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

2018-03-25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河道水体水资源

魏 玮

中邦山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00

正文: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的河道的治理工作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受到自然天气和人为影响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臭、乱、脏、差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新时期,政府部门对于河道水环境的处理工作也充分的重视起来,为了提升河道水环境的质量需要多部门、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1 城市河道水环境及其保护现状

1.1 城市水环境匮乏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依河而建的规律就证明了自古至今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例如,尼罗河冲击的大量的平原地带加之丰富的水资源的优势,建立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样的长江流域的充沛的水量以及良好的地理自然条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由此可见水环境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在现代化的城市的发展中也是需要足够重视的。河道的水资源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的淡水资源,其特点为生态群落相对较少、环境稳定性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加大的环境下,河道的水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水质下降使得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变得严重。

1.2 城市水质不断恶化

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的情况下,选择以环境利益创造经济利益的方式是十分的不可取的行为,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期,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近年来,国内的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峻,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水环境的污染已经在环境问题中比重逐渐上升,除了地表水污染的问题外,人们还面临着日渐严重的地下水污染的问题,水资源面临着水质恶化的问题也严重的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追其原因主要是污水排放的过程中污染物超标。污水排放和处理的过程不能按照国家的标准来进行,就造成了城市的不协调的发展。而在此过程中河道的治理工作也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河道治理的工作得不到重视,就让水质恶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质量。

2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技术措施

2.1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

河道中污染物质超标的过程中主要的污染物包含了有机物、微生物等。微生物作为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存和繁殖需要足够的氧气进行。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就可以是河道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充分的发挥作用,就促进了河道的自净和修复功能。含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来实现。

2.2 “食藻虫”技术

河道面临的最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是因为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的排放使得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增加所产生的的水体的富营养化的问题。河道中的营养物质增加造成了河道中藻类植物的疯长,对于河道生态系统中其他的部分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最终河道水质变差,因为微生物无氧呼吸的作用使得河水发臭。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可以采取“食藻虫”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通过微生物的基因工程和改造技术,将食藻虫进行驯化和改进,使其在河道治理的工作中发挥更好地作用。首先食藻虫对于藻类的作用,大大的抑制了藻类的繁殖,使得水生植物的生存空间更大,水体的清洁度增加,对于水体的富营养化的现象有着很好的治理效果,初期的使用治理的相关的功能作用明显。其次,在治理的中期阶段,食藻虫作为一种消费者,在河道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增加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了河道自动净化的能力,最终使得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升。最后,在食藻虫的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是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对于河道的治理进行作用,由于食藻虫为人工驯化的物种,所以没有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因此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3 “水下森林”技术

沉水植物对于水体的净化能力非常强,因此也是发挥水体自净作用的主力军。而“水下森林”的工作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沉水植物的种植、培养等技术的发展,其在除去氮、磷等污染物的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效果十分的明显。但是“水下森林”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为沉水植物的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需要治理的河道都可以进行种植。在依照环境等相关的因素进行沉水植物的选择,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的处理使得水质、温度、光照等条件符合之后在进行“水下森林”的建设,作为后期污染治理以及长期治理的有效手段。

2.4 生态护岸,截污控污

生态护岸的工作是通过对于河岸两侧的治理工作的加强,来对河道中的水资源进行相应的保护的工作。在进行生态护岸的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在工作的技术和方式上加以创新性工作,切实的做好截污控污的工作。对于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的管控是进行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的工作。河道截污控源的工作需要加强。在生态护岸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了截污控污的作用,有效的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也优化了河道两侧的绿化程度,提供了更大的观赏性。

2.5 加强河道水环境管理力度

河流通常流经多个城市,流域范围十分广泛,在进行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到了行政职权等相应的问题,是需要进行跨区域、多部门协调工作的。因此在监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放宽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权限,进行多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执法工作,对于污水、废水的排放和治理工作进行更好地管理工作。对于河道的治理工作也要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相互配合。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的发展与河道的治理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一条河流在他的城市中都担任着母亲河的角色,在河道治理中要着重进行污染源的控制工作和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水质的提升工作,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也提升环保的意识,切实的做好河道治理工作,促进更好地城市发展。

猜你喜欢

河道水体水资源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河道里的垃圾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