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探讨

2018-03-25席芳园上海柯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城镇化

席芳园上海柯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正文:

小城镇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种居住聚落形式,具有城市雏形,但用地结构和社会结构较城市简单。近年频频出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大城市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城镇化进程的角度讨论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发展关系,以此探讨适合两者协同发展的模式,以期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小城镇与乡村的关系

1.1 小城镇是区域中心,为乡村发展提供支撑

乡村自身条件一般相对城镇较差,乡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城镇的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等,这些往往对乡村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小城镇是周边广大乡村腹地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服务中心,一般情况下小城镇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乡村的发展,是乡村发展的支柱。

1.2 乡村为小城镇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乡村为小城镇输送广大的劳动力、农产品、基础原料和物资,是小城镇发展的物质依托,同时,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的生态基础,对缓解城镇化过程产生的污染有重要意义。

1.3 小城镇与乡村密不可分

小城镇发展依托乡村的土地,人口和物资基础,乡村振兴依托于小城镇的服务和供给支撑。小城镇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因此,小城镇与乡村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

2.小城镇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及对乡村的影响

城镇化是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型社会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城镇型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职业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风貌变化、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文化意识的变化等。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市化总体历程共分为四个阶段,启动阶段(1949-1957年)、波动大战阶段(1958-1965年)、停滞阶段(1966-1978年)、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8.5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说明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大城市发展趋于稳定平缓,都市圈已基本形成,作为数量最大的小城镇将是这阶段城镇化的主战场。

总体来说,城镇化进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城镇化初期(起步阶段)、城镇化中期(加速阶段)、城镇化后期(稳定阶段),不同阶段城镇的特点各不相同,与乡村关系大不相同。

2.1 城镇化初期

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这个阶段城镇发展缓慢,小城镇常住人口较少,小镇人气不足,城镇建设处于初期,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经济辐射功能不强,产业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镇区商业主要以生活用品零售为主,满足小城镇及乡村的生活需求。城镇景观偏向乡村风貌,各类公共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一般,未形成完善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并未完全向城市居民转变,满足于基本的日常生存和生活需求。

这个阶段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乡村,城镇对乡村的作用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附带为乡村提供生活商品。除一些特色乡村外,其他乡村风貌较差,脏、乱、差的情况较多,农业生产较原始,经济发展缓慢。

他们把这个消息报告李站长的时候,李站长虽然面上对放跑木材有些许恼怒,但当他看见卡车上粗壮奇秀的我时,顿时眉开眼笑,深谙当下苗木生意行情的他,心想这次搞到了一块肥肉,没收了就是公家的财物,实质上就是站里的财物,经过执法部门的拍卖就是合法的买卖,谁也说不起,看来上半年的创收任务有着落了。

2.2 城镇化中期

城镇化水平在30%-60%,小城镇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向城镇集中,大量住宅和中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镇建设迅速,空间逐渐向城市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渐健全,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例逐渐提高。小城镇经济主导功能上升,集聚效益加强,对周边乡村和城镇有辐射扩散影响力,区域中心作用愈加明显。小城镇商业类型愈加多元化,除基本的生活商品外,文化娱乐、运动、餐饮消费、服饰购物等商业类型增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这个阶段小城镇生产力得到发展,为追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质量,乡村大量的中青年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小城镇转移,极大的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但乡村发展受小城镇辐射扩散能力较弱,毗邻小城镇的乡村能够借助小城镇集聚的人口和商业便利得到一定的发展,其他乡村仍维持着各自原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较差的还可能出现人口锐减、乡村衰败的情况。

2.3 城镇化后期

城镇化水平在60%以上,小城镇发展相对稳定,增速不明显,人口已大量集中,城镇空间风貌基本接近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健全便利。第三产业比例提高,少数旅游城镇超越第二产业,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大大加强。居民在娱乐、购物、餐饮上的日常消费比例有所增加。

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已涌入小城镇定居生活,乡村人口减少,这个时期的乡村可能出现两个极端:衰败或是兴盛。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自身的资源现状、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

3.在城镇化各阶段如何处理小城镇发展与乡村振兴

小城镇是一定乡村腹地的中心,具备了一定的集聚规模效应,不同的城镇其发展根源各不相同,有其各自的发展模式。城镇发展模式一般有卫星城镇、工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工矿依托型、旅游服务型等。在城镇化各阶段不同类型城镇发展呈现不同的形态,并且影响乡村的发展,因此研究城镇化阶段各类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更好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大城市病和实现乡村振兴。

3.1 城镇化初期

这个阶段小城镇发展相对缓慢,自身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除某些原本依托自身资源的旅游村庄外,大部分乡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长期维持在较低的发展水平。在这个阶段,必须首先分析城镇的产业结构,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寻求办法突破现有发展瓶颈。

这类城镇依托大城市,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分析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承接外溢的产业是此类城镇发展的重点。依托大城市的福利,这类城镇会迅速跨越这个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工业主导型

对于工业型小城镇应当分析其工业门类,分析周边市场趋势及竞争,招商引资,尽量依托周边乡村的资源状况和本地的品牌特点拓展工业种类,延伸产业链,创造稳定的工业发展结构;同时,注重交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以此实现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协调共进。

(3)交通枢纽型

对于交通枢纽型城镇,本身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这类城镇只要优化现有交通结构,有针对性的进行扩容,使得现有交通运输能适应发展。另外进行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定期进行各类商品展销会、大型农产品交易会等,同时进行城市形象建设,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能提高城镇知名度,还可抓住时机发展旅游业,这类城镇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4)工矿依托型

这类城镇初期是依托于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当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矿产资源的消耗,城镇将会陷入停滞不前,严重将陷入消亡的地步。所以这类城镇一定要及时转型,从资源消耗型城镇转向资本运作型城镇,突破发展瓶颈,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乡村受城镇经济发展疲软的影响,发展势头不大。如果完全依赖小城镇的发展基础,只能跟随城镇的发展脚步,时间长,见效慢。因此,乡村可针对自身条件寻求突破,紧跟国家三农扶持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农业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稳定性,通过乡村振兴自下而上的促使城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达到乡村与城镇协同发展。

综上,这个阶段,小城镇和乡村都应从自身优势与区域条件考量,紧跟国家政策,寻求突破点,以达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3.2 城镇化中期

这个阶段小城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巩固了自身在区域中的经济地位,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可持续的支柱产业,自身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基本完善,能够有效的辐射周边乡村。

这个阶段的小城镇和乡村有着复杂的关系,处理好这一时期两者间的关系,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各方面已经趋于完善,毗邻的乡村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以旅游为主的乡村可跳脱小城镇的束缚,针对大城市发展近郊周末游。其他乡村应紧跟小城镇的步伐,根据大城市、小城镇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为小城镇提供有效物资。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小城镇,小城镇的发展速度较周边乡村较快,某些乡村人口锐减极易造成乡村衰败。对于这些乡村可以考虑将乡村产业与居住适当分离,将乡村作为主要的乡村产业基地,小城镇作为乡村的居住地,乡村与小城镇实现各自的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小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

3.3 城镇化后期

城镇化后期是城镇化趋于稳定的时期,这阶段城镇发展趋缓,人口也基本稳定,小城镇基本具备了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对周边乡村辐射能力不断提高。

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已涌入小城镇定居生活,乡村人口减少,实际上,这个阶段基本完成了小城镇周边乡村的优胜劣汰,这个时期的乡村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农村生产和生活的衰败,与其他乡村整合迁并;一种是生产与生活分离,乡村作为农业现代化生产、休闲旅游的产业基地,而原有村民全部迁至小城镇或集中居住区;另一种是乡村自身资源和居住环境优越,有自己可持续的产业,村民收入较高,仍然在本乡村进行生产和生活。乡村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自身的资源现状、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

4.小结

小城镇与乡村自古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城镇大多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劳动分工将小城镇从乡村中分离。小城镇发展初期往往延续着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与乡村差距并不明显,随着城镇化进程,生产生活方式差异逐步加大,小城镇与乡村的发展脚步差异明显,而且各乡村差异很大。因此,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时,应明确当前城镇化水平,分析小城镇与乡村各自的发展特点,有针对的处理好小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关系,争取两者达到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镇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家乡的城镇化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