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顽童体操队

2018-03-25粤鱼

金秋 2018年22期
关键词:体操队吊环老顽童

◎文/粤鱼

早上8:30,走进天津市红桥区西沽公园,就听到一阵阵从人群中传来的叫好声。人群中一位身穿红色运动衣的老人正在倒立着以双手前行。这高难度的动作既引人注目,又让大伙儿替他捏了把汗。这位倒立的老人名叫于恩月,今年68岁,练习体操8年,每天早上8点,于大爷都会准时出发,步行前往离家约一站地的西沽公园,和他的老伙伴们一起练体操。他们还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老顽童体操队”。

抬腿竖立一字马、下叉下腰不停歇、吊环空翻两周半……不看大爷们的满头白发,还以为是专业体操运动员在训练。这支体操队还曾登上央视《出彩中国人》节目,几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在单杠、双杠、吊环等器械上闪转腾挪,引得台下观众屏息注目,连连叫好。

2010年成立以来,这支队伍由当初的寥寥十余人发展到如今的二三百人,成员平均年龄65岁,最年长的已经有92岁高龄。队长佟玉根说:“当初组建这支队伍,就是因为我们热爱体育、爱好体操。”

无论寒暑,每天清晨都能看到“老顽童”们的身影。“全市的公园我都去过了,西沽的体育器械全,高手也多,最后我就在这里扎根了。”队员王月成家住河东区,每天一个多小时车程,他也乐此不疲。

在于恩月身旁,两位白发老人正在一台单杠器械上上下翻飞,上杠、屈体、翻转、倒立,一套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卧鱼”“蝎子倒立”等一个个高难动作潇洒自如……队长佟玉根介绍,表演这套动作的两名队员绰号“王大力”和“孙悟空”,今年都已经60多岁了。

体操队里有不少人都是深藏不露的民间高手,他们因为各种原因爱上了体操。要成为高手,除了要有年轻时的基础,更离不开长时间的坚持锻炼。

于恩月说,接触到体操这项运动是幸运的,年轻时因为工作关系,他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毛病,严重时左腿膝盖都很难伸展,当时全家人都建议他多运动,于恩月就到家门口的西沽公园晨练。

开始他看别人抻筋舒展,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还能有效果吗?没想到一点一滴的练习,让于恩月起了玩心,从最基本的下腰、抻腿,到倒立行走、“蝎子爬”,于恩月设计出了许多年轻人都难以做到的动作,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我们家住8楼,孩子们爬着都嫌累,我一口气爬上8楼,一点事儿没有!”

不用过多的准备,运气上环,引体向上,身体与地面平行,再翻上几个跟头,最后还和专业体操运动员一样平稳落地,来一个谢幕动作——这套动作一气呵成,围观的人无不喝彩。逐渐就有人要拜师学艺了。谈起这一点,于大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中来,从最开始三五个人,到现在我们百十人。我们互相鼓励,不但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可以切磋技艺,解锁一些高难度的动作。”

“来,注意重心!稳!稳住了再动!”于大爷站在一旁,指挥着一位小他30多岁的男子在吊环上做动作。用于大爷的话说,这些都是他的忘年交。休息时于大爷也不闲着,又将腿搭在树上练起一字马。锻炼、结交朋友,让于大爷体会到了运动的魅力,也使他的生活变得充实。直到中午,于恩月才回到家。普通人回家是脱下运动鞋换拖鞋,于大爷别出花样,竟然换上了轮滑鞋。他的老伴儿说,于恩月是家里的老顽童,天天在家也不闲着,滑着轮滑满屋跑,时不时一个华丽转身。有时家里来个客人,看着都说“悬”,可老伴儿看久了,倒是见怪不怪。

于大爷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到现场看一次体操比赛。去年,于大爷和他的伙伴们拍了一个全运会的宣传片——于大爷和14个年龄超过60岁的伙伴们也上阵表演了一系列体操动作。眼看着成了“名人”,大爷们心里特别高兴,“不为别的,我们就是想告诉大家,体操不是只有年轻人才能玩,上岁数的也可以。”

佟玉根说:“经常有人问,我们这些平均65岁的老人,是怎么做出这些专业动作的?每次我的答案都很简单:持之以恒的韧劲和不服老的劲头!老了整天憋在家难免寂寞,到这里来,大伙儿不仅有说有笑,而且心态乐观,人的心情也就越来越好了!”

猜你喜欢

体操队吊环老顽童
体操队留影
第50届体操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队成绩分析
做个老顽童 健康更年轻
“老顽童”孙老师
翻身吊装设计中的吊环载荷分析
“老顽童”爸爸
吊环有限元分析
水上吊环
我的“老顽童”外婆
船用吊环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