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主义建筑五大师历史地位的奠定★

2018-03-24刘菡畅杨宇辉

山西建筑 2018年5期
关键词:密斯路斯柯布

刘菡畅 杨宇辉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0 引言

现代主义建筑被认为是1920年以来开创的适应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筑流派,由于影响广泛又被称为“国际式”。代表人物——柯布西耶(以下简称柯布)、密斯·凡·德·罗(以下简称密斯)、格罗皮乌斯(以下简称格氏)、赖特,被公认为该主义的“四大师”,亦有将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加入其中,即“五大师”。他们能够脱颖于其他流派并成就建筑界不可撼动的地位,原因何在,为何只有他们可以“现代主义”冠名,为何他们在建筑多元化的今日仍被作为初学者的入门必读,探究这个问题很有必要。

1 难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洗礼后的现代社会方兴未艾,伴随而来的是人口增长和城市问题、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思想领域的风起云涌。这也预示着新建筑将应运而生,回应上述难题。同时,空间日益成为建筑学核心话题的条件下如何找到与新结构、新材料的关系等,成为最大的焦点问题。这些需要一套系统的体系给予同时解答。若只能片面解决一个方面,则必然带有发展的局限性而被淘汰。

2 策略

2.1 起点——局限性

作为现代建筑的开端,工艺与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率先批判古典。前者在不规则构图、走廊空间的使用,用传统手工艺反对工业化的粗制滥造上,反映出一定进步性。但全盘放弃先进技术,回避“新建筑”的历史趋势;后者则将新材料囿于古典中,偏重装饰;同期激进的芝加哥学派用新结构附和古典,即使“功能追随形式”的进步思想也难掩其局限性。总之,初期流派的局限性多体现在无法解决形式、技术和功能间的矛盾。不是注重空间、功能,忽略新材料、技术;就是忽略前者用后者走复古老路。

2.2 转折点——路斯

现代主义诞生前夕,最具进步意义的人物之一莫过于路斯。作为激进探索的旗手,路斯坚决反对装饰,告别古典,提倡简洁体块适应社会需要。其“体积规划”更是强调空间的创造,路斯坦言他“只设计空间而非平面、剖面”。这种空间或高或低,布局自由,经济合理。表现剖面上的“剧院式空间”有力的说明这一点。此外,这种空间上的连续性亦是一种“流动空间”。可这些没能使路斯比柯布和密斯更先进。因为从根本上说,路斯的空间和结构是矛盾、模糊的。其空间效果重于结构理性,饰面表现重于结构表现,结构真实性让步于空间创造。

3 进步

3.1 柯布与密斯

柯布也被局限住。拉罗契双宅中自由平面主导,结构跟风;加歇别墅中结构规整,平面又不自由,出现了很多曲墙;迦太基住宅用框架套嵌自由平面。但“构图三则”中“新建筑四点”——柱网、长窗、自由立面、自由平面已实现,只是空间和结构关系仍紧张。直到萨伏伊宅,柱网退后,引入第五点屋顶花园才解决之。至此,“构图四则”进化成功,“新建筑五点”丰富完毕,两者统一于“多米诺体系”。柯布解决了路斯的遗憾。

反观路斯,空间和结构的矛盾在于重视空间而轻视结构、重视结构而轻视了空间。米勒宅使用混凝土框架,是为了提供足够灵活的楼板错动,而非为了创造空间。而空间恰恰是路斯设计的出发点。这种矛盾在柯布的对比下被承托。柯布使用框架体系的目的纯粹——自由平面,本质上说是创造空间。

其次路斯的“流动空间”也有问题。为了结构不妨碍空间的表达,路斯和密斯都降低了结构的地位,路斯根据“饰面的律令”,对承重的两个柱子包裹了和限定构件一样的大理石贴面以隐匿材料,密斯则醉心于钢柱的形式表现,极力“轻化”钢柱。但前者还是失败了。根本原因仍在于路斯的空间和结构的模糊性。也在于柯布的实践解放了承重体系和空间限定要素,使得设计更自由,而这成为后世的共识。

密斯和柯布结构和空间关系相对明确,结构是结构,空间是空间。即萨伏伊别墅和德国馆中,承重要素显然就是柱网;空间限定要素都是板片,只是后者更加明显。而路斯的米勒宅虽也是框架结构,但无法提取出明确的承重要素和限定要素;若有意为之,就会把整个米勒宅拽出来。这也反证了路斯空间—结构关系的浆糊逻辑。

当然路斯这种空间—结构的“一体化”具有前瞻性,现代之后很多大师也强调这种“一体化”,如路易斯·康的作品中,作为服务空间的盒子集既限定又承重。但两种“一体化”有质的不同——康等人是基于柯布等人的基础之上的进化而非路斯,且可以明显地提取出要素而路斯不能。

3.2 密斯与赖特、构成派

无可否认,路斯之于柯布意义重大,如风格派和构成派之于密斯。密斯流动空间很大程度上启发于构成派的名作《俄罗斯舞的韵律》。

在其早期设计的乡村砖宅中,精心布置的板片墙体创造了“流动空间”的雏形,体现了密斯对流动空间的执着。但在空间结构,要素关系模糊。墙体之间的垂直关系似乎是密斯对无法回避的承重要求的无奈之举,流动空间的自由性和均质性受制于空间结构关系的矛盾性;从外观上看,砖宅的空间构成要素似乎是堆积的体量而非室内板片。这种构成要素的表里不一、内外矛盾是乡村砖宅的局限所在。

直到德国馆密斯才使得空间和结构关系明确,八根均质柱网保证了片墙自由灵活地操作,而不必屈就于结构承重。此外,将承重钢柱做成十字形,并赋予同墙一样的贴面材料隐藏其物质性、围护要素上用玻璃幕墙来实现室内空间的透明性、所有要素统一于水平纯粹的矩形屋顶下,都轻化了结构的物质性,充分表达了流动空间。

当然,密斯的回应方式也并非完美。从材料角度来看,若为了纯粹表达空间的话,将钢柱放在片墙里,彻底“消除”之,不比把钢柱贴面的手段更加高明。这只能说明密斯仍然在空间表现和材料表现上的纠结,也或许是无法回避钢柱出于某种承重需要而必须脱离片墙,进而不得不在“轻化”上做文章。

不过这个小瑕疵似乎不妨碍密斯空间—结构关系的统一和自洽。反观构成派的乌得勒支住宅。为了创造空间,草率地将材料涂上颜色,将由不同颜色材料限定出的空间区别出来。密斯的贴面做法多少破坏了材料的真实性,但他并不否认材料承重的本性。而乌宅的做法无疑彻底将材料的真实性和本性都抹杀了。

3.3 格罗皮乌斯、赖特与阿尔托

上述主要从空间角度上分析了柯布和密斯的进步意义——创造了适应新时代的空间原型,又满足空间—结构关系的自洽。柯布并非像密斯一样追求空间,但客观上柯布的局限性远小于密斯。而格氏也较早使用了框架体系,虽然他的贡献不在讨论空间—结构,而是解决功能。包豪斯校舍构图自由,不如前两位纯粹和理性,也就不具有空间原型的普世价值。但是校舍本身的空间逻辑并不模糊。此外,格式在教育方面注重抽象艺术,反对古典形式;提倡动手实践,大大深化了现代主义的普世意义。

赖特和阿尔瓦托进行着温和探索,他们早期作品中反映了和折中主义运动相同的特点,但后期都在现代空间原型的语境之下开展设计,空间—结构关系一如前三位明确。尤其是,密斯的流动空间很大程度上受赖特的罗比住宅影响,后者早就开始运用体量占据创造流动空间。两位大师用地域性和人情化强烈的批判了折中主义探索中忽视工业化的错误,又温和的批判了柯布和密斯只顾向前不顾历史的激进。

3.4 定音

1927年的威森霍夫建筑展是现代主义宣告胜利的里程碑,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以“国际式”为五大师冠名。其意义更在于,柯布和密斯激进的探索在物质层面上找到了适应现代的新理论,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格氏开创了现代建筑教学的先河。赖特和阿尔托则在客观上收敛了激进派的锋芒,并为现代之后空间语境下对精神层面上的建筑追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 反思

上述浅析了五大师的思想最终胜利的原因。但讨论本身存在一定问题。从空间角度切入,多少脱离了历史情境。柯布提出“多米诺体系”等范式时只字未提“空间”,而是出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建筑手段。

此外,战后各流派崛起,批判五大师奠定的“国际式”。表现为UIA取代CIAM,“少就是无聊”批判“少就是多”。城市领域批评柯布是现代城市之罪人等。这种情况下,五大师为何至今能够站稳脚跟。

因为他们的理论是划时代的,具有普世意义的。尽管他们有的出发点并非是空间,却奠定了今日空间语境下的经典范式,是今日探讨现代建筑的物质基础。否定五大师,就好比脱离基础空谈上层建筑。战后的批判是进步的,但也未能颠覆老师们,只能基于其足迹丰富下去。“后现代们”也无一支独秀出来再创主流。

5 结语——之于当代

探讨五大师历史地位,兼具学术性和现实性。它启发我们思考:当代社会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似乎又在预告着不久后的新变革;同大航海和文艺复兴一样,互联网正从底层颠覆社会生活方式,甚至波动建筑领域重新洗牌,出现一个百年前般的“新建筑”课题,它是否会催生“现代主义”一般的“当代主义”,是否会催生“空间”一样建筑学的新话题。

[1] 朱 雷.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美]柯林·罗,罗伯特·斯拉茨基.透明性[M].金秋野,王又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沈克宁.建筑类型学与城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密斯路斯柯布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安徽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研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安徽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研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用“直角”艺术陈述世界观
本期焦点人物: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 小约翰 •柯布
名媛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我喜欢密斯(Mies van der Rohe)