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为依托激活语文课堂探研

2018-03-24赵莹珠

成才之路 2018年6期
关键词:解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赵莹珠

摘 要:教师要实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目标,就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注意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理解能力方面的欠缺,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重以生活为依托,降低阅读难度,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最终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阅读教学;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6-0055-0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阅读行为属于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对于阅读还存在较突出的畏难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文本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一、沟通情感,激起共鸣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语文教师要抓住教材中那些情感意蕴丰富的文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接受情感的熏陶,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实现新课标中规定的情感教育目标。例如,《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的是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这篇文章可以使读者体会到儿时生活的乐趣,让读者对于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童年生活产生强烈的怀念之情。针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童年在我们的记忆中是非常美好的。在童年,我们经历了很多有趣的、让我们难忘的事情,那么你能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们纷纷进行回忆,课堂气氛一时变得非常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进一步引导:“今天我们学习的《桂花雨》,作者回忆的也是自己的童年生活,具体讲述的是摇落桂花时的情景,那么,你对作者的童年生活感兴趣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桂花雨》,分享一下作者的故事吧。”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走进文本进行阅读,由于有着自身的亲身体验,对文本的情感把握更加准确、深刻。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在课堂设计的时候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激活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丰富情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链接经历,强化认识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是学生收获的体验和经历,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和给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属于自身的深刻体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将阅读的过程和学生的成长经历相连接,让学生在对话文本的过程中升华认识,使语文课堂落到实处。例如,在教学《诚实和信任》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就意识到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利素材,于是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白诚实与信任的重要性,让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而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你们有过不诚实的经历吗?你撒谎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还是有话可说的。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成长经历进行分析的时候,让他们认识到了“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链接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教学,比自己单纯、枯燥的说教效果更好,而且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三、拓展生活,开阔思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内容的教学,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课外世界,这样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而在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文本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教师通过和学生互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了“爱如茉莉,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的深刻内涵。但是,教师并没有止步于这样的课堂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中,每天都在感受着爱的包围,那么,在你的世界中,爱是什么呢?”教师的这个问题将学生的生活记忆激活了,学生们回忆起父母给予的爱、老师给予的爱、同学给予的爱以及一些陌生人给予的爱,这些爱就和文本中说的一样,虽然平淡,但是却真实,让人温暖。这样的问题设计,激活了学生的生活记忆,让学生从课文走进了自己的生活,从生活点滴中体会文本中学到的深刻道理,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的生活和解读文本结合起来,让广阔的生活资源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马君诚.扎根生活,享受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语文建设,2014(14).

[2]董旭午.“一化六教”: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J].江苏教育研究,2015(16).

猜你喜欢

解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