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初中美术课堂提问的“三个度”
2018-03-24郑建立
郑建立
[摘 要]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美术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基于重难点、认知点,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课堂提问,提问要有准度、梯度和广度,以此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的高效化。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17-02
学习是因为人会思考,而思考则来源于疑惑。教师常常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反馈。而教师提问时所抓住的切入点,其选择非常关键,一旦选错,就会造成无效的课堂提问。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在“学为中心”的理念下,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出有较高价值的问题,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在這种条件下,才能提高初中生对美术学习的自主性,提高美术学习的效率。
一、基于重难点——提问要有准度
1.基于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提问
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把有限课堂时间的价值功能发挥到最大,推动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重点知识为基础巧设问题,从而确保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和思维活动围绕着重点知识进行。
例如,在教学《标志设计》时,其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标志的形式和分类。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搜集任务,即搜集身边的标志,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接着我利用如下的三个问题展开:①你们觉得怎样对你们搜集的标志进行分类比较好呢?②这些标志有哪些组成部分?③这些标志各自象征着什么,包含了什么内涵,各自具有怎样的设计特点?这三个问题把学生成功地引到了对标志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活动上,促使学生围绕着重点知识进行学习和感受。
2.基于教学难点,设计课堂提问
初中美术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部分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存在难度的。教师要多加关注对难点知识的问题设计,通过层层深入的“梯度型”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难点知识进行专攻,从而以点带面,提高美术学习效率。
例如,《诗情画意》这部分内容的难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并展开山水画创作活动。我先把《寒江独钓图》《江山如此多娇》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三幅图展示给学生看,然后提问道:①我国的山水画、风景画和工笔画这三种类型的画作有什么差异?②我们刚刚欣赏的这三幅画作都属于山水画的范畴,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效果呢?这两个问题把学生引到了对山水画特点的思考中,他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和大胆想象,完成了关于“意境”的交流和探讨,成功攻克了教学中这一知识难点。
二、基于认知点——提问要有梯度
1.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梯度性问题
初中生的美术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而实施引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初中生展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美术学习。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还应当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
例如,在开始《标志设计》课堂教学之前,我并没有首先带领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而是向学生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①在我们的校园中是否存在环境标识呢?②如果让你设计,你会选择怎样的方案呢?
2.基于思维落点,设计梯度性问题
结合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各种现象,我们发现部分教师所提出的课堂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以至于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有效思考。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初中美术课的问题设计中,体现出思维的梯度性,从而推动学生的美术思维活动向更深处开展。教师一定要注重问题的梯度性,通过提出由易到难不同层次的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更深的认识。如果问题太过简单,就要想办法设置障碍,如果过难,可以分解成多个部分,让学生在正确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收获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兴趣和思维层次。
例如,我以如下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欣赏,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实现其欣赏能力的有效提升:①图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呈现了怎样的情境?②你觉得这幅画可以被划分成几个场景?画家对这几个场景的融合采取的方法是什么?③你们看出来谁是韩熙载了吗,他在画里表现出了怎样的不同?④画家刻画人物的手法、勾勒线条的方式和色彩搭配各具备什么特征?这些问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并且由易到难,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思考中实现了鉴赏艺术能力的提升。通过这样几个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美术欣赏,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自然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这个教学实例里,教师分层次对问题进行了设计,体现了思维的梯度性。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较为轻松地就掌握了教学内容。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问要有广度
如果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必然能够有效拉近学生和美术学习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糅合生活化元素精心设计多元化的问题,这样学生便能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自主开展发现美、探索美以及体现美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例如,在教学《标签与品牌》这一内容时,某位教师沿袭了传统的提问模式:在商品的外包装上,为什么会出现色彩搭配?这一问题在提出之后仅有几位学生主动举手愿意发言,教师选择其中一位,其回答和书本内容基本如出一辙。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在课堂开始之前,首先用白色的塑料瓶盛放了一些果汁,之后向学生提问:“虽然我的果汁口感很好,但是很难卖出去,大家是否可以尝试想一些方法,帮助老师设计能够吸引人的外包装?”这一问题提出之后,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接下来,在开始小组讨论之前,我又提问:通过哪些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包装的吸引力?我们需要把握哪些设计要素?学生们都投入了积极的讨论中,而针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则留到课堂结尾时才展开提问。通过笔者的引导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结合生活要素创设多元化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美术现象展开更深层面的思考与探究,由此必然可以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促进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实现和教材内容的深入交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思维上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以提高问题的教学价值,有效地促进学生与课本的情感交流,激励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黄为.初中美术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5).
[2] 周广英.初中美术课堂有效问点的选择[J].美术教育研究,2017(8).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