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思考
2018-03-25陈元
陈元
许昌弘城建筑市政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 许昌 461000
正文:
引言: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把标尺,是保障国家空间竞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国家空间安全格局和公平治理格局的重要工具。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就要重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做好优化改革。
一、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概念
空间规划体系的创新改革,需要根据每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与发展情况,进行制定针对性的创新优化措施。其中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形式为中央集权模式下的自上而下型;而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形式为典型的联邦政体下的地方分权高度自治型;法国的空间国画体系形式为自上而下型,地方分权高度自治。而我国的国情为人多地少,幅员辽阔,因此孔家规划体系形式为内部构成的多元化。现阶段我国对于空间规划并没有相应明确的法律制度规定,本文根据相关学者从经济、规划、地理、土地等学科的界定内容展开分析。
首先空间规划是以空间要素以及其协调为研究对象,其次空间规划是一个体系,最后空间规划是一种调控策略。综上所述,空间规划是一个整体和综合性的概念内容,结合了时间与空间的整体性,是建立在空间存在的各类事物和行为的可协调性基础上,然后以特定的目标为出发点提出的公共政策。
(二)类型
从我国的结构改革方案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自然资源以及国土空间将有多个部分共同治理向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所转变,进而形成调查、登记、确权、规划、管理、考核、监督等制度管理体系,各类空间规划编制必然进行整合优化,化简为繁,规划合一,管制统一。根据空间规划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规划对象侧重点的不同,很多学生通过研究分析,对空间规划展开了分类。
第一个方面是根据规划的对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二个方面是按照主导部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第三个方面是按照规划的层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四个方面是根据规划的控制手段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二、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特征
由于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核心在于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在市场经济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我国的空间规划种类繁多,体系庞大。横向分类时,由于主管部门职能不同,进而导致分类特征以及侧重点不同;纵向分类时,由于行政管理层级不同,进而导致行政管理体制不同。第二个方面为我国的空间规划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空间资源不仅具有着物质属性,也与非空间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两者之间相互作用。随着我国人口资源的不断增长,空间资源的占有率在逐渐减少,进而导致了区域发展以及空间规划的不平衡逐渐加剧。因此很多政府部门也逐渐意识到空间规划需要统筹协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才能做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资源的开发,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空间规划在层级与类型上已经有了很多分级,但是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发展前景、行政权力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各自独立的体系,因此就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导致区域难以协调,空间资源难以优化配置,生态空间遭到破坏等。再加上我国现阶段资源能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空间资源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和重担。传统的条块分割、主体主导等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阶段的发展需求,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需要协调各个地区、各个方面的利益。
三、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一)协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与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的变化速度非常快,因此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促使市场的稳定协调发展。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国土空间,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中心任务。此外,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为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因此在空间规划体系建立时,还要面对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还要面对多元化利益需求。空间规划体系是一种建立在政府引导地区发展下的基础上,就应当具备协调不同地区的利益主体功能。要为政府的工作明确发展方向,明确工作详情,还要将具体的建设活动交由市场,根据每个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灵活处理,进而才能激发市场的活力。
(二)体制层面与技术层面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的空间规划体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其中技术方法的不统一是明显的影响因素,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为体制机制存在问题。因此在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过程中,就要重视技术方法的应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空间规划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冲突。如土地使用问题、规划年限等,因此就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手段,来不断完善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协调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三)遵循自上而下,因地制宜的原则
空间规划主要涉及到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国土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等,因此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做到因地制宜。因此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首先需要将最终规划落实到制定的具体区域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充分、详细掌握了解,进而根据当地的发展需求进行理性、客观建设。其次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人口数量众多,需要在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要求上,在技术上实现基础数据和技术路线的紧密连接,在管理上实现三级管理,全国统一管理,进而自上而下的完善优化。最后要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和社会矛盾,做到因地制宜,对相关政策规定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激发实行的积极性。
(四)以法律政策为前提和基础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实施,空间规划体系就应当从法治的基础上,进行对相关法律政策进行完善和优化,能够给予空间规划的支持和保障。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空间规划体系的法律地位,明确其与各类规划指令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相关法律政策的建立,为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前提和基础。最后要严格强力实施,做到法制化、规划法,从建设、运作和管理等做好协调优化,做到权责分明,责任明确。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指出,要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因此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必须要遵循生态化理念,对当地区域的农田、自然景区、水源等做好生态化建设保护,并且将各类空间做好生态保护规划。此外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资源能源、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好边界扩张、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工作,要实现供需平衡。
(二)明确各类规划职责
在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1.31%,2016年已经达到了57.35%。城镇化水平超过50%,则意味着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乡村中国迈向城市中国的发展时代,因此我国的城乡人口格局、城乡空间格局、城乡生态格局都需要进行转变。在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中,需要对各类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统筹协调,要明确每个部门单位的职责和权利,并且要做好国土资源的评价分析以及核心内容的确定,要充分发挥管理和约束作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三)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
地理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遵循逻辑统一、数据分级、互联互通的原则,整合各个区域的地理信息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航片,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平台是利用空间数据库向各个业务系统提供各个地区的土地、房屋以及遥感影像的基础空间数据,是一种更加长效的机制,能够对国土资源进行全方位和精细化管理。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想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就需要对空间规划体系进行创新改革。而规划是国土空间管理的源头和前提,通过规划体系的编制来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集合管理与优化配置,才能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