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剪纸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分析

2018-03-24秦霞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幼儿成长重要意义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动的是社会经济的提升,另一方面带动的是教育方面的改善与人性化。其中对于幼儿的成长教育方面,更是加重了艺术的占有量。据多方科学研究显示,人类多方特质养成大多来自幼儿时期,对于个体艺术感知、思维锻炼、责任养成甚至智力人格等均有有益影响,融合社会、家庭教育体制的改观,艺术培养渐成趋势。本文就大众所熟知的民间剪纸为探讨代表,多方面分析其对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效、益处。并希望通过对幼儿园剪纸教育的探讨,为幼儿成长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剪纸教育;幼儿成长;重要意义

引言

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新时期教育改革不仅只针对高层的教育,同样涉及幼儿教育。在多种教育途径和教育工具之中,民间剪纸艺术因其源远流长并具备十分浓厚的文化教育意义,成为幼儿教育中一项极具特色的教育内容。在艺术教育中,能够融合多方面的因素,让幼儿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自觉参与艺术学习过程,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在长久的学习中,感受到传统优秀艺术的魅力所在并能够逐渐形成良好人格,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达到理想教育培养目的。

一、剪纸教育对幼儿生理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益于培养良好艺术审美力

艺术审美能力是一种存在于个体思维、感官中的特殊能力,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极具艺术感的特殊艺术,民间剪纸以视觉感官为依托,能够对幼儿的感知神经和思维进行刺激,在长久的接触与学习中,能够激发幼儿加入欲望动作。凭借教授的固化内容为基础,并能够在实际性的操作中加入自己的艺术思维,形成一种新的思维产物,如此反复形成幼儿个体性、个性化的审美。

例如,在幼儿园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欣赏一些简单的剪纸图片,比如小狗、房子等,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画一个自己理想的小房子,然后再进行上色、剪裁。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又可逐渐提升艺术感知力[1]。

(二)益于锻炼活跃大脑思维力

根据以往权威科学实验证明,幼儿时期的大脑活跃度是十分高的,因为在此阶段,幼儿的大脑发育速度处于一个高速状况。对于几乎在此阶段就要完成发育、成长的大脑而言,如果只借助物理机械操作就要提升大脑更完善发展,几率及其微小,进一步促进幼儿时期大脑的完善发展度,剪纸教育是其中一个较为适当的选择。剪纸活动从物理和生物两个方面着手,可以从记忆、想象、创造、延展等多个方面,促发大脑发育,提高孩子大脑思维力[2]。

例如,幼儿教师常常会带动幼儿一起欣赏中国传统窗花剪纸,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会对千奇百怪的窗花进行观赏,并会产生多个疑问,比如窗花是做什么的、窗花怎么剪、窗花有什么历史等。他们的大脑思维在这样的一个观赏活动中得以锻炼。

(三)益于提升协调身体健康度

人的成长分为多个阶段,幼儿时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身体发育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多方面身体机能需要得到训练、提升,如果不及时加以训练,对孩子今后的身体素质甚至心理性格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剪纸艺术教育在这方面同样具有积极作用[3]。首先剪纸是一个需要眼、手、脑合作的艺术活动,幼儿参与该活动,可有效提升自身运动机能;再者,在集体性的活动训练中,孩子们能够感受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孩子集体意识;然后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幼儿能产生快乐、兴奋等多种感觉,刺激心理感触,综合发展,提升、协调身体健康。

例如,教师在组织剪纸活动的时候,班级性或者分小组性展开合作剪纸,让小朋友们讨论他们设定的目标的剪裁形状、方法以及上色等,最后再让他们自行分工完成。这样既可提升动手性,还可培养幼儿集体感。

二、剪纸教育对幼儿心理方面的助推作用

据研究显示,艺术的美可以吸引人脑的注意,并让人不自觉产生一种脑的欣赏,再引发一种实际性的活动欣赏,这其中涉及的除却生理上的因素,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更占主要。剪纸教育过程同时牵引视、听、感等多种感官知觉,关联人类的常规性生活和心理活动。这足以证明其对幼儿心理感知形成的重要意义。个体的想象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也受到教育的影响,并从小时候就以实际性的活动展现出来。剪纸艺术的培养,换言之也是对幼儿想象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提升。

例如,在幼儿剪纸教育课堂中,教师通过PPT、视频或者实际性的书本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剪纸图片时,加以解说,并给予提问“这张图片像什么呢?”,让幼儿在图片的分解、探析过程中,活跃大脑思维,逐渐提升想象力。

三、如何提升剪纸艺术教育的措施

(一)实现教育生活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因为所有的艺术构成和最终的欣赏方向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对于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更是融于生活。对于认知水平尚低的幼儿,单一课堂教育并不是最佳教授方法,联系幼儿阶段对生活事物的好奇度,将教育转向生活,以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事物为素材,这将很大程度带动幼儿学习兴趣,可以收到更好的成效[4]。

例如,幼儿教师在课上,可以展示简易的花、草、人物等为幼儿学生所熟悉的剪纸艺术品,达到吸引注意、增加兴趣的效果。

(二)注意反复教学、欣赏

幼儿时期的孩子因其心理特点以及对事物的极强的好奇心,反复做一件事的行为就会常常出现在他们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幼儿学生的这一特质行为出发,选择经典的教育意义较为重大的剪纸艺术品作为教学对象,让幼儿在多次的学习与练习中,逐渐形成对优秀艺术品的特殊审美。

例如,教師可在课上多次向学生展示具我国特色的窗花、门神、牡丹等艺术品,提高幼儿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时期相当于一个新的教育、学习的起点,也是孩子形成学习习惯以及学习人格的非常时期,要能够理智选择艺术教育类型和适龄方式。作为对幼儿生理、心理以及教育适应等均具积极影响的剪纸教育,是值得推崇和运用的。但是值得反思的是,当下依旧存在许多阻隔因素,比如学校教学理念、家庭知识掌握度和社会环境差异等,所以提倡艺术教育的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秦霞(1964.7-),女,重庆市南川区,名族:汉 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幼儿教育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谢玉洁.浅析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剪纸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10):143-144.

猜你喜欢

幼儿成长重要意义
浅谈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两学一做”对于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爱满天下,撑起爱的蓝天
走近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