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理念在公共场馆设计中的呈现与实践
——以华安县“五馆一中心”设计为例

2018-03-26戴其灿

建材与装饰 2018年52期
关键词:华安县中庭合一

戴其灿

(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6)

1 共享经济与公共建筑

共享经济作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渗透着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带来全新视角与全新生活方式。而建筑行业因其权属、安全、私密性等问题,一直滞后于共享经济引领的社会发展潮流。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是供市民共同游览、学习、娱乐的场所。它们的公共属性与共享经济有很高的契合度,是少数可供共享的建筑类型之一,是最能感受共享时代气息的建筑类型之一。此类建筑的设计应该充分发扬共享精神,汲取新时代的进步力量,为共享经济和建筑行业的结合做出新的探索。

公共建筑,是每一个城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座城市的灵魂与精神圣地,是城市设计中的重点考虑因素。公共建筑的规模大小、涵盖内容、文化表达直接反应着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水平。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鼓励中小型城市兴建新的各类公共场馆,为全面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和全民健身需求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各式各类的总结与创新在公共场馆的设计中不断演绎着,新的设计理念正逐渐形成。

在以往的建设中,因各个场馆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均相互独立,当建筑规模较小时,独立建设的多栋建筑容易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建设内容重复、空间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问题倒逼改革,需求引领创新,集约效应、共享精神被适时引入场馆设计中。多馆合并建设、扩大单次建筑规模、整合各馆需求等重要思维方式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独立建设时的各种问题的。整合,正是共享思维的核心,时代思潮与设计理念在此时找到了联结点。共享精神为“多馆合一”的建设方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其与场馆设计的结合是建筑行业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

2 场馆建设的现状分析

根据各场馆的建设标准,在立项和可研阶段,以城市人口和相关数据为基准,场馆建设的用地面积、建设内容、建筑面积、相关配套等级等数据均有严格限制。当一个城市拟建设多个公共场馆时,可选择各馆单独建设或是多馆合并建设。两种方式均有各自优缺点,但总体来说,多馆合并较于各馆独立建设,从资源共享利用、城市文脉表达、总体布局设计、共享空间规划等方面优势明显。多馆合一、资源和空间共享已成为公共文化场馆建筑的主要建设形式。

2.1 场馆建设规模的计算

场馆规模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城市的规划常住人口,而中小型市、县级城市的规划人口大多在20~30万人,查表可得各公共场馆的各项建筑规模指标(表1),结合各省市的相关配套要求可查出各类停车配套数量(表2)。

表1 20~30万人县级城市配套场馆计算表

2.2 小型场馆独立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根据县级城市人口规模计算,各场馆标准所得的各项指标都比较小,仅能满足各场馆的基本使用功能,对各场馆的总图布局、特性空间、公共空间、设备及停车配套设计等都有较大限制。小规模多批次的建设也使得场馆出现空间使用率低、相同功能重复建设、土地资源浪费、城市交通管理混乱等不良影响。小型场馆独立建设的唯一优势仅在于功能较为独立,方便管理。

表2 福建省停车配套计算表

2.3 多馆合一的优势分析

多馆合一的优势在于整合资源、共享各类空间、共享各类配套,除各馆需要独立设置的功能外,其他功能均可设置为共享区域,集合一定尺度的空间才能在文化表达、空间设计、景观设计、设备系统优化设计等方面采用大型场馆的设计方式,使得建设项目更符合公共文化场馆的特性,更符合市民的使用需求,更能体现项目的社会价值。

2.4 多馆合一建设的思考

多馆合一较各馆独立建设优势明显,但如何在共享各类资源的情况下确保各类场馆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如何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确保各场馆专属功能的完美性,如何在空间配套共享的同时确保各馆安防和日常管理的便利性等,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探讨和梳理。本文将以“华安县五馆一中心”项目为例,系统介绍小型场馆合并建造中的场地共享、空间共享、配套共享、独立与共享兼顾等内容,并总结多馆合一项目设计中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思路。

3 “华安县五馆一中心”项目概况

3.1 华安基本情况

华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北端。距厦门150km,是福建省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也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是闽南地区最大的林业商品材生产基地,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至2020年的规划人口为50万人。

3.2 项目区位

基地位于华安县城区南部的城南新区内。华安城南新区地处华安县城关南大门、省道西港线和金上线交汇处,是小县大城关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地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是开发大型商贸、商品住宅和发展服务业的黄金地段。

图1

3.3 项目规模

根据华安县2020年规划人口数量,结合各场馆建设标准可得各场馆建设规模,发改部门批复后的建设指标为:用地面积18201.9m2,总建筑面积28375m2,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主要功能包括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500m2、科技馆 2500m2、博物馆 3700m2、图书馆 3300m2、档案馆 3200m2、文化馆2600m2。

图2 总平面图鸟瞰图

4 以共享为核心的多场馆设计方式

场馆建设的核心是功能空间的完整性,多馆共建的核心是多层次的共享设计,二者看似相互矛盾,实则可调和统一。以共享精神为指引,将中庭广场、公共空间、配套空间、特色仪式空间等部位作为重点设计部位等,在文化表达、组织交通、营造仪式感、体现场馆特色等方面体现具体设计思路,使得各项可共享区域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充分体现多馆合一带来的各项红利,更充分地体现社会主流资源利用趋势,更高效地为市民提供优质场馆空间。在场馆的独立使用区域,根据各馆功能设置不同的柱网体系,确保各功能空间的高效性与实用性。同时,通过独立竖向分区、独立交通系统、独立流线系统,使得各馆的封闭区域具有完整的安保系统和独立管理便利性。以共享为指导精神,以高效、实用为设计宗旨,根据不同性质空间,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实现项目整体设计与个体需求的和谐统一,实现共享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和谐共存,实现功能实用与造型整体的矛盾统一。

4.1 共建城市文脉

就城市而言,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都是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市民活动场所、旅游热点、城市名片,对城市文化的宣传、城市特征的表达、城市形象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华安县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县份,境内自然资源、人文旅游景观众多。华安玉、闽南文化、大地土楼群、南山宫、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特色元素共同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华安印象。设计中以尊重华安文脉、根植本土文化为目标,充分利用多馆合一的群居效应,结合华安地域特色,汲取当地文脉中的特征元素作为设计源泉,构建一个共享精神指引下的新市民文化广场。以土楼文化的“围合、共享”精神为建筑布局、空间设计的指导精神,以梯田的“自然弧线、层层叠退”作为体块设计中的基本手法,以华安玉的圆润、土楼建筑中的构建手法为造型设计语言,汲取华安文脉中适合于博物馆的厚重精神、展览馆的开放精神、档案馆的沉淀精神、体育馆的活跃精神和图书馆的博聚精神,在各馆独特气质与华安特色之间寻找出最有利于共同构建华安文脉的设计思路,为华安县打造一个荟聚华安特色的城市地标。

图3

4.2 营建共享室外广场

“五馆”与“一中心”都属于公共建筑,室外共享空间、活动场地、仪式空间均为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场地共享和场所最大化,将建筑布置在场地外围,留出完整的大型中庭空间,通过不同标高设计、多层次景观设计、丰富的视线设计等为市民营造一个多元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开放活动空间。在此广场,市民可到达各场馆主要门厅,可在各馆专属区域感受各馆文化宣传,可在游览之余休憩娱乐,可在各馆闭关后仍然使用广场的共享空间。室外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高差,以建筑为背景,以入口广场为舞台,以台阶为临时座位,结合景观绿植、造型小品将广场设计为服务大众的临时城市表演广场,充分发挥共享室外广场的实用性。

图4

图5

4.3 构建共享公共空间

作为公共建筑,各馆均设置中庭空间,将室外自然环境引入室内,缓冲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调节室外差别的感官环境;每个中庭空间均作为周边建筑空间的能量转换场,活跃周边空间的尺度感、风、光、热等各项人性指标,大幅度提高空间的舒适度;每个中庭均作为周边空间的动态扩展空间,提升周边功能空间的适用范围。中庭空间的设置大幅度提升了各场馆的空间质量和人性化体验感。

作为贯穿与交通主流线上的共享中庭,因其周边环境的多变,形成不同的空间形式,创造了不同的空间体验,为各馆创造了多样性。围合过厅、半围合庭院、挑空中庭、环中庭走廊、屋顶露台、馆间连廊……每种空间均有其独特的视觉感受,每种空间均有不同的沟通方式,每种空间均创造着不同的舞台场景。每一位参与者既是观众,也是演员,看与被看的共享体验随处均有、俯仰可拾。

图6

4.4 构建共享配套功能空间

(1)“五馆”与“一中心”均有举办各类展览空间和宣讲场所的需求,如展厅、多功能厅、报告厅、演示演播厅等。各馆面积基数小,可用面积有限,设计中便将各馆的此类面积合并利用,设置了公共演播厅、可连贯展厅,积少成多,从而形成规模效应。

(2)每个场馆均需配备一定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若按每馆配建车位布置,空间使用率将极其低下。合并所有停车需求,统一规划设计于地下一层,便大幅度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交通效率。

(3)消控室、柴油发电机房、消防水池、水泵房、配电室等属于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配套用房,其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5~10%。多馆共用此类用房,大幅度提升使用比例,为主体功能留出更多的使用比例,同时节约了建筑造价。

(4)多馆合一在消防给排水、防排烟系统、广播系统、报警系统等设备系统方面,均根据其设备特性和设计要求进行一定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图7

(5)夜景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多馆合一的设计方式颠覆独栋小型场馆因造价限制照成的点、线为主的单调效果,结合建筑造型,营造了多样的夜间视觉效果。

图8

5 结语

共享经济带来的好处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共享精神正逐渐融入于建筑行业中,以共享空间为主要设计核心的“多馆合一”建设方式正引领着场馆建设的主流思潮,指导着当下的公共建筑设计。从文化引入到建筑体量设计,从建筑空间设计到建筑造型设计,从环境设计到设备系统,每一处均能感受到共享精神带来的思维创新。从节约用地到资源共享,从中庭共享到配套空间共享,从空间设计到景观设计,每一个区域都能体会到共享思维给场馆设计带来的诸多益处。共享思维与公共建筑的结合,是建筑设计与时代的融合,是场馆设计的重要发展阶段,是精神指导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优异成果。

猜你喜欢

华安县中庭合一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瑞 兽
飞龙在天
鼠来宝
回廊式中庭建筑烟气控制方法研究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