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社团活动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8-03-25李云艳
李云艳
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 山东 临沂 276300
正文:
1 前言
继2014年教育部提出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以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生源素质差的问题始终是困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了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改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一线劳动者,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全能型、一技多能的人才备受企业青睐。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机制下,中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为灵活,这给中职学校社团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 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
2.1 社团发展不均衡
依托现有的设备、实训基地,学校组织成立了舞蹈类、体育类、文娱类社团,此类社团一是配备专门的场地和设备,内容新颖丰富,门槛低、实践操作性强;二是配备专业的辅导教师,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给予专业指导。因此受到学生的追捧,每年报名人数都大大超出社团承受能力。而部分专业类社团和地域特色类社团,由于学生对其了解不多,同时社团活动周期长、内容较为单一、枯燥,每每报名的时候都会受到冷落。
2.2 社团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中职生大部分在以往受教育阶段屡屡受挫,导致其相对脆弱、敏感,同时自律性较差,对自己期望值较低,对别人的批评持抵触态度,在社团报名中存在抱团、随大流的情况。这对社团管理无疑是个挑战。一旦严格执行社团管理章程,便会出现学生耍性子、撂挑子的情况,造成社团流失率较高。为了稳定社团成员,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发挥社团的作用,通常会出现降低管理标准,迎合学生“胃口”的管理模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社团管理就会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对社团认可度不高,被动应付,失去了社团活动应有的作用。
2.3 社团教师职责不明确
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培养下全能型、一技多能的人才。但是,中职学生一方面年龄较小,同时基于中职生的特点,通常很难由学生全面组织社团的运行,因此学校大多配备社团辅导教师,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但是,一方面,基于师资力量限制,有些地域特色类社团辅导教师只是略懂皮毛,而外聘教师通常受到个人因素影响较大,缺乏对学生系统性、计划性的辅导。同时,部分教师身兼数职,有时无法兼顾社团活动而过分放手给学生,造成社团活动散乱。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要求较高,对社团活动一把抓,虽然对丰富了社团活动,但是弱化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无法达到社团活动的最终目的。
2.4 资源保障不到位
除了部分专业社团,依托技能大赛,在设备和资金上有保障以外,其他社团的不论从场地、设备、教师还是活动上,都缺乏对应的资源支持。一方面学校经费资源较为紧张,能够拨付给社团活动的微乎其微,同时,自筹资金难以维系社团正常活动。另一方面社团场地大多借用操场、实训室、教室,每当与正常教学活动发生冲突的时候,不得不暂停社团活动。
3 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策略
3.1 完善制度和组织机构
成立专门的社团管理机构,充分利用学生会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有社团管理机构组织制定社团管理章程并严格执行。在纳新活动上第一时间让学生了解社团互动章程,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严格管理但不苛责。对于新成立的社团严格审批,做好社团成员的注册和登记工作,对于社团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社团账务公开透明,避免出现社团泛滥现象。社团学生干部实行竞聘和选拔制度。
3.2 对于社团辅导教师实行竞聘上岗,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训,内挖外聘相结合。这就需要对社团辅导教师在职称竞聘、工作量统计等工作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从精神、物质上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社团,调动社团辅导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制定社团辅导教师工作标准明确定位社团辅导教师的职责,从学校、学生、企业多角度对辅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同时加强对社团辅导教师的培训,保证能够胜任辅导工作。
3.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慕课、微课平台,丰富第二课堂形式,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4 引导学生社团参与各种赛事活动。以赛事活动为抓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展示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差距。定期开展社团展示周活动,一方面增强社团成员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宣传本社团,为纳新活动做好准备。
3.5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深入企业、深入社区,将社团活动内容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并在与企业、社会的沟通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
3.6 打造精品社团,形成品牌效应,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通过社团活动扩大当地文化的影响面,寻找非遗传承人。
3.7 给社团足够的资源支持。以上种种措施,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一方面要保障对社团物质资源上的支持,给予固定的活动场所、提供专业的活动设备,对社团教师、社团成员“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活动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层对社团活动要有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增加对优秀社团的表彰,对优秀社团辅导教师和社团成员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