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敦煌博物馆发展的忧思

2018-03-24周生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

周生霞

摘 要:文章研究总结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敦煌博物馆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在促进文化共享和文化交流的同时,实现了博物馆自身效益的增加、职能的拓展。同时,研究还提出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时代给博物馆事业发展带来的挑战,督促博物馆相关人员居安思危、居安图变。

关键词:敦煌博物馆;文化遗产;文化共享

1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博物馆面临新的研究课题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与“文化共享”“文化开放”并存的概念是“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博物馆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保存和管理单位。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要求,文化领域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都给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2 敦煌博物馆已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诸方面先行改革

敦煌市博物馆现馆藏文物1307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38件(套),二级文物387件(套),三级文物1386件(套)。文物分陶器、铜器、石器、铁器、木器、瓷器、丝绸、金银珠玉、砖刻、写经、汉简、钱币、书画拓片及其他14大类,包括汉、魏、晋、隋、唐等时期形式多样的文物,具体有汉简、石碑、石塔、镇墓兽、画像砖,藏文写经等。自2008年以来,敦煌博物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免收参观门票,调整相关职能处室,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有计划地组织人力开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工程等。敦煌博物馆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免收参观门票,组织文物义务巡展,扩大社会受益面

为适应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2008年敦煌博物馆就被列为甘肃省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2012年,新建的博物馆也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并有计划地组织馆藏文物在我国其他城市巡展,加大了文物参观、欣赏的受益面。敦煌市博物馆一直倾力打造文化内涵深厚、艺术水准高、科技含量丰富的“华戎交会的都市——敦煌历史与丝绸之路”系列展览,展览以敦煌历史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围绕敦煌是“华戎所交的大都会”这个中心开展设计,通过远古文明、两汉壮阔、魏晋人文、隋唐繁盛、西夏粗犷、元明衰落、清代荣辱等主题进行展览,再现敦煌作为华戎交汇、丝路咽喉、边陲重镇的历史价值。具体的展出还包括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举办的“融洽万方百域共仰——敦煌精品文物展”,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南北丝绸之路文化大展”,2017年8月至11月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举办的“丝路之光——敦煌精品文物展”等。

2.2 调整职能处室,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增加办馆的效益

很长一段时间内,敦煌博物馆的经费都是由敦煌市财政局划拨。随着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近年来,敦煌博物馆的经费直接由甘肃省省级财政部门下拨,并不断加大了经费下拨的力度,有效保障了敦煌博物馆事业的平稳运行。国家在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支出压力与日俱增,敦煌博物馆内部随之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职能处室调整为办公室、宣传教育部、藏品保管部、文物考古和安全监察部、玉门关文物管理所、悬泉置文物管理所、阳关文物管理所、安全保卫部和后勤部,分工明确。同时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更多地招收临时雇员、合同雇员,负责博物馆日常公众接待工作、安全保卫工作,而正式在编工作人员经专业培训和参加各类学习后,主要承担起藏品的信息登记、保管、文物修复、文物巡展等专业性更强的工作,这是博物馆主动应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需要的积极改革。我们既要保持文化繁荣,又要通过加强管理推进文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以更好地促进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3 拓展文化空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文化“活”起来

敦煌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是有限的,目前,博物馆藏品数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捐赠和考古队挖掘新出土的文物,还没有通过拍卖等市场经济的方式获取文物藏品。为增加敦煌博物馆的文化服务种类,增加敦煌博物馆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推动力和影响力,2013年1月,敦煌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首批絲绸之路申遗名单。敦煌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考察敦煌文物古迹,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建立了世界文化遗产信息库,并于2016年成功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博物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努力,验证了博物馆不是文物藏品的储藏室,而是“活”的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管理机构。

3 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向

现在,已经实现让人们更平等地、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文物,“文化共享”“文化开放”在受众数量上取得了突出成就。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时期,对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的新改革要求,以及“文化经济”概念下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复杂挑战等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居安思危、居安图变,综合考虑博物馆的属性、发展要求和未来趋向。以下几个问题还比较突出。

3.1 藏品收藏、保存与学术研究并重的挑战

“文化共享”和“文化开放”解决的是文化民主化的问题,而与其他文化单位不同的是,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工作任务更重,具体表现是:一方面,文物管理和文物修复的专业要求高,而文化创新方面需要文物考古专家的介入和合作研究。目前,在文物修复方面,我国精通物理、化学等知识的文物修复专家储备少,新培养的专业人才少。现敦煌博物馆已与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服务中心合作进行文物保护相关工作,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服务中心具有文物保护施工一级资质,人员技术相对较强,专业经验较丰富。另一方面,在文化开放领域,我们不仅仅是要对内开放,也要加大在世界范围内的文物研究、交流与对话。世界不同国家博物馆都保存有敦煌出土的文物和莫高窟的经文,而敦煌博物馆是敦煌市唯一的一所地方历史性博物馆,我们承载着文化对外交流的历史使命,可谓重任在肩。在未来一段时间,敦煌博物馆有必要联合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敦煌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搭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共同研究藏品文化并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

3.2 网站建设、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目前,国内的很多博物馆都建设了自己的博物馆网站,部分网站大量上传了馆藏文物的图片,一些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业余爱好者可以直接下载网站上的文物图片,在撰写的研究专著或文物鉴赏等文集中大量引用文物图片,以上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意义上讲,在不规范的操作下,下载图片的个人、出版图书的出版社均负有一定的侵权责任。而大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在“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传播法律法规的建设问题、执行问题、赔偿责任追究问题,都给博物馆的网站建设、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社会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掌上敦煌》已开辟博物馆政务动态、文物介绍、文物法规等专栏,并就文物保护法进行专题宣传,希望博物馆的事业发展越来越好,人人共享国家文化建设成果,使更多的人通过观展或其他途径体验到中国文化的精华。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ask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思考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