质山区主要分布在沁河王家庄大桥以下流域,两岸山体灰岩出露,中部大都是石炭、二叠、三叠纪砂页岩,此区植被一般良好,水土流失轻微,河道横向变化很小。河道两岸一般为悬崖峭壁,河床质为卵砾石,主槽水流大,滩地上也大都是卵砾石,有的河段山脚下有洪积物。

从该段1974年测5万地形图和2000年测1万地形图的套绘图中看,1974年和2000年的的河岸线基本重合,说明横向基本没有变化,从该段代表站润城水文站实测大断面图中看,河道横向和纵向变化都很小,河床稳定,1966—1993年,只是河底略有抬高,河岸很稳定。

2.1.2 土石丘陵区

土石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沁河安泽段的安泽县城以上流域。该段河道蜿蜒曲折,弯道甚多,主槽忽左忽右,随山就势。河谷丘陵坡地多开垦种植,导致水土流失较严重,是沁河上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从套绘河岸线看,2000年的凹岸因冲刷比1974年更凹,凸岸因淤积更凸,河道整体呈淤积状态,河滩比主槽淤积严重。该段河道代表站是飞岭水文站,从飞岭站实测大断面看,飞岭段河道横向摆动幅度很小,纵向有冲有淤,但总体呈逐年淤高趋势,右岸是河谷阶地,淤积明显,左岸冲刷明显,河床冲淤基本相当。

2.1.3 河谷平川区

河谷平川区主要分布在安泽县城下游。河谷两岸是洪积平川及缓坡地带,人口集中、耕地连片、经济发达,流域内90%以上的大中型工矿企业和灌溉面积都在本区。从年代河岸线套绘图看出,1974—2000年,该段河道横向变化明显,右岸1974年是自然河岸线,2000年河岸线沿公路,左岸有扩张有回缩,总体上河道越来越规整。

2.2 主要工程河道段演变分析

2.2.1 和川水利枢纽

和川水利枢纽位于临汾市安泽县和川镇附近的沁河干流上,拦河大坝为浆砌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27 m,坝顶长235 m,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500年一遇,泄洪设施为12孔泄洪排沙底孔。汛期调度方式为敞泄,不控制下泄流量。

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多年平均悬移质入库沙量91.84万t、推移质入库沙量13.78万t,其中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0.029 8 mm、平均粒径0.036 2 mm;坝下游设矩形消力池,池宽12 m,池长48 m,池深12.5 m。

据此分析,和川水利枢纽正常运行后,库区将逐渐淤高,主要为颗粒较细的悬移质,推移质泥沙将在库尾一定范围内发生溯源淤积;紧邻坝下游河段因有消力设施防护,不冲不淤,基本保持建设后状况;再向下游一定河段,河道较窄,略有弯度,坡度平缓,河床质为砂、卵、砾石,形成抗冲层,所以下游河道冲刷不会太严重,左岸为土石山,也让侧蚀展铺没有太大余地。

2.2.2 西里水电站

西里水电站位于临汾市安泽县马必乡郎寨村附近的沁河干流上,拦河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33.25 m,坝顶长159.5 m,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200年一遇,泄洪设施为:长110 m的溢流坝和1孔4 m×4 m泄洪冲沙孔。水库调度方式为:下游河道未有防洪要求,所以水库下泄量无限制;汛期6—9月份,在库水位不高于汛期限制水位789.6 m、入库流量小于泄流能力时,开启底孔泄流,保持库水位在汛限水位;当入库流量大于泄流能力、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畅泄,直至水位回落至汛限水位。

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多年平均悬移质入库沙量151.6万t、推移质入库沙量22.7万t,其中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0.029 8 mm、平均粒径0.036 2 mm,水库淤积形态为锥体淤积;消能采用挑流消能方式,挑坝高程780 m,挑射角22°,弧半径12 m。

据此分析,西里水电站正常运行后,因非汛期水库高水位运行,拦水坝前形成很大水面,坝前逐渐淤高,主要为颗粒较细的悬移质,推移质泥沙将在库尾一定范围内发生溯源淤积。汛期利用洪水冲沙,水流挟沙而下,冲刷下游河道,紧邻坝下游河段因有消力设施防护,不冲不淤,基本保持建设后状况;再往下游一段,河道河床质为卵砾石,河滩上也随处可见卵石、砾石,河床抗冲能力强,所以下游河道纵向变化不会太大,两岸为土石山,所以横向也不会有太大摆动。

2.2.3 张峰水库

张峰水库位于晋城市沁水县郑庄乡张峰村附近的沁河干流上,拦河大坝为粘土斜心墙堆石坝,坝顶长627.0 m,宽10.0 m,最大坝高72.2 m。设计洪水标准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2 000年一遇。泄洪设施为:4孔每孔宽12 m的溢洪道和6.5 m×6.5 m导流泄洪洞。张峰水库调度方式,2008年汛期限制水位738.0 m,当洪水位超过738.0 m时,泄洪洞闸门开启泄洪,但下泄流量不得超过800 m3/s;当洪水位超过741.6 m时,泄洪洞和溢洪道同时开启,进行敞泄。

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正常蓄水位759.0m时库区水面长25 km左右,多年平均悬移质入库沙量264.9万t、推移质入库沙量39.7万t,其中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0.029 8 mm、平均粒径0.036 2 mm,水库淤积形态为典型的三角洲淤积;消能采用挑流消能方式。

据此分析,张峰水库正常运行期,库区逐渐淤高,主要为颗粒较细的悬移质,推移质泥沙将在库尾一定范围内发生溯源淤积。水库泄洪洞在大坝左岸,坝前淤积较其他水库严重些。紧邻坝下游河段因有消力设施防护,不冲不淤,基本保持建设后状况;再往下游一段,河道较窄,河势平缓,河床质为卵砾石,抗冲能力强,河滩砂土夹杂着石头,抗冲能力一般,水库泄洪时下游河道将受到冲刷。横向受限于两岸山体和道路,不会有太大变化。

2.2.4 杜河水库

杜河水库位于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乡马安村附近的沁河干流上,拦河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顶长214 m,最大坝高47 m。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500年一遇。泄洪设施有溢流坝和冲沙闸。因水库无防洪任务,汛期发生洪水时,超过汛限水位即开始敞泄。

根据应急除险加固报告,杜河水库冲沙闸下游无消能工,溢流坝长期小泄量运行,使大坝下游河道冲刷严重,影响冲沙闸下游左岸边坡稳定。目前已经在下游形成长约140 m、顺河向深7.5~10.0 m的冲坑。

据此分析,杜河水库正常运行期,库区逐渐淤高,主要为颗粒较细的悬移质,推移质泥沙将在库尾一定范围内发生溯源淤积。该段河道位于峡谷区,两岸是陡峭的石山,横向变化的可能性甚微。紧邻坝下游河段因没有消能设施,已经形成很大的冲刷坑。应急除险加固报告中,坑内积水形成的水垫也会对下泄水流起到一定的消能作用,因此对冲沙闸下游冲坑不做处理。再往下游一段,河床质是卵石、块石,河滩地上也铺了厚厚一层卵石、块石,抗冲能力强,河道坡降缓。下游河道冲刷不会太严重。

3 结语

根据沁河临汾段和晋城段石质山区、土石丘陵区、河谷平川区的地质地形特点,以及各个地质分段历年地形图套绘和代表站历年实测大断面资料,预测未来沁河河道演变趋势:

石质山区段:受两岸山体影响,未来河道横向和纵向比较稳定。

土石丘陵区段:未来河道在平面上比较稳定,纵向有冲有淤,总体淤积大于冲刷;当发生较大洪水时,冲刷加剧,河床将被刷深,河道纵向变形加剧,平面上主槽摆动幅度有限,河道发生大幅平面位移的可能性不大。

河谷平川区:由于受两岸公路及河道整治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未来河道横向变化不会太大,纵向有冲有淤,以淤积为主。

各个水利枢纽工程:未来坝址处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淤积,但均设有冲砂设施,河道较为稳定,枢纽下游段由于受到地形或者两岸山地的影响,河床的抗冲能力强,河道横向和纵向较为稳定。

猜你喜欢

沁河河床河段
长江中下游河段溢油围控回收策略研究
神奇的沁河杨庄改道工程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河 床(外一首)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论《明史·河渠志》对运河与沁河的记载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沁河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