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陇山林区野生紫斑牡丹种质资源调查与种子繁育技术研究

2018-03-26李龙涛

乡村科技 2018年36期
关键词:紫斑小陇山出苗率

李龙涛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高桥林场,甘肃 陇南 742304)

1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紫斑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落叶灌木,茎高2 m,部分高3 m以上,分枝短而粗,节间距较长,高生长量大。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轴着生单叶15~25片,单叶顶端小叶多2~4浅裂,基部小叶多卵圆形,其余小叶不分裂呈长椭圆形。花单生枝顶,直径12~20 cm;花梗长4.2~6.6cm,萼片通常4枚,近圆形,长约3.0 cm,宽2.0~2.8 cm,先端短尾状尖;花瓣通常为10瓣,白色,腹面基部具紫色大斑纹,宽倒卵形,长6~10 cm,宽4.0~8.2 cm,基部楔形,先端截圆形,微有蚀状浅齿;雄蕊多数,长1.8~2.5 cm;花药长圆形,黄色,长6~8 mm;花盘革质,杯状,紫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蓇葖果呈长圆形,果长2.1~3.4 cm,粗约1.6 cm,被黄色硬毛,尖端具喙。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期6—8月。

2 野生紫斑牡丹种质资源调查

通过查阅《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1]等资料基本明确了紫斑牡丹的总体分布情况,结合走访群众基本确定了21条调查线路,经过详细的线路踏查发现紫斑牡丹在小陇山分布范围较广,但多呈散生、零星分布。由于其天然更新繁殖能力弱,再加上人为盗挖破坏,本次调查在小陇山林区未发现团块状分布的种群。

2.1 林区基本概况

小陇山林区年均气温7~12℃,年均降水量460~800 mm,无霜期140~318 d,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土壤以中酸性山地褐土为主,海拔1 500 m以上有微酸性棕壤分布,土壤厚度30~55 cm。

2.2 野生紫斑牡丹分布情况

据调查,紫斑牡丹在小陇山林区主要分布在党川、高桥、严坪、榆树和东岔等林区,海拔1 250~2 500 m、山地坡度较为平缓、土壤肥沃和土层较厚的阳坡或半阳坡中下部林下灌丛中零星分布。伴生的乔木树种有锐齿栎、华山松、油松、青榨槭、五倍子和山榆等,灌木有忍冬、蔷薇、黄栌、双盾木、鞘柄菝葜、三叶木通、南蛇藤和葛藤等,草本有菊科草、羊胡子草、禾本科草等。紫斑牡丹为长日照植物,喜光,耐半阴、耐寒且耐旱,在微酸性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高,从偏酸到微碱(pH值为6.5~8.2)、贫瘠到肥沃,均能正常生长,不耐水湿,根部浸泡水中超过24 h,生长就会受到影响,超过3 d,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死亡。

3 种子繁育技术

3.1 种子采收

在小陇山林区,紫斑牡丹蓇葖果于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成熟,果皮由黄色变为黄褐色,且未开裂前开始采收,果皮开裂不利于采收,采收后放置在通风阴凉处促进果实后成熟,期间要勤翻勤晾,切勿暴晒种子,种子完全成熟,果皮全部开裂后用连枷或棍轻敲脱粒,并用竹筛筛去杂质阴干备用。

3.2 种子消毒

种子催芽或播种前都要进行消毒,消灭种子表面病菌,减少苗木病虫害,消毒采用2‰~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取出密封30 min,再用清水清洗数次。但是,胚根已经突破种皮的不能用此法,否则会损伤胚根。

3.3 种子贮藏

3.3.1 露天埋藏。在室外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又背风的地方,挖宽100 cm、深80 cm的贮藏坑。原则上要将种子埋藏于冻土层以下,坑好挖后,在坑底铺厚10 cm的碎石子,再铺15 cm的粗沙,然后将玉米、稻麦秸秆或竹竿扎捆成直径20~30 cm的草把插于坑的中央,草把高出地面20 cm为宜,以便通风。之后把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搅拌均匀置于坑内,沙的湿度以用手捏成型不滴水、松手散开为宜,堆到距地面20~30 cm时,用细沙封顶堆成圆锥形或屋脊状,利于排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便于随时检查种子,湿度不宜掌握,北方采用较多。南方多雨,容易引起种子发霉腐烂,在雨季应注意避雨。

3.3.2 室内堆藏。选择干燥、通风、阳光直射不到的屋内。按照1∶3的比例将种子与湿沙充分拌匀,种子少量时,可以用花盆、竹箩、木箱等容器装盛,容器中央插秸秆捆透气,再在上面覆一层细沙覆盖。种子多则直接堆成垄,垄间留出透气通道。种子堆积完成后,在上面盖一层沙和草帘等覆盖物,根据种沙厚度决定是否设通气设备。此方法多用于高温多雨的南方。

3.3.3 层积催芽。紫斑牡丹种子的假种皮比较坚硬,通水、透气性差,采用层积催芽法催芽,可以让假种皮软化,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透水性,减少种内的抑制物,增加生长激素,促进种胚生长发育,促进种子发芽。

层积催芽前,要用2‰~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浸种0.5 h、浸泡沙子2 h,然后将沙子、种子分别用清水冲洗干净,晾晒备用。将种、沙混合物的湿度控制在60%,即沙的湿度以用手捏成型不滴水、松手散开为宜,催芽天数以200~240 d为宜,种子露白30%左右时进行播种。

3.4 整地做床

土壤封冻前进行整地,整地前每667 m2施农家肥2 000 kg、尿素20 kg、磷肥40 kg,撒施硫酸亚铁15~20 kg进行土壤消毒,撒施辛硫磷颗粒剂2~3 kg预防地下害虫为害幼苗根部。肥料、农药撒施以后深耕土壤,深度控制在30 cm。

采用高床育苗。在播种前7~15d,做长10.0m、宽1.2 m、高15~25 cm的苗床,步道宽30~40 cm,每667 m2做床42个,苗床以南北走向为好,坡地应顺坡做床,利于排水。

3.5 播种

播种时间选择春季,播种前要用2%~3%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撒床面消毒,用量以浸湿床面3~5 cm为宜。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根据种子大小确定开沟深度,播种深度为种子横切面直径的2~5倍,小陇山林区为3~5 cm,播幅10~15 cm,行间距20 cm,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种子间距0.5~1.5 cm,播种后用腐殖土或细沙覆盖镇压,再用地膜或塑料薄膜覆盖。条播育苗利于通风透光,方便除草和机械作业。每667 m2种子用量75~100 kg。

4 结论与讨论

4.1 紫斑牡丹在小陇山的分布状况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并参照《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1]等文献资料,基本确定了野生紫斑牡丹在秦岭小陇山的主要分布区域。野生紫斑牡丹分布较为狭窄,总体呈零星散生分布,从生境来看,野生紫斑牡丹对土壤要求不高,从偏酸到微碱(pH值6.5~8.2)、贫瘠到肥沃,均能正常生长,但不耐水湿,当根部浸泡水中超过24 h,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伴生植物丰富,分布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这种生长环境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耐寒性。紫斑牡丹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人为破坏严重,个体数量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急需加大保护力度。

4.2 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对紫斑牡丹出苗的影响

根据实际观察数据计算出不同贮藏方法、不同播种时间对应的出苗率,得出野外沙藏翌年播种出苗率>室内沙藏翌年播种出苗率>当年秋季直接播种出苗率[2]。(见表1)。

表1 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对紫斑牡丹出苗的影响

猜你喜欢

紫斑小陇山出苗率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及其应用探究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紫斑鱼的愤怒
紫斑鱼的愤怒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
同归于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