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18-03-25邓少伟
邓少伟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正文:
城市发展过程中将经济建设、政治文化建设、人文建设融于一体,城市职能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问题被社会所关注,老旧落后的防洪排涝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灾害,这种自然灾害会对现代化城市建设及城市管理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也给城市内的人们生活及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利因素。所以,城市排涝防洪体系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1.城市排涝防洪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1 防洪排涝体系规划及设计不够科学
我国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过程中,若整体体系建设未能进行严格并有效的规划及设计,则会导致整个体系不能正常运行。我国很多城市在规划及设计防洪排涝体系过程中,未能严格根据国家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建设,只是对别国的体系建设进行照搬照抄,这就导致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完毕之后,并不能将我国洪涝灾害进行解决,而且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及金钱。除此之外,防洪排涝灾害体系建设中,若体系建设与城市实际建设发展不相匹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防御灾害效果。
1.2 防洪排涝项目配置不健全
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正在与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相匹配。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关的防洪及排涝体系也会加强,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防御灾害制度建设中,工程中的相关设备不够先进,根本不能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同时不能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也不能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因为很多城市在发展中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只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洪涝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并不能起到较为有效的保护效果。
1.3 防洪排涝基本管理职责较为模糊
我国防洪排涝体系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未能将自身职责明确到位,不能给国家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带来积极性影响。体系建设是一项与城市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任务,但是,因为管理问题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并未能清楚自身职责,导致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不够顺利。
1.4 未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我国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过程中,因为缺少相关的防洪排涝体系风险评估,这样会给防洪排涝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工作进行中一般会考虑供电、交通、通信等相关因素,但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时并不够重视风险因素,导致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2.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相关措施分析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洪排涝规划
防洪排涝体系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规划的合理性。科学制定防洪及排涝规划相关工作是灾害预防的基础要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需要根据目前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及自然环境制定,结合相关政治环境等进行全面考虑,保证防洪及排涝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2.2 加强防洪排涝项目配置
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配置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体系的顺利建设。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工程所用设备的先进性,要保证设备与现代化社会实际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设施在洪涝灾害发生时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相关政府单位需要重视防洪排涝工程的重要性作用,并给与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能够起到实际作用。中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国家需要加强防洪排涝相关设施的建设,才能在洪水来临时,起到为整个城市防洪减灾的作用。
2.3 对防洪排涝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防洪排涝体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关管理体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要将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强,通过相关制度的统一,对相关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调整。城市防洪排涝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将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保证管理制度的完善性,确保权责分明。除此之外,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这样可以在危险因素发生时,部门都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详细信息,并能够对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及处理。
2.4 将风险管理力度加强
洪涝灾害在社会发展中本身属于一种自然环境,在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制定之前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所以,城市内在进行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灾害进行一定的风险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定位系统等进行风险管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理图,在灾害容易控制的地方优先制定完善的防洪排涝规划,相关管理部门将洪涝灾害体系建设重视度的不断加强,确保灾害在发生时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为了保证洪涝灾害体系建设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对国内外家较为优秀的案例进行参考及借鉴,在制度维护的情况下保证我国城市建设中防洪体系建设能够发挥实际作用。
结束语
根据上文分析,我国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家要想将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就需要加强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政府建设发展中需要重视洪涝灾害所带来的事故及损失,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建设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各级管理人员还需要将洪涝灾害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全面解决,加强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与此同时,社会还需加强宣传,对公众进行全面教育,这样才能将人们防洪减灾意识加强,才能进行全民防洪防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