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2018-03-24周立霞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游戏活动节奏感激发兴趣

【摘 要】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关键词】节奏感;音乐;激发兴趣;游戏活动;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我们很难让幼儿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在节奏方面的兴趣,有这样几种具体的方法:

一、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此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节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因此,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幼儿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羊叫“咩咩咩”、小鸟叫“喳——喳——”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前提下,幼儿产生了模仿这些节奏的兴趣,并用口说、拍手、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游戏化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事实证明孩子在幼儿期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所以把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来势必会激发幼儿的兴趣,效果自然要更好一些。就是普通的节奏谱也可以加上有趣的情节和动作来表示以更好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例如: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 ×××)如果用枯燥的视谱演奏的方法来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如果我们以母鸡下蛋的声音(咯咯哒、咯咯哒)来形象的比喻,相信孩子们掌握起来就会很容易。

三、进行节奏感培养时要具有音乐性

进行节奏感培养时要具有音乐性,绝不能只让幼儿机械的打拍子,要引导幼儿感受节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让幼儿获得审美的体验。

幼儿对节奏有了较浓厚的兴趣后,教师可以结合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1) 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

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比如小兔子嘣、小鸟飞等都可以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来表现。

(2) 利用生动形象的节奏图谱学习节奏。

对幼儿来说,简单的节奏图谱(×× ××)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因而空洞乏味,幼儿不易理解也没有兴趣学习。而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节奏,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幼儿易于理解,能更好地学习节奏。如用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例如:在节奏乐《大雨小雨》中,用大的雨点表示强的部分,用小的雨点表示弱的部分,这一形象的图谱能帮助幼儿很快掌握强弱不同的节奏并通过身体动作或乐器表示出来。可见,图谱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做各种不同节奏的小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运用一些形象、生动、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来让幼儿学习节奏,如:同样在节奏乐《小木匠》中,教师除了用图谱的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节奏,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节奏,用叽咕叽咕|叽咕 叽咕|表示锯木头,用丁 丁|丁 丁|表示钉钉子,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不仅学得有趣,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节奏。借助这些游戏活动,使幼儿兴趣浓厚的、注意力集中的投入到活動中,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捕捉到节奏型,掌握好节奏。

(4) 打击乐器的运用。

幼儿好动,手脚总闲不住,结合这一特点,经常让他们进行乐器演奏,既能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我们在音乐角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练习使用。开始先让幼儿敲打着玩,目的在于使幼儿了解各种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然后,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如:用鼓铣锤敲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各不相同。待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鼓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也可自由创编节奏。

(5)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音乐节奏的培养。

在晨间锻炼或午间锻炼时,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如:在做操之前会有一段准备时间,主要以踏步为主,教师则会以“12 1 12 1”的口令来指挥,看似一个熟悉而简单的口令,也是一种节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个节奏;当教师需要集中正在自由活动的幼儿时,教师常常用铃鼓或拍手声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常常使用× ×| ×× ×|的拍打节奏来引起幼儿的响应,先结束活动的幼儿则会跟着教师一起拍打该节奏,从而也学会了这个节奏。

通过节奏教学,不但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节奏能力的不断提高,能培养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只要我们在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方法,把节奏教学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抓住可教学的机会,看似抽象的节奏也能轻松地在幼儿的手中表现出来。

作者简介:周立霞(1983-),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富锦市,现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

参考文献:

[1]翁翁.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方浩.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三九.如何培养宝宝的节奏感。

猜你喜欢

游戏活动节奏感激发兴趣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