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城市大规模增量地区修规编制实践探索
2018-03-26李琳琳
李 琳 琳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3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建设面临着新趋势和新要求,迫切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来指导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升级。
在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修建性详细规划是规划的最微观层面。作为承接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工程具体实施方案的中间环节,既要满足控规的控制指标,又必须考虑下一步具体方案的深化可能。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落实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同时又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新区的建设较多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区建设以政府主导为主,功能布局大部分可以按照规划实施。由此修规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区建设的有效指导规划。
同时,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新区建设往往面临着建设规模大,编制时间短、协调工作复杂,当地管理技术力量弱等问题,由此要求规划既能控制全局又能落实项目,既要做出特色又要便于管理。本文结合案例,探索修规运用宏观大尺度层面结合微观小尺度层面的双重控制方式,寻求适用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增量开发的规划理念和手法。
1 当前大规模增量地区修规编制的趋势和主要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已基本完成城市升级,但西部一些不发达城市仍面临着发展升级的要求。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部分西部不发达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城市进行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许多城市新区亟待建设。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新区的建设较多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区建设以政府主导为主,功能布局大部分可以按照规划实施。同时鉴于地区管理水平有限,单靠控规难以有效的指导城市建设,所以针对大规模增量地区建设会编制修规来指导城市建设。
但是目前也存在着一些大型修规显现出相当的不适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可操作性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定的规划成为墙上挂的美丽图景,由于无法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实践中,难以使理想成为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重蓝图轻项目:对具体项目梳理不足,偏重于蓝图式设计,主要表现为对项目的具体选址布局、功能要求、建设规模、竖向设计等考虑不够细致,不能起到指导具体项目逐一落地建设的作用。
2)重规划轻反馈:对于偏重实施的修规,还停留在只编制规划而不与具体使用者积极有效沟通的阶段,导致规划无法满足使用者多样的主张和要求。
3)重刚性轻弹性:由于大型修规设计地块项目众多,存在着后期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要求调整的可能,规划往往对这种情况预设的可能性过小,导致调整对城市整体空间影响过大。
2 大规模增量地区修规编制探析
针对目前大规模增量地区的特点和修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指导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新区建设的修规编制方法。
在技术路径选择上可以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城市发展目标要求与具体项目需求相结合的规划策略。一方面基于城市整体分析,明确发展构架,引导形成具有特色的新城形象;一方面结合各单位具体项目要求,精准落实,满足短期内开工建设的时效性。
在具体规划内容的控制上秉承从理想新城到空间构建到项目落实的思维逻辑,提出在规划总体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各系统控制,对人居空间、交通系统、景观环境、开放空间、基础设施等各种系统全面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明确的具体项目予以落实。形成“整体空间塑造+多系统控制+各单位集成”的规划内容框架。
同时针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直接指导建设实施的特点,重视规划编制的可操作性,在微观上尝试通过“菜单+反馈+实施”的沟通式设计方法以及“项目选址+方案设计”两步并一步的工作方法确保项目的精准落实。
3 项目实践
3.1 项目背景
雪域边城——阿勒泰,地处新疆最北端,素有“金山银水”之美誉。《阿勒泰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城市“北优、南延”的发展战略,南部片区成为城市近期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域。多年未定的阿勒泰地区行署驻地明确为阿勒泰市,随之而来的地市两级政府的集资房、办公用房选址建设为城市南部片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2 规划概况
规划基地位于阿勒泰市南部,规划面积约430 hm2。现状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地形为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克兰河河谷地带地势平缓,向东西两侧渐高,以未建设用地为主。
本次规划面临三个特殊难点,一是复杂性——地市两级的集资房8 741套、保障房942套、拆迁安置房700套以及99个政府部门主导的具体项目需要一一落实到位,规划要先纵观全局、项目选址,再精准到位、详细设计。二是特色性——阿勒泰为哈萨克民族聚集地,山地高寒城市,地域特色的彰显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三是实施性——本次建设为援建项目,当地技术力量薄弱,需要探索技术内容方面的管控方式。
3.3 宏观大尺度城市空间的构建控制
3.3.1河谷地区 “山、水、城、林”的理想城市架构
规划依托基地依山傍水,内部冲沟水渠、山丘林地等自然生态要素,构筑整体城市生态格局。以阿勒泰山为屏、以克兰河为脉,通过规划的东西向沿路绿色廊道作为联结山水的纽带,将城中孤丘和现状林地规划为公园,形成“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绿色网架。利用内部南北向可控的电站水渠水系,串联居住和公共活动中心,打造充满活力的滨水公共活力空间和绿色开敞空间体系。形成“清新幽静的河谷花园城市”骨架。
3.3.2适应山地条件的集约发展功能布局
基地属山地地形,总体高差近100 m,本次规划对地形地貌、高程、坡度、坡向等诸因素进行GIS分析,充分保留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特色,力求土方填挖总量大致平衡,寻求各功能空间区位的最优选择。整体采用紧凑发展的中高密度布局方式,商业、金融、办公、游憩等功能混合布局于地形较为平坦的中心地区,而居住区则采取依山就势的布局方式,多层和小高层相结合,建筑走向顺应地形地貌,以平行于等高线的方式蜿蜒曲折布置,形成富有特色的山地空间模式。
3.3.3山地高寒特征的交通体系搭建
规划抓住阿勒泰为高寒山地城市的双重特点,道路网总体结构上顺应地形,采用“丘陵格网式”组织方式。
同时针对其冬季积雪较多,车行困难的特点,打造以“公共交通+步行系统”为特色的绿色交通体系。保证为道路断面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和堆雪空间,同时规划道路纵坡不大于6.0%,局部采用盘山绕行的交通方式保证较为舒缓的道路纵坡,保证冰雪天气条件下机动车顺利出行,并在商业街区、邻里中心等公共区域设计连通廊道,以提高冬季人行的舒适度。
3.3.4彰显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塑造
规划从自然要素、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入手塑造城市特色。在自然要素利用方面,整体以山为面、以水为带,呼应阿勒泰“金山银水”的空间意向。同时对河谷、雪山、林地等地域环境要素加以强化和利用,塑造城市特色。
在文化内涵挖掘方面,规划提取新疆地域建筑、伊斯兰和哈萨克建筑、高寒地区的典型建筑元素,在建筑群体组合和区域标志建筑方面延续传统文脉,彰显多元文化。
建筑色彩控制上,采用暖色色系,以打破冬季以白、褐色为主的单调色彩,为城市增添活力。
3.4 微观小尺度具体项目的精准落实
3.4.1探索“菜单+反馈+实施”的沟通式设计方法
在集资房、保障房和安置房的设计实施过程中,提供“菜单+反馈+实施”的沟通式设计方法。菜单步骤:根据设计任务书和群众意愿,提出标准户型设计方案。反馈步骤:征询各受众意见,调整户型设计方案及各面积户型比例。实施步骤:与施工图单位对接,确定最终实施方案。
3.4.2尝试“项目选址+方案设计”两步并一步的工作方法
针对99项政府主导的近期明确项目。规划在总体空间构筑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优化项目选址,再根据各单位项目建设的详细要求进行独立设计,精确核算技术经济指标,保障其马上投入施工的需求。同时对计划类项目进行弹性控制,规模相似的用地,可灵活调节,规模较小的用地,建议适度合建。通过 “项目选址+方案设计”两步并一步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5 各系统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3.5.1统领整合各系统规划协同推进
修规整合了包括道路交通、场地竖向、市政工程等各系统规划,与同步在编的阿勒泰市城市各单项专业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给水、排水、供热、燃气、防洪、消防、环卫、环境保护、绿地系统、人防工程规划)全程密切沟通,相互反馈,起到统领协调作用,确保南部片区顺利建设。
3.5.2全程咨询服务及现场技术跟踪
南部片区从2011年开始启动建设,至今历经5年,从蓝图转为新城。修规提供了全程的技术咨询。建设初期,基于复杂地形,控制土地平整与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期,对各平行开展的建筑设计进行整体协调。建设后期,随时跟进提供技术咨询,进行现场指导,主动控制建城标准。
4 结语
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承接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工程具体实施方案的中间环节对城市建设应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针对西部欠发达城市升级发展,新区大规模增量地区建设涉及建设单位众多,内容复杂的特点,提出以宏观大尺度城市空间的构建控制和微观小尺度具体项目的精准落实相结合的修规编制技术路径。结合阿勒泰市南部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宏观上强调以目标为导向,形成“整体空间塑造+多系统控制+各单位集成”的主要内容框架,微观上通过“菜单+反馈+实施”的沟通式设计方法以及“项目选址+方案设计”两步并一步的工作方法确保项目的精准落实。希望对今后西部欠发达地区大规模城市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