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9年以来台湾对外交往情况分析

2018-03-25

新传奇 2018年50期
关键词:邦交国台湾当局陈水扁

1949年12月,蒋介石政权迁至台湾,也将中国的绝大部分“建交国”都带到了台湾。截至1949年底,与台湾当局存有“邦交国”关系的国家有47个。近70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和两岸实力对比的巨大变化,台湾当局的国际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蒋介石时期对“一个中国”的坚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政权于当年12月迁至台湾,也将中国的绝大部分“建交国”都带到了台湾。截至1949年底,与台湾当局存有“邦交国”关系的国家有47个。当时联合国只有59个会员国,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的国际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只有10个,主要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台当局好景不长,转年即遭遇了第一波“断交”潮,先后有巴基斯坦、英国、锡兰、阿富汗、挪威、丹麦、瑞典、瑞士、荷兰等九国与其“断交”转而承认新中国政府,台当局“邦交国”下降至38个。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会议通过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把台当局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随之而来的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基于上述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台当局遭遇了自己的第二次、同时也是最大的一次“断交”潮。至1979年1月1日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后,台“邦交国”只剩下22个,各大国及地区重要国家几乎与台当局都不存在“邦交关系”。台当局不仅被逐出联合国机构,还被包括美、日等众多昔日盟友背弃。

值得肯定的是,蒋介石执掌的台当局始终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正是这一信念,使得蒋介石领导下的台湾当局在当一些国家与中国建交时,即主动宣布“断交”,拒绝在国际上搞“双重承认”和“双重代表权”。

蒋经国时期的“多方位外交”政策

1978年5月,蒋经国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此时台当局的“邦交国”除沙特、韩国和南非外,其余均为一些小国、岛国。于是蒋经国治下的台当局提出“多方位外交”原则。

在蒋介石的心目中,中国是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台湾只是“中华民国”的一个省,这反映到“外交”领域即是“汉贼不两立”政策。图为蒋介石

首先,争取与“无邦交国”或新独立国家建立“邦交关系”。台当局先后与图瓦卢、瑙鲁、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所罗门群岛等国建立或恢复“大使级、领事级外交关系”。但蒋经国当局在开辟新“外交关系”的同时,也遭遇了哥伦比亚、科特迪瓦等六国的“断交”。截至1987年蒋经国去世前夕,台当局的“邦交国”为23个,同一时期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达128个。

其次,在与“无邦交国”互设代表处上加大力度。台当局一方面在“无邦交国家”广泛设立代表处,至1989年,台当局已经在42个“无邦交关系的国家”设立了64个办事处或代表处;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无邦交关系的国家”在台湾设立代表处。

再次,深化美台非官方实质性关系。在1979年1月中美签署《建交公报》不久,1979年初美国颁布《与台湾关系法》。通过不懈努力,台美关系在稳定中获得不断发展。特别是在里根总统时期,台湾当局甚至可假白宫顾问之手,将自己的意见直接送达里根。

综上,如果说被逐出联合国之前,台湾当局更加注重“外交承认”这个“面子”的话,在被逐出联合国之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则更加注重对外交往的“里子”。

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背离

首先,积极推动“建交”“复交”活动。1988年李登辉当政后,推行一条对抗大陆、分裂国家的路线,直至1999年提出“两国论”,使得两岸关系严重恶化。在台当局强大的“经援外交”攻势和利诱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建交国几乎每年都会被台当局挖去一两个。

其次,谋求重返联合国或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在重返联合国方面,台湾当局以重金援助中南美洲一些“邦交国”,换取他们在联合国每年为台当局提案表达诉求。到1995年,在联合国提案的价码已经涨至10亿美元。这也让一些台当局的“邦交国”尝到了甜头。

再次,陈水扁当局的“烽火外交”和“迷航外交”。陈水扁2000年上台后,在追求“台独”方面相比李登辉有过之而无不及。陈水扁当局推动“为台湾正名”,大搞“去中国化”,推动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同大陆争夺“邦交国”。陈水扁当局的这些“台独”言论和做法导致了两岸关系的高度紧张,也招致大陆的全面反击。2006年5月,陈水扁在出访巴拉圭的途中一度因为相关国家接连拒绝其过境加油,最终辗转37小时才抵达巴拉圭。其间,台湾虽新增了三个“邦交国”,却“断交”了10个。至2008年陈水扁卸任前,台当局的“邦交国”只剩下了23个。

马英九时期的“两岸休兵”及其“国际空间”的实质性拓展

2008年5月,国民党人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在两岸关系上,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首先,在对外交往中采取“活路外交”,主张两岸间进行“外交休兵”,不再互挖墙脚,不追求双重承认,也不追求“两个中国”。大陆虽对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政策和“一中各表”的主张始终持保留意见,但是对其旗帜鲜明地认同一个中国、主张同大陆积极发展关系则表示赞赏,对其提出的“外交休兵”予以事实上的配合。马英九主政八年间,台当局的“邦交国”中仅有冈比亚于2013年单方面宣布断交,从而使得“邦交国”数目从23个减少至22个,可谓“邦交国”关系最为稳定的时期。即使是冈比亚单方面与台“断交”,中国政府也并未急于与其复交。

其次,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取得新突破。在大陆的默许或协助下,马英九当局的国际参与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奥运模式”“亚洲开发银行模式”“亚太经合组织模式”“世界贸易组织模式”以外,两岸还通过务实协商,合理解决了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问题。2009年5月,台湾以“中华台北”身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观察员。这也是1971年台当局被驱逐出联合国之后,首次重返联合国系统。

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台湾国际空间不断变小

2016年1月,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上台。她在台湾岛内变着花样推行“法理台独”“文化台独”和“柔性台独”,在国际上企图联合美日对抗大陆。蔡英文的这一系列做法所带来的后果是其“邦交国”的大量减少和国际空间的大幅收缩。

首先,“邦交国”数量大幅减少。当前,台当局的所谓“邦交国”已经下降至历史最低位的17个,蔡英文也因此成为丢失“邦交国”最快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其次,驻外代表机构处境艰难。从2017年初开始,先后有尼日利亚、越南、印尼等国要求台当局代表处搬迁或降级。还有多个台当局“非邦交国”提出要更改台当局驻当地代表处名称,去掉“中华民国”或“台湾”字样,有的甚至直接被裁撤。

再次,“国际参与”难以为继。蔡英文当局前任“外交部长”李大为2016年底坦言,受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及大陆坚持一中原则影响,除WTO、APEC外,要参与其他国际组织,除非获得北京允许,否则相当困难。

可以预见的是,在当前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的情况下,台当局所谓国际空间的日益萎缩将会继续。

猜你喜欢

邦交国台湾当局陈水扁
台当局竟把紧缺疫苗转赠“邦交国”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台湾“零邦交”的那一天不会很遥远(社评)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蔡英文访“邦交国”灰头土脸
台“防长”春节 秘访“无邦交国”
陈水扁入狱满一年
本 期 导 读
陈水扁可能被释放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