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也有“性别”:《找到你》的女性视角叙事

2018-03-25

电影评介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主线

2018年国庆档十部影片中,由吕乐执导,姚晨、马伊琍主演的国产现实主义影片《找到你》,虽然在上映宣传上相对低调,却以三天票房6000万元,豆瓣评分7.4的成绩,引起了广大影迷的关注。除了票房表现,这部影片还有一个特质更值得关注:《找到你》的叙事体现了社会性别意识,以“女性视角”为出发点讲述了一个母爱主题、表达现代女性在社会中两难地位的感人故事。除了国庆档影片,《找到你》还成为第二届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的开幕片。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创始人杨婧这样解释:“一直以来,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选片的第一条标准,就是首先得选好电影。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选探讨女性议题,从女性视角出发的作品,并且通过特别策展单元来让这些作品进行对话。”

一部叙事电影的“性别”从何而来?从社会而来。“性别”这个概念随着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而演变成两个部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而我们谈论某部影片的“性别”时,更多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出发的。

“性别”原本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别,而“社会性别”则跳出生理范畴,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也即是社会对于男性女性之间的社会角色的不同定义。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从总体上讲,社会性别理论是在肯定男女两性的生物学差异的基础上,强调他们的社会特征与角色,强调社会文化对性别差异的影响,强调性别之间的社会关系。该理论认为,妇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都由女性的生理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人的性别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对家庭环境和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反应中形成的;生理状况不是妇女命运的主宰,男女性别角色是可以在社会文化的变化中改变的。

《找到你》正是在社会性别觉醒意识的指导下拍摄的。尽管导演是男性,但他仍试图从女性视角出发,反映出女性在现代社会的两难地位,把现代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弱势、无助等一幕幕揭示给观众看。

电影《找到你》海报

《找到你》主角之一姚晨在影片上映期所做的演讲里这样感叹:“这些年我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的? 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没有人问我先生同样的问题呢?”而她在电影里有这样一段台词:“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就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母亲。如果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说,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这不算一份职业。但事实却是,因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当妈妈,我才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我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残酷,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

社会对于男性角色的期待主要是事业上的成功,而对家庭的主要责任——生儿育女则“天然”地变成社会对女性角色理所当然的期待,同时女性还必须承担有事业心的社会化“人设”。为什么人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期待如此不同?或者说,为什么社会对于两性之间的角色期待如此不平等?这正是《找到你》想要揭示给观众看的一个社会性别问题。

尽管影片导演吕乐是一名摄影师出身的男性导演,但这并不意味着《找到你》的拍摄视角是男性化的。《找到你》将两位社会地位截然不同的女性设置成影片的主角,以母爱贯穿,突出表现女性角色面对困境时的“强大”和相较之下男性角色的“软弱”和“不堪”,通过大量给女性的特写镜头和弱化男性出场的镜头,把容易被社会忽略的现代女性的困境、现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以引起观众们对女性和她们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的关注,打破社会关注度的男性主导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讲,《找到你》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视角叙事的影片。

一、女性视角的叙事结构

《找到你》受到观众的欢迎和认可,主要归因于它讲好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讲好故事的关键在于该影片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叙事结构——双女主主线叙事。两条主线错综复杂,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随着两条主线先后逐一展开,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双女主主线,即影片两个女主角李捷(姚晨饰演)和孙芳(马伊琍饰演)的故事,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女人却因为儿科病房的一张病床而将命运交织在了一起。律师李捷寻找自己的女儿是一条主线,保姆孙芳为痛失爱女而实施报复计划是另一条主线,两条主线的时间轴并不一致,但却因为中间那个交集(多多“抢走”了孙芳女儿的病床)而紧紧地缠绕在一起,想要分开各自叙述都成为一种不可能。

影片以李捷这条主线开篇:身着紧身职业装却打着光脚的她,在地下通道惊慌失措地奔跑,接着疯疯癫癫地翻看垃圾桶的场景拉开了影片的序幕。“孩子去哪了”“到底能不能找到孩子”成为李捷主线的核心问题,一直牵引着观众的好奇心让观影顺理成章地进行下去。从出场顺序的角度看,李捷这条主线应该是第一主线,但当影片故事的发展到后面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其实李捷的主线故事只是个引子,这条主线的意义就在于引出孙芳那看似无声,却更加震撼人心的主线故事:孙芳一直在用默默的行动为一个问题寻找答案——“究竟谁该为我孩子的死负责?”

李捷的主线故事牵动观众的心,从她用手机给诈骗者转账的慌乱、到她听办案警官提到孙芳的孩子需要肝脏移植时的呕吐、再到发现自家冰箱里小孩尸体时的窒息,一环扣一环的惊心动魄,一次次把观众的心提到嗓子眼儿。而孙芳的主线故事更多的是在静静讲述一个女保姆不为人知的苦难,孙芳没有像李捷那样有疯狂、呕吐、窒息、呐喊等“高调”的情绪反应,即使讲述家暴,导演也只是用孙芳脸上无声的伤痕来体现,而有关失女之痛,画面呈现的是孙芳在大雨中抱着女儿时独自一人默默的哭泣。无声胜有声,两条主线“一动一静”的叙事对比,反而更能衬托出“低调”孙芳的悲剧性。

两条主线的不同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捷费尽周折迎来一个开心的结局,女儿多多最终被找到并回到自己身边;而孙芳却以投入大海的决绝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从此不再受到丈夫的凌辱,从此不再为女儿珠珠的病痛而痛心,从此不再为生活所迫。一喜一悲的讲述,由于同情心理的趋使,必然会造成观众更加为孙芳的故事而“动容”。

《找到你》的故事讲述中,一条显性主线(李捷)和一条隐性主线(孙芳),虽然有着不同的讲述功能,但其共同之处在于把影片的核心放在了女性身上,让女性成为故事的主导,把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弱势、困境作为影片的反映主题,充分为女性发声,引起观众对现代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无论李捷和孙芳的故事有多么的不同,但她们的故事因为具备“她”这个前缀,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找到你》的女性视角叙事结构。

《找到你》的女性视角和国内其他打造“大女主”的影视作品不一样.“大女主”影视作品的主线也是女性,但“大女主”典型的叙事主线往往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同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仍旧必须通过一个或者几个男人来实现;女性的价值,终究来自和归于她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这就是一直以来通行的“大女主”个人成长的叙事逻辑和演绎套路。“女性的盛世”是真实的,然而女性主体意识的匮乏也是真实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女主”影视作品塑造的是形式上的女性主角,女性视角并不彻底。而《找到你》中的双女主主线,以强调从女性主体意识的角度出发,将女性视角进行得比较彻底。

二、女性视角的人物设定

《找到你》里,随着李捷对寻找线索的逐条梳理,一个妈妈的故事慢慢演变成两个妈妈的故事,丢孩子事件背后的原因也开始在观众面前明朗化起来,而找到多多的希望也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起起伏伏,最终以李捷找到多多的喜剧结尾和孙芳投海自尽的悲剧结尾而收场。

而叙事的背后,其实影片更想表达的主题是反映现代女性在男性主导社会中的两难窘境:这种窘境来自于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作为社会人的女性,既要当一名好妈妈,又要在事业上有自己的建树,而这原本对立的两方面其实是非常难以兼顾的,因此会给女性带来很多尴尬的、弱势的局面。而在男性主导社会里,男性需背负的压力就简单多了,单一的来自“要在社会上立足”的压力,而家庭的负担理所当然的抛给家庭的另一半——女性。因此,网络上流行的那句老公对老婆说的暖心话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就是“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挣钱养家!”在当下,大部分现代女性除了负责貌美如花,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要承担起挣钱共同养家的责任。从社会责任的分工来看,女性被夹在社会和家庭的夹缝中,举步维艰,尤其是单亲妈妈这样的群体,更是处于一个社会中的弱势地位,除了靠无助的自己以外,谁也靠不住。

《找到你》整个影片的基调就是想反映现代女性在男性主导社会里的弱势地位,而这样的弱势地位从男性视角出发往往会被忽视,甚至是无视。影片为了强化女性视角,虽然主题是为了揭示出女性的弱势,但却在影片人物设定(人设)时有意识地强化女性角色,以强烈的反差感让观众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女性的社会存在感,同时让观众发现在强大的女性人物设定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她们共同的弱小,这样的弱小既是她们的无奈,也同时是我们社会的无奈。

(一)李捷的职业人设

李捷作为《找到你》的女主角之一,在影片中首位出场,而她在出场时的职业套装装扮对其职业人设是一个强烈的暗示,暗示这是一位强大的职场女性。

影片中关于李捷职场的片段,暗示了她是一位打官司很厉害的职业女律师:在和客户的饭桌上,李捷所在的律师行老总给重要客户说:“您放心,您的案子就交给李捷来办!”在处理离婚案中孩子抚养权的争夺问题时,李捷开始一直是以职业的果敢示人,对于弱势的女被告一直是非常冷静,毫无同情心的对待,在那个当下,李捷是一个完全的职业人,不受性别、情绪的任何影响,其身上是强大的职业人设。

比《找到你》拍摄得更早的韩国影片《迷失:消失的女人》,其实和《找到你》是剧情相近的同一剧本,属“一本双拍”。“一本双拍”即一个IP版本,同时开发韩国、中国两部电影作品的方式能够对市场有更精准的把握,有益于弥补两国电影之间不可忽视的“文化差异性”。

与《迷失》里的李智善相比,《找到你》的李捷在职场人设上更加的强势。前者是一名公司职员,后者是一名律师。无论是从争夺孩子抚养权,还是经济、社会地位的独立性上,律师的人设都强于公司职员。这处颇具中国特色的改写,更强化了影片主题的冲突性,即是再强大的职场女性,由于社会性别导致她们依然无法逃脱现代女性的弱势和困局。

电影《找到你》剧照

(二)李捷的人设与其老公、民警之间的人设对比

李捷在《找到你》里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亟需解决——找到被保姆拐走的女儿多多,要解决这个问题原本她是有“同盟者”的,一个是她的老公,另一个是办理这起案子的民警。然而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影片叙事中给李捷设置了一个有着强大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设,而她的“同盟者”的解决能力却被影片有意无意的弱化掉。在寻找多多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李捷一个人的坚毅身影。

李捷老公被弱化的人设,在他对李捷说出那句:“有什么问题你和我妈讲”时定格了,一个成年男性对于自己遇到“孩子抚养权”归谁的人生问题无法做主,要向自己的母亲求助,典型的“妈宝男”人设跃然于影片中。这样弱化的人设,当李捷身边需要一个坚毅、可靠的同盟老公支援时,显然是不合格的。因此,我们在影片中经常看到李捷和老公同时出现的镜头,总是李捷一个人冲在解决问题的“第一线”。影片结尾,孙芳抱着多多被追堵到船头甲板上时,是李捷一个人冲上前双脚跪地,用沙哑的嗓音动情地央求孙芳把孩子还给她,放下自尊,不停的重复“都是我的错,要惩罚你就惩罚我”。最终,李捷发自内心的说服凑效,软化了孙芳的报复之心,把多多还了回去。而在这个最为关键的解决问题环节,李捷老公的解决问题功能被弱化到极致,他对于问题的解决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不光是李捷老公解决问题功能的弱化人设,办案民警在影片中同样也是被弱化的人物设定。观众会发现,在剧中李捷的人物设定是高度相信自己能力,而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哪怕像办案警官这样代表权威、安全感的人物也不能被李捷相信。片中,李捷好几次从警车里逃走,靠自己去查监控、找线索、找孙芳、要回孩子,仿佛她的每一步行动都会比警察的行动快一拍。甚至到最后锁定孙芳的轮船上,依然是解决能力强大的李捷先警察一步跑上船,发现孙芳,追踪孙芳,上前谈判。而这些办案中最关键的环节,其实恰恰应该是民警发挥主要作用的,在影片中却偏偏被弱化掉了。

无独有偶,这些在影片中被弱化人设的角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均为男性。《找到你》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设置了女强男弱的人物设定,这与社会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发差,从强调女性的角度引发人们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这就是典型的女性视角。

(三)孙芳的母爱强大人设与其老公的“渣男”弱小人设的对比

孙芳的人物设定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女性,出生在农村,嫁给一个家暴、赌博、酗酒的男人,生下了有先天疾病的女儿就被丈夫弃置不顾。与职业女性李捷相比,孙芳的社会地位更弱势,她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还经常被家暴。如果说,李捷从某种意义上还可以争取掌握自己和孩子的命运的话,孙芳就是一根在社会风雨中飘摇不定的“小草”。

但是,影片还是给了孙芳一个强大的人设:母亲的坚强和坚持。对于孙芳女儿珠珠严重的先天疾病胆道闭锁,孙芳老公的表现却非常懦弱:完全放弃治疗,要将孩子抛弃,这与他家暴孙芳时表现出的强势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孙芳,一位备受家暴折磨的弱女子,却在孩子的疾病面前变成了一个坚定强大的母亲,用她温暖坚定的怀抱,保护自己的孩子珠珠,并且要克服一切困难坚持给珠珠治病。

这组人设强弱的对比,更多是从道德判断的角度出发的。遇到困难是表现得强大、坚定?还是弱小、退缩?妻子与丈夫的选择恰恰与他们的家庭地位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人设反差强化了孙芳这位女性身上的闪光点,引导观众的观影心理在道义上必然会声援孙芳。

与传统男性视角影片相比,《找到你》的人物设置是很特别的。在男性视角影片中,女性只是反映男性视野镜头中一厢情愿的“理想”女性,女性只是反映男性欲望的一面镜子,是从男性的需要建构的女性,用男性权威话语来叙写女性的新形象。而《找到你》中塑造的女性,都有着强大的人设,面对生活的窘境和难题时,影片中的女性都没有依附男性,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独立解决,这样的人物设置显然并不符合男性权威的话语权,是女性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建构的一种努力。

三、女性视角的镜头语言

《找到你》的导演吕乐是摄影师出身,其对镜头语言的运用可以说独具特色,坚持自己的摄影镜头跟着故事走,镜头的变换使用可以说已经达到极致。而在《找到你》当中,镜头语言的使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大特写镜头只给女性,镜头里面的“C位”(镜头里的中心位置)只给女性,男性基本都是影片画面里的陪衬,甚至不出镜。吕乐仿佛在用他的镜头向观众述说:现代女性是这部影片唯一关注的群体,她们的难处、困境常常被社会所遗忘和忽略,但却真实存在。这种突出女性的叙事方式,极大强化了女性在影片中的存在感,是一种对男性话语霸权时代的“暗讽”。

演员姚晨在《找到你》中演技大爆发成为该片的一大看点,她片中的几个大特写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开头,在翻看了地下通道的垃圾堆后,镜头聚焦在姚晨脸上,她表情由盲然转变为失措,虽然剧情交代还不完整,但已经让观众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当她在片中被警察怀疑藏匿孩子而遭到盘问,镜头聚焦在她面色苍白的脸上,有气无力地机械作答,眼神空洞而可怕;当她在警车里听到民警在电话中提到拐卖有可能是为了孩子的器官时,她的心理反应转换成为生理反应上了,心里的恐惧促成了她的呕吐反应,镜头再一次聚焦她因为呕吐而扭曲的脸上;影片最后,面对随时可能遭遇不测的孩子,镜头又一次聚焦在跪地叩首请求的姚晨身上,一个早前还光鲜靓丽的职场女性,此时却形容枯槁,尊严尽失,却也因此成就了一个母亲最伟大的一刻。姚晨的演技爆发,加上对准她的特写镜头的放大作用,突出了影片的女性视角着墨点。

而马伊琍在《找到你》中又是另一种戏路的体现,安静中表达出深刻。影片中给马伊琍的几个特写镜头,虽没有姚晨表演的那种激烈爆发,却是以隐忍的定格让观众感受到母爱的强大:当女儿珠珠被医院强行赶出病房时,试图阻拦的孙芳被掀翻在地,镜头放大在倒地的演员马伊琍身上,让观众清楚的看到她痛苦的表情外,还有她用手肘本能地护住自己左下腹的这个动作,暗示了孙芳这位母亲为救孩子而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片尾倒叙的特写镜头,聚焦在坐在长椅上的孙芳身上,镜头由仰拍慢慢地转向平拍,但镜头里主要的空间都给了孙芳,她温柔地摸着自己鼓起来的肚子,闭着双眼却是一副充满憧憬的表情,背景的丰收谷仓把金黄色的光线打在她的身上,这是一个赞美母性的特写镜头,用孙芳的特写让观众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可以给人心带来的那份安心。

除了那些只给女性的特写镜头,导演在处理男女演员同框的镜头时,依然把镜头的焦点放在女演员的身上。影片中李捷和前夫的对手戏里,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前夫在镜头面前的存在感非常的弱化:两人在医院过道争论孩子抚养权的问题时,前夫虽然在镜头的前景位置,但镜头却将焦点聚在远景位置的李捷身上,因此李捷是清晰的,而前夫却是虚化的;在与孙芳谈判的甲板上,李捷是冲在最前面的,前夫出镜的至多是扶在李捷肩上的一只手臂而已,镜头存在感被弱化到极致。影片中还有一个女性视角突显的镜头,当李捷到处寻找女儿和孙芳踪迹的过程中,她想到了去小区物业调监控,当她和物业的男性管理人员对话的时候,镜头里只有李捷的身影,而男性物业管理员唯一出镜的只有他的声音。从镜头存在感的角度,影片给了女性更多的话语权。

镜头语言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意思。镜头语言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所以说镜头语言没有规律可言,只要用镜头表达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种镜头方式,都可称为镜头语言。《找到你》最突出的镜头语言就是突出女性,把大量镜头全都给了剧中的女性角色,而这样处理的“画外音”表达了这样的含义:社会现实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和非主体性并不是天然定制的,而是男权中心文化建构的结果,因此也是可以改变的,比如用影片的镜头表达来改变。

结语

影片《找到你》的叙事从结构、人物设定再到镜头语言,都刻意强化了女性的存在感,弱化了男性,但这并不是要将男性置于影片表达中的不平等地位,而是想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强化表达对男权中心文化的一种抗争。

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指出,大多数国家的印刷和电子媒体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以平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当今世界中的不同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贡献;传播传统的女性定性角色……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从男权文化中心立场来塑造女性形象,是一种性别歧视。《找到你》正是想通过影片的叙事表达一种平衡的需要:我们不缺少以男性为中心的电影叙事:男性主导主线、男性主导人物设置、男性主导镜头,这样的影片比比皆是,而女性在其中往往只是“配盘”,从属于男性中心地位的。而《找到你》正是通过电影这一大众传媒,将寻求男女社会角色平等的诉求在影片中塑造出来,以期内化为受众的社会期待,最终达到影响受众的社会性别认识和行动的目的。正因为现实社会中男性文化中心的压倒性地位,《找到你》需要通过极端强化女性的各种叙事手段才能达到某种与现实抗争的目的。

对于《找到你》的女性视角,应该理性看待,既要为男导演的女性意识觉醒点赞,同时也不能因为一部影片就对中国电影的社会性别问题感到过分乐观。毕竟,这部女性视角的影片展现给观众的还只是现代女性的诸多无奈和两难境地,并且没有给披露的问题提供相应解决的答案。

猜你喜欢

主线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8月汇市行情背后的三大主线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江阴大桥取消主线收费站关键技术及应用
宁夏城乡医保统筹整合主线及成效分析
数字主线
沪苏浙高速主线收费站ETC车道扩建方案设计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
探究紧贴主线 生成融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