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高中班级凝聚力的团体心理辅导实效性研究

2018-03-24杨玲黄秀荣唐建荣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高中生

杨玲 黄秀荣 唐建荣

[摘 要]本研究以广西某民族高中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实验班开展6次团体心理辅导,对对照班不采取干预,采用王国强的中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量表、改编赵传锡的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反馈表、对师生进行访谈等,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民族高中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团体心理辅导后在总分、生生关系因子的提高上极其显著(p<0.001),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凝聚力建设具有促进作用,生生关系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从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和实施两方面出发,对团体心理辅导在民族高中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应用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生;班级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01-03

班级是学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相当于学生的“第二个家”。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所在的班级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行为方式。如何有效地提升班级凝聚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以有趣的形式,发挥团体内人际交互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新的行为方式等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具有促进作用。学者谢湘萍做“团体心理辅导对增强提升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研究”[1],结果发现实验班在组织认同、管理支持、人际和谐、集体参与度及班级凝聚力上的总分高于对照班;张淑萍、牛慧君以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护生人际交往及班级凝聚力的影响[2],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改善护生现存的人际关系问题;王国强做“团体辅导对提高初中生班级凝聚力的实验研究”[3],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初中生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方法,具有即时性和持续性的效果;赵传锡做“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适应问题的干预研究”[4],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适应的问题,以后可以更多地开展这种形式的辅导,以有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对象涉及大学生、中职生和初中生,其结果都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凝聚力建设具有促进、提升的作用。那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班级凝聚力建设是否也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呢?以此为出发点,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班级凝聚力建设中应用的实效性,希望为学校班级凝聚力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实验法和访谈法分别进行。问卷法是由学生本人在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填写问卷调查表;实验法是将广西某民族高中二年级平行班作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开展6次团体辅导,对照班不采取干预;访谈法是在实验前后对该校的心理教师及班主任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访谈。

(一)研究对象

广西某民族高中二年级两个平行班,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的人数为46人,女生31人,男生15人,对照班的人数为47人,女生37人,男生10人,共93人。发放问卷93份全部收回,实验班收回有效问卷44份,对照班收回有效问卷46份。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班的班主任以及该校的3位心理教师进行简单的访谈。

(二)研究工具

1.中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量表

中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量表由王国强编制,共24道题,包括价值观认同、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目标认同和制度认同5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16,具有良好的效度。

2.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反馈表

改编赵传锡的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反馈表,共10道题,属于学生自评,采用5点计分法。从学生的收获和班级的变化两个方面,设计对学生和教师追踪访谈的题目,对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二、研究程序

(一)班级凝聚力建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团辅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阶段

(1)关系建立。领导者介绍自己,阐述说明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与团体成员建立团队契约。活动开展,团队建立,在团体活动进程中引导成员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团体氛围,增强团体成员的安全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2)主题实施。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增进团体成員之间的友谊,使成员感受到团体力量,认识到个体在集体中的重要性;通过分享讨论,了解班级目前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并一起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首先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交流,敢说出班级存在的问题,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层层递进,慢慢增强个人的归属感,从生生关系、班级纪律等方面提升班级凝聚力。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团体成员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收获。(3)团体活动结束。领导者回顾整个活动过程,鼓励团体成员发表对整个活动的看法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领导者总结强化团体效果,引导成员将团体心理辅导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最后领导者宣告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到此结束,让团体成员按照真实的想法填写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反馈表。

2.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安排

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综合考虑学生情况、操作步骤(包括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分享阶段、活动总结)的发展需要,以提升高中班级凝聚力为向导,有针对性地设计了6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每次40—50分钟。

3.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中,笔者认为有以下优点:第一,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前,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做好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设计每一个活动;第二,开场激发学生兴趣,以分发邀请函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在“我想有个家”热身活动中,最后一次报全体成员加上班主任的总数,让成员明白只有全体成员加上班主任才能形成这个班集体;第四,能够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展道具需求少,操作性强,又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活动。当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第一,在过程中引导语启发性不够,学生生成性的东西不多;第二,不能很好地把握每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第三,由于时间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很多学生反映的问题都没有很好地在活动中体现。

4.效果评估方法

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估,主要采取对实验班和对对照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测的问卷调查方式,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了更具说服力,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时让团体成员填写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反馈表,除此之外还对学生进行了追踪访谈调查,向教师咨询他们对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并提出建议。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差异检验

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班级凝聚力在总分、价值观认同、制度认同、生生关系、目标认同方面各因子P>0.05呈不显著差异,说明两个班同质。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差异检验

根据表2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班团体心理辅导后,各个维度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班,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除了制度认同、目标认同两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生生关系和总分两个因子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三)实验班前测和后测差异检验

根据表3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班在团体心理辅导后各维度的平均值均高于团体心理辅导前,总分、生生关系两个维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价值认同、目标认同、制度认同没有差异,但均值都相对提高,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升班级凝聚力。

(四)对照班前测和后测差异检验

根据表4数据分析显示,对照班前测和后测各维度平均值不同,有增加也有下降,除制度认同没有显著差异外,总分、价值观认同、生生关系、目标认同都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对照班没有进行任何干预,其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影响。

(五)实验班学生对班级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的评价

1.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反馈表

表5的数据直观说明了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的成长有影响。

2.团体心理辅导《追踪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结束一周后,对实验班进行了追踪访谈调查。访谈内容包括学生的收获和班级的变化两个方面,总结如下:(1)学生个人成长方面,学生自我效能感更强,学习目标更明确;(2)生生关系方面,学生相处融洽,交流沟通更多,包容度更大,男女之间相处大方自然;(3)课堂纪律方面,自习课上明显安静许多,学习氛围浓厚;(4)集体意识方面,集体荣誉感增强,明白班级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同学的努力;(5)学生自评方面,学生对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收获和对整个活动评价的平均分分别是88.4分和94.5分。

总体上班级更加团结了,同学关系得到了改善,通过学生的自评也证明了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升班级凝聚力。

(六)广西某民族高中教师对班级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

一是班主任的反馈。班主任表示班级关系融洽,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件事情,第一在团体心理辅导前进行班级气排球比赛,除了上场参加比赛的学生,啦啦队人数很少,但是近段时间以来,只要有关班级的比赛,场内和场外都很热烈,说明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第二在课堂纪律方面,各学习小组的课堂得分明显提高,说明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学习氛围浓厚。二是心理教师的评价。该校心理教师全程观摩了活动的开展,她们认为无论是学生的参与度,还是教师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讲授模式对比,团体心理辅导明显更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实验班任课心理教师结合平时该班的表现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实验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之间关系更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做到自信大方地分享,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胆怯的学生,在活动中也能大胆地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研究结论

根据班级凝聚力前后测对比的数据分析,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反馈表,以及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分析、总结,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班级凝聚力,这与谢湘萍、王国强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2)本研究中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被证明适用于高中班级凝聚力建设,为教育工作者在班级建设中提供参考。

五、建议和对策

通过开展高中班级凝聚力建设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者就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和活动的实施两方面,对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班级凝聚力建设方面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目标的设计除了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以事实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把制度认同、生生关系、目标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渗透到活动当中。第二,活动流程中的各环节要衔接自然、紧扣主题,活动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三,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实效性有赖于学校领导支持、领导者引导和学生配合。因此,学校领导应该为师生提供开展活动的机会;领导者要注重自身的发展,掌握辅导技术;学生在活动中要积极参与配合,认真体验,真诚分享。

[ 参 考 文 献 ]

[1] 谢湘萍.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研究[J].开封教育學院学报,2015,(3):183-184.

[2] 张淑萍,牛慧君,李蔓荻,等.团体心理辅导对护生人际关系及班级凝聚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3):73-74.

[3] 王国强.团体辅导对提高初中生班级凝聚力的实验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4] 赵传锡.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适应问题的干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

[5] 任红漫.浅谈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11(1):95-97.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班级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班级凝聚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抓好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