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最深过海地铁隧道创造强压“换刀作业”新纪录

2018-03-25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管片号线厦门

2018年7月13日9点18分,埋深在海平面下60 m、目前国内最深过海地铁隧道——厦门地铁3号线,过海段右线率先掘进至工法交接点(盾构施工转换为矿山法施工),安全、质量、工期全面受控。施工人员于海平面下60余m的海域作业,承受高达0.538 MPa的非饱和气压换刀作业,创造了国内过海泥水盾构掘进施工最新纪录。

超高强度下的带压换刀作业是3号线过海盾构掘进施工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据悉,正常人承受压力是0.1 MPa,目前国内盾构掘进施工带压换刀作业压力最高不超过0.3 MPa。在掘进施工的换刀作业中,作业人员身上要承受0.538 MPa的巨大压力,这极大地考验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也对3号线过海段盾构掘进的技术和安全管控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保障换刀作业安全和盾构施工的顺利推进,施工单位特地邀请了上海打捞局专业深潜作业人员,采取了吸氧减压等多项措施。据统计,带压换刀作业中,工作人员单次正常有效作业时间仅在35 min左右,平均20人次/d才能完成1把刀具的更换任务。连续作业时间短、作业效率低,同时也增大了换刀作业的施工风险,影响了盾构掘进施工整体进度。

过海段工程是厦门地铁3号线的重点控制工程,工程技术难度、施工统筹难度和管控风险在国内罕见。施工方通过不断技术攻关和工效升级,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和施工难题,在安全质量全面受控的情况下,泥水盾构顺利穿越东海。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先后攻克长约200 m的盾构孤石群、全断面砂层、风化深槽和上软下硬等复杂地层条件下掘进施工,强度高达204 MPa全断面花岗岩地层的长距离穿越以及高水压环境下盾构密封等多项施工难题,采用“近海域全断面砂层盾构始发”“非饱和气压换刀”“洞内盾构弃壳解体”“海域全风化花岗岩地层冻结施工联络通道”等多个创新工艺工法,实现了行业多项技术零的突破。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采用“主体施工工艺、盾构管片、成品混凝土结构”样板展示示范,进行实物交底;地面设置调度指挥室,实时监控盾构隧道作业面施工情况;在隧道洞口、洞内人行通道和轨行区,进行人车分离;洞内管线布置有序,照明采用LED灯带,既节能又能提供更好的照明条件;专门设置泥水处理站,将泥浆和渣土进行分离,实现了安全环保目标;同时,在管片拼装过程中,实行管片拼装实名制,建立管片拼装质量监督微信群,每环管片拼装前对盾尾进行清理并拍照发至群内,接受大家监督,确保管片拼装质量;车站施工采用“底部涂刷2道高渗透环氧防水涂料,面部喷涂3~5遍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材料,上部铺设纸胎油毡,最后浇筑防水保护层”的新型工艺,减少了后期顶板渗漏水处理,保证了车站施工质量。

厦门地铁3号线是地铁至机场、快速出岛的最便捷通道,构建了厦门本岛至翔安片区快速跨海连接通道,是连接厦门本岛与翔安东部副中心的西南—东北向骨干线。线路全长36 km,设计时速80 km,起于厦门火车站,止于翔安机场,线路串联了厦门火车站及周边湖里老城区、五缘湾片区、翔安机场及空港经济区等重要区域,连接了思明区、湖里区和翔安区。3号线的建设将为促进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助力海西经济区建设产生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管片号线厦门
厦门正新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管片拼装技术研究
盾构管片封顶块拼装施工技术研究
地铁管片表面龟裂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地铁盾构管片受力分析及管片破损的控制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