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幼儿”的幼儿美术教育多姿多彩
——我眼中的幼儿美术教育三十年

2018-03-25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学前教研室安平

学前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术幼儿

□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学前教研室 安平

1991年7月,我自幼师毕业后在幼儿园做老师,到2018年7月,我从事幼儿教育已经27年,期间有幸经历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与贯彻。一路走来,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幼儿教育在改革中日益迸发出生命活力,幼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尊重和欣赏,他们自身的成长力量得到激活与释放。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缩影。

教育理念 从“美术”向“美育”发展

和我同年代的老师恐怕对图1这幅作品不会陌生,这是我刚上班时的一节托班美术课《给老虎添画笼子》,教学目的是教授幼儿练习画长直线。类似的活动还有画短线,如“添画苍蝇拍”“添画小草”;画圆形,如“小鸡吃草”等等。总之,美术课遵循美术技能取向的价值观——重视传授技能。教师教幼儿画,幼儿通过练习,学习涂色、画线条、画形状和形象。

随后,一些美术教育功能研究成果的发表,使得幼儿美术教育的教育取向获得了重视。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课注重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把美术作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创造性的发展。

新理念冲击着教师们的固有认识,“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那老师还教不教”的问题一时间成为讨论的焦点。大家都在实践中探索问题的答案,并开始对幼儿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从涂鸦期到形象期的自然发展状态:3岁左右的幼儿,用自己的经验命名所画的圆圈;4岁左右的幼儿喜欢画拟人化的形象;5岁左右的幼儿将基底线作为绘画的仪式;6岁左右的幼儿愿意用美术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

在这样的观察中,我们看到的幼儿是积极的创造者,是主动的表达者,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创作方式,并不是被动等待被填满的“容器”。

2012年颁布的《指南》明确了艺术活动最本质的特征是审美性,提出幼儿艺术教育应以完整的人为对象,顺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使幼儿获得精神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把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作为领域目标,把幼儿完整、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塑造完整人格的教育。

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美术教育已经发展到兼顾美术取向和教育取向的阶段,它汲取两种取向中有价值的部分,聚焦幼儿及其发展,使幼儿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主体。

随着幼儿美术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教育实践中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活动过程、作品评价以及作品的用途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以学定教”的幼儿美术教育新样态。

图1 给老虎添画笼子

活动内容 由封闭向开放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所在的幼儿园有一套自编的托、小、中、大班美术教材,一直被我保存至今。图2就是这套教材中小班上学期的美术课内容,内容中的形象依据美术元素点、线、面的顺序编定,对小班上学期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关注较少。也就是说,那时的美术课内容主要是教师按照美术知识的逻辑关系制定的。

图2 90年代初期的美术教材内容

幼儿成为教育主体后,幼儿美术教育内容更加尊重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和美术发展水平,不再追求整齐划一的规则和规范。与之前相比,美术教育内容无论题材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更加丰富,给予幼儿的自由探索和想象空间也更加开阔。比如,幼儿可以自由地摇动蘸着颜料的“淘气小球”,看到“颜料点”在气球上滑动后留下的道道痕迹,感受色彩慢慢融合在一起的美妙,体味纵横交错的颜料线条架构出的奇妙空间。再比如,在手工活动中,当幼儿把手里的纸当作食材时,她自由地想象“这是面条,还有西红柿,这些我都爱吃”,感受到心理的满足和创造的快乐。丰富、开放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乐于想象和创造,善于想象和创造。

另外,以往的美术活动通常以绘画、手工活动为主,几乎没有美术欣赏活动。随着《纲要》的深入贯彻,特别是《指南》明确将“感受与欣赏”作为艺术领域的子领域,提出成人要为幼儿创设感受自然、生活、艺术作品的机会和条件后,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得到重视和实施,幼儿爱美的天性也因此得到尊重和促进。

活动材料 由贫乏向丰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术课,多以绘画为主,其次是折纸、剪纸、泥工等手工活动,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十分有限,主要有剪刀、白纸、蜡笔、橡皮泥、吹塑纸、粉笔等几种。

30年后的今天,出现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工具材料已经不计其数,单画笔就有不下30种,最近出现的“3D打印笔”更是把美术材料带入人工智能时代。与此同时,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出现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空间越来越大,满足了他们喜欢玩材料,愿意接触新表现方式的需要,从而使创造力得到提高。

实施途径 由单一向多元发展

提起“幼儿美术教育”,至今还有很多老师习惯称为其“美术课”,可见集体美术活动的形式深入人心。随着对《纲要》精神的理解和实践,幼儿美术教育打破唯集体活动的实施途径,尤其注重发挥“游戏”这一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幼儿园开设美劳区,通过营造宽松的创造性氛围,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大胆创造,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指南》颁布后,进一步强调“每名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天性,为他们创设感受美、表达美的条件和机会。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途径也更加多元。时间上,将版块式、固定化的美术活动融于一日活动中;空间上,将班级、园所、家庭、自然环境、社会资源(如博物馆等)都纳入美术活动范围中。在多元途径下,“美术”不是活动追求的目的,“美”才是活动核心,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并享受其带来的精神愉悦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捡拾起花瓣陶醉地闻味道

活动过程 由呆板向生动发展

“呆板”和“生动”常常用来形容事物存在的状态,几十年来,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行为、幼儿的表现及活动的气氛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美术教育活动从过去的紧张呆板,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这一点,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说话行为”就可窥见一斑。

在以前的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安静,别说话!”以此来制止幼儿在活动中的交谈行为。显然,教师认定幼儿在课堂上说话是缺点,是违反活动纪律的表现。在教师的不断强调和制止下,教室安静了,幼儿也安静了,都低着头不敢出声地画画,活动过程笼罩在紧张氛围中。

如今,我们更强调教师对此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幼儿为什么要在创作时说话?说话与创作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该如何指导幼儿创作时的说话行为?教师需从分析幼儿说话的原因入手,通过对幼儿心理特点的分析,了解其思维发展的规律。

比如,通过对幼儿在活动中说话的时间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班幼儿思维是直观行动思维,思维不能离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自身动作,因此,他们常常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和操作后说话。中班幼儿思维的有意性得到发展,但受美术能力的制约,他们难以完全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因此,中班幼儿说话的时间多出现在创作后,用语言去补充画不出来的情节。大班幼儿的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这是逻辑思维发展的表现。因此,大班幼儿说话大都出现在创作前。

理解了幼儿活动时说话的原因,教师不仅应支持幼儿的说话行为,还应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设计活动过程,让活动适宜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有了教育者对儿童的研究和正确认识,活动中的幼儿不再受到责备,从而舒展出天性: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姿势(站或坐),或独自专注于作品塑造,或与同伴分享创作内容。教师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创造着教育智慧,做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美术活动因此呈现出生动的状态。

图3 画面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幼儿美术作品

作品评价 由标准向个性发展

过去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常用“好不好”“像不像”“对不对”等话语,以教师的示范和任务要求作为标准,忽略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图3这6幅幼儿作品就是我们在以往的美术课中常见的“成果”。在这些画作中,幼儿所画的形象基本一致:蘑菇形状的树、四射光芒的太阳、红色的苹果整齐地挂在树上、天空中飘着浅蓝色的白云……久而久之,绘画变成了被动和服从的代名词,与创造、想象和个性表达相去甚远。

如今,幼儿美术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则强调自主与创造。艺术是人个性化地表达美的方式,美术活动评价尤其注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即便是相同的作品题材,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也应注重幼儿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与表达方式,根据他们的作品及其对作品的讲述,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教师不仅在作品的评价上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现,在幼儿欣赏作品的感受上,也尊重幼儿的自我感受与表达。如教师出示莫奈的《睡莲》供幼儿欣赏,并提问:“这幅作品上都画了些什么?”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我看这幅画画有鱼,水里有小黑鱼。”“我感觉这些黑色有两种可能。有可能是黑云,马上就要下雨了;还有一种可能天黑了,是晚上。”“我还觉得这个芦苇丛中有青蛙。”……教师对每个幼儿的想法都及时给予了肯定,所有的表达都是幼儿心理的映像,带有个体特性,应予以尊重。

作品用途 由被动向自主发展

幼儿画完的画、做完的手工有什么用?在过去,展示是作品唯一的用途。幼儿的作品被高高地挂在墙上供家长观看或与其他人的作品比较。现在,幼儿可以自主决定作品的用途:作品可以作为幼儿自己的游戏物品,为玩而做;可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新选题;还可作为孩子带回家亲子游戏的材料。

幼儿美术教育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教师的儿童观、教师观及幼儿美术教育观的更新使幼儿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主体,幼儿成为受尊重的个体,生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从千篇一律到富有个性,近40年的改革历程让我们与幼儿的心联结,与新的时代同频共振,共同携手继续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术幼儿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