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的信息化探索
2018-03-25王清猴
王清猴
摘 要 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一项迫切且极有意义的任务。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寻求方法,大胆突围”。在有效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能过程中,把“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笔者的切身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8)21-0090-01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效果,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
用图像信息技术,直观呈现出整洁的班容校貌与脏乱差的角落,让学生选择他心目中的校园环境。他们立即明白:“自己的随手一丢”将会使美丽抹上黑点;用视频信息技术,直观呈现出环境友好型社会与高污染高耗能社会。学生们对科学发展的意义立即有了切身体会。这样的效果是“单纯地口耳相传、简单地阐述要点”远远无法达到的。在必修一《经济生活》“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实践中,长期坚持运用信息技术将正反材料进行鲜明的比较,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激起他们心中的涟漪,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快速获取前沿信息的特征,强化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现代社会的信息瞬息万变,旧闻虽然仍可发挥其论证说理的作用,但是新的信息更能吸引青年学生的目光,引起他们的共鸣。以往,每日读报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一个必备功课,报纸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现在,比报纸更快速的是网络,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更新信息。
2012年伦敦奥运赛场,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的身影、一次又一次奏响的国歌、一次又一次升起的五星红旗,无疑是能激励学生们爱国热情的场景。教师可以将视频截取下来,在课堂上回放,与同学们一起回顾心跳的时刻,一起将心聚集到国旗下、国歌里,体验国家的强大所带来的荣誉感,以此作为必修二《政治生活》的“维护国家荣誉的公民义务”、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我们的民族精神》的教学资源。这也是对“思想政治课堂要求具有时代性”的最好诠释。
当然,学生们也会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但是,他们的心智还不是十分成熟,对信息的筛选和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三、运用信息技术沟通便捷的特征,促进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认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只有精美的课件,缺乏人与人的交流,就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如设立班级QQ群、开通空间、写微博、发微信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和学生交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把学生在平台里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在探究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价值与价值观》的课前,笔者把英国《每日邮报》的一则报道放在班级网络平台上——“新西兰发生一起落水车祸,霍顿先生不得不在解救妻子和儿子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最终他只救出妻子,儿子不幸遇难。”学生们在网络平台热烈地讨论这个两难的抉择。笔记又将同学们的讨论引到课堂上来,观点得以碰撞,思想得以交流,引发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认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学生整合跨学科资源实现德育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价值与其他学科资源不是相互割裂的,更不是孤立无援的。新课程改革尤为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之处。从思想政治学科角度出发,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借助其他各个学科的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在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信息技术的桥梁作用,下载初中语文课文中一篇课文《有的人》的朗诵视频,让学生从熟悉的语句与感情中找到共鸣,再次体会这篇课文所蕴涵的思想价值,重新思考哪种人才是重于泰山的人,明白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运用信息技术的纪实功能,延伸德育课堂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成效如果仅仅体现在课堂或局限于表面,那是短效的。有实效的“德育”,要使学生从知道到做到,再到习惯。信息技术的写实功能,在强化学生的感知、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有效性和长效性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教学实践中,创新“社区进课堂”的教学方式,邀请本校所在社区的支部书记给学生介绍城市居民自治和居委会的工作。社区支部书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写实功能,用影像资料展示居民自治与居委会工作,其中包含我校志愿者参加的社区服务活动之一“拗九节慰问老人”的活动照片。同学们看到学长们拉着老人的手听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讲当今世界的变化,看到老人院的玻璃窗越擦越亮,大家的心也越来越亮。课后同学们围着社区支部书记问:“老人院在哪儿啊?”“这类活动在哪里报名啊?”“我们什么时候去为社区服务啊?”“要记得叫上我们啊!”“我最喜欢和老人聊天了!”可见,运用多媒体将课堂之外真实的情况呈现出来,学生受到了无声的感染。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促成学生的道德实践,并成为终身的行为习惯。
在有效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形式到内容、从课内到课外,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阵地作用,为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