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声乐教学的心理引导

2018-03-24孙小林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移情声乐教学

【摘 要】儿童声乐教学的研究,不仅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征,更应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本文以儿童声乐教学的三个阶段为着眼点,运用艺术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儿童戏剧的一些理论,分析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儿童心理引导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引导;移情;情绪调控;健全人格

与成人声乐教学不同,儿童声乐教学一直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儿童声乐教学不仅要求掌握演唱技巧,还涉及到表演艺术。笔者认为,儿童声乐学习更是一个心理过程。第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战胜心理上的恐惧,敢于歌唱。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建立自信,能够克服紧张情绪,面对观众进行歌唱表演。第三阶段,通过声乐艺术学习,形成开朗、自信的健全人格。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十四周岁以下儿童的情绪表现是比较外露、容易激动的。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克服儿童自制力差、紧张焦虑、冲动易怒等情绪干扰。声乐学习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以视唱练耳课程为例,要求儿童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儿童的自制力得到逐步提高。有研究表明,中国儿童对考试失败的焦虑远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而由于艺术技能水平不作为中国儿童学习成绩的主要参考,因此学生在学习声乐技巧和相关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较为放松,艺术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儿童紧张、焦虑的情绪。声乐艺术本身就可以令人产生“审美移情”的心理现象,健康积极的儿童歌曲,可以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稳定情绪,从而实现艺术教育情绪调节的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儿童无法将意念集中在过多的技术细节上,这是由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的。教师应当和学生之间建立其平等、信任的关系,抓住核心技术问题,循序渐进,积极互动,让学生逐渐克服恐惧、焦虑的心态,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其次,声乐艺术是表演艺术,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舞台实践也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舞台表演需要儿童有较强的自信作为心理基础。紧张会令身体失控,令声音紧、窄、僵、直。因此,让学生在舞台上松弛、自然地歌唱,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心理引导。与成人不同,儿童的紧张情绪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成人批评的恐惧。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排练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赞美学生,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完成作品的同时,积极展现艺术教学方式的丰富性:例如可借鉴音乐剧的方式,用角色扮演的手法来引导学生进入松弛状态。让学生以各种小动物为角色定位,用简单易学的旋律自由演唱歌词,以游戏的方式对声乐表演“去仪式化”。另外,应鼓励学生多在同学、家长等熟悉的人面前进行演唱,从较熟悉、较少的观众环境,逐步过渡到较陌生、较多的观众环境。研究表明,早期儿童情绪调节的策略有限,主要是寻求安慰,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积极的调节策略也随之增多。超过十周岁的儿童,会主动隐藏对舞台表演的紧张情绪。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松弛,不能只从作品完成的质量上来考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应该将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演出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行心理引导。

再次,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格健全、发展均衡的人才,声乐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有全面的知识,以声乐教学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完美的人格。实践证明,音乐、戏剧等舞台艺术,对儿童个体气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气质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艾森伯格①认为,儿童的情绪调节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艺术实践活动可以令儿童获得更多积极正面的情绪反应,因此,经常参加演出活动的学生,心理素质更好,调节能力更强,情绪更稳定,有利于其形成良好气质与健全人格。另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制定教学、展演计划。艺术是一种高度自由自觉的精神活动,而歌唱更是每一位健全儿童都可以学习的艺术门类。教师应充份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调动儿童在歌唱表演中的感知力,想象力,表達力,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歌曲中所传达的高尚情操、美好寓意,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进入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儿童声乐教学,应在尊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在让学生领略声乐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出具有完美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简介:孙小林(1982-),男,汉族,籍贯:山东省荣成市,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工作单位全称:山东柏世传恒商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儿童发展心理学》 主编:桑标 2009年10月第一版

[2]《艺术心理学教程》 杜义芳著 1990年第一版

[3]《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 邹本初著2000年11月第一版

[4]《艺术学导论》田川流、刘家亮著 2004年10月第一版

[5]《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林玖君 著 2015年11月第一版

[6]《戏剧表演基础》梁伯龙、李月主编2002年2月第一版

注释:

①艾森伯格(Nancy Eisenberg)是美国当前较有影响的儿童心理学家,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移情声乐教学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